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头第四期 | 艺术家驻地项目#1——国际村落生产
+展览时间
2017年6月6日 - 10月8日
+驻地时间
2017年5月29日 - 6月24日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榕树头空间
+开放时间
10:00-22:00(免费开放)
+艺术家
Myvillages
+驻地艺术家
霍普卡·芬斯特拉 (Wapke Feenstra)
主办机构: 广东时代美术馆
灯光赞助: 三信红日
特别鸣谢: 时代地产
一场关于乌托邦式的社区对话与想象
时代美术馆所处的黄边社区深受城市化进程与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是华南地区城乡交接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多样的土地属性形成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聚居:原生的农业人口、房地产项目带来的新兴中产阶级,因小型制造业聚集的外来劳工;另一方面,临时松散的空间结构,高流动性的人口,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一定程度上公共生活的缺失,造成社群与个人的疏离,以及本地居民对地区自然、文化历史传承的忽视。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黄边地区的产业分布将面临进一步调整,加剧地区独特性的消失。
跨国艺术家团体Myvillages受邀参与第四期榕树头项目,开展她们全球性的社区艺术项目“国际村落生产”。中国南方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将首次纳为她们的全球实践对象。团体成员之一,艺术家霍普卡•芬斯特拉(Wapke Feenstra)将在黄边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留计划。通过回顾性展览、工作坊、新委托作品以及纪录片等项目,我们期待美术馆与黄边社区开展一场关于乌托邦式的社区对话与想象。
本项目将持续四个月,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Myvillages将分享三个乡村实践案例:“赫芬蕾丝”(Höfer Lace)(德国)、“兹威斯齐的陶罐”(Banki / Jars)(俄罗斯)和“贝茨泰兹瓦赫/残忍的宝贝”(Beestachtige Schat / Wild Treasure)(荷兰),分别对应三个特定的主题:社区与社群生活,自然资源与物质以及生产与文化历史。三者亦为第二阶段艺术家驻留提供工作框架:通过参与式体验及社群活动聚集不同的社区居民;开展工作坊,与社区居民重新认识黄边地区的自然与物质资源;共同开发和生产一件承载社区历史文化的“产品”。这件委托制作的新“产品”与其制作过程的纪录片,将在项目的第三阶段于榕树头空间展示。
残忍的宝贝, 2016
摄影: 霍普卡·芬斯特拉
关于艺术家
Myvillages是由凯瑟琳•伯姆Kathrin Böhm (英国/德国), 霍普卡•芬斯特拉Wapke Feenstra (荷兰) 以及安奇•希弗斯Antje Schiffers (德国)在2003年成立的一个艺术家团体。他们的作品关注城乡之间不断进化的关系,不同形式的生产制造,人们的偏见以及权力关系。Myvillages发起和组织了许多国际艺术项目,从小型随性的展示演讲到长期的合作研究项目,从私人空间到公共会议,从展览到出版物,从个人问题到公共辩论均有涉及。
近期的项目包括在柏林世界文化中心的“储藏室”(2011)、伦敦建筑基金会的“无处听闻的喜讯”(2013)、“借形成型”(2015)、柏林汉堡火车站的“玛佐纳全收藏”、与美国科罗拉多M12工作室及荷兰弗里斯博物馆合作的“农场主和牧场主”(2012-2015)、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村落计划”2014-2016)。
艺术家:Myvillages,安奇·希弗斯,霍普卡·芬斯特拉,凯瑟琳·伯姆
摄影师:丹尼尔·尼格曼
关于驻地艺术家
霍普卡•芬斯特拉Wapke Feenstra(生于1959年)是一位来自荷兰鹿特丹的艺术家。她的工作通过发掘本土知识生产来探索社区的物理和人文环境。芬斯特拉是Myvillages艺术团体的创始成员之一。她参加的主要展览包括:“食景”(前桥艺术,前桥,2016);“自我生长”(生活艺术公园,都灵,2015);“饥饿城市”(贝塔尼恩艺术区,柏林,2012-2015)。芬斯特拉是罗马大奖的获得者,其艺术团体Myvillages曾获英国艺术创新奖。
驻地艺术家:霍普卡·芬斯特拉
摄影师:茱莉亚·罗斯纳
关于榕树头
榕树头,华南地区街头文化及市民生活的独特代名词,是一个街头巷尾、行人驻足的临时据点,是传统的社区中心。“榕树头”是广东时代美术馆2016年起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全新项目,其空间位于美术馆正门入口旁的临街玻璃墙内。它见证着周边社区季节与朝夕变化,亦是美术馆面向公众的直接窗口。
一年两期,艺术家将成为这个临时性公共空间的主人,榕树头项目以黄边社区为样本,通过开展持续的对话,不断深入的认知、沟通,理解美术馆所处的现实语境,反思当代美术馆在社区中的角色,建立美术馆与周边社区的有机关系,为探索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变化的南中国地域提供另一个线索。
榕树头艺术家驻地计划正在进行公开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