NBA | 从不扔东西的人:44剧场访谈
44剧场,不安的房间,行为,情景构建(综合材料),2016
Q1:“实践论”最近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东北,“非中心”的区域有很多,为什么从东北开始?
44剧场:我们不认同“中心”和“非中心”这种说法,因为“中心”是有意实践和自我加强的概念,而“非中心”不是。因此不妨说,各种中心,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不过是等级中心,或者内部中心(全球城市体系不也是一种内部么?),我们不妨提出另一种中心概念——强度中心。“东北”不处于东亚任何单一场的几何中心,而处于它们的交汇处,因此在整个20世纪成为东亚各种势力与观念的轮流试验场。在这个强度中心,任何独断的本真性都面临挑战,在经过了“东北”近两年的经济状况之后更是如此。这不正是“实践论”开启工作的理想方位么?
Q2:假定正在阅读这些访谈的人对《罗曼·冯·恩琴》和奥森多夫斯基一无所知,你们有什么要告诉他/她的吗?
44剧场:他们是大约一个世纪前的人,但已被历史遗忘。没有关系,某一天,我们会回到他们,然后再次将他们遗忘。
Q3:这次你们聘请的档案员,他作为一位展管员和导览员的角色可能显而易见,但他的角色本身作为“使者-间谍”的隐喻却很可能被观众完全忽略,文学性和剧场的力量在这一空间里如何生效?
44剧场:间谍的一面是很具体的人物历史身份,在这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使者面向,它是由档案员在“不安的房间”里编辑和呈现的各种信息,以及和观众互动来实现的,也具有一定的含而不露的意味。而且,不是所有结构都要在这个空间里生效或体现,或者被清晰化。以上综合了大家的讨论意见,我同意他们说的。况且,显露的间谍还是间谍么?
Q4:你们的游吟和读演有一部分发生在公共空间里,除了参与的工作组成员以外,那些毫无准备的过路人仅仅是围观者吗?
44剧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我们其实无法定义“毫无准备的过路人”,也无法预测他们会如何反应,以及可能怎样临时互动。我认为,只有剧场本身达到一定强度,真实的互动才会发生。同样可以问过路人,你愿意被剧场卷入么?
Q5:潘赫在《关于“实践论”》中写道:“我们明确做了,明确经历了,但我们不理解发生了什么。”它完全是某种当代政治创伤的寓言,实践论是否有考虑过超越艺术青年群体这一范畴?
44剧场:如果真有“艺术青年群体”这个说法,难道不是哪些青年与当代文化的各种形式发生了关联,谁就自动成为“艺术青年群体”这个范畴的一部分,而非相反么?在这个意义上,实践论不可能超越“艺术青年群体”,不符合逻辑。
艺术家介绍
44 剧场, 来自“实践论”,它力图去权力惯性,去主体幻觉,不追求最大有效性的专业 分工,推动才能的溢出和联合。通过王炜的诗剧《罗曼·冯·恩琴》,44 剧场拟重拾和 激发在城市游吟的潜力,也借以回应前者对游牧的提示。我们会制作适用于新时代的游 吟 / 游牧机器,并把舞台搭建在深夜的广州。因为深夜是游牧者的对立面——帝国—— 放松对公共空间的警惕的时刻。各领域实践者将协同打开诗剧中所涉及的思想结构,推 动新文本及思想的创生。并非所有的思想都能被即时消化,物也一样,所以“消化场” 是 44 剧场的新结构。它偏向容纳不能即时消化之思想的再生产和不能即刻再用之物, 这一次,我们以“不安的房间”命名,把它搭建在时代美术馆。
参与:陈舸、邓宁立、叠贵、冯俊华、何颖雅、金特、李筱天、李致恿、刘嘉雯、刘禹、 欧飞鸿、潘赫、松本哉、史镇豪、童末、王炜、子杰、张子木、朱建林等
筹备:冯俊华、李筱天、欧飞鸿、潘赫、史镇豪、王炜、朱建林
协调:潘赫
奥森多:郭芸
协力:冯火印刷社、《营地》、碎冰社、《同时》、高压俱乐部、副本制作文学机构
时代异托邦三部曲之III
从不扔东西的人
+ 展期
2017年1月8日 - 2月19日
+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预展
2017年1月6日 16:00- 17:30 凭邀请函进场
+ 公众开幕日
2017年1月7日 14:30- 18:00 免门票
+ 门票
“从不扔东西的人”与“梅兰菊竹”展览联票:成人票10元/人,学生票5元/人,团体票5元/人(10人以上),时代美术馆会员免费,时代地产业主和员工免费。
+ 人工导览时间
2017年1月7日-2月19日期间逢周六、日 15:00-15:30
参展艺术家
44剧场、陈滢如、段建宇、耿建翌、夏碧泉(研究策展人:陈立)、黄小鹏、刘窗、罗智信、邓国骞、汪建伟、鄢醒、杨圆圆、叶建邦
策展人
蔡影茜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
研究合作机构:亚洲艺术文献库
特别鸣谢:时代地产
近 期 项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