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岸魅影 | 烧掉自己的船,向海洋敞开


离岸魅影

烧掉自己的船,向海洋敞开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

合作机构: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特别鸣谢:时代中国


⏰ 2022.1.1 周六,1.2 周日

1.8 周六,1.9 周日,14:30-18:00

📍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多厅(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广州地铁2号线黄边站C出口)

🎫 50元/人,包含“离岸之歌”展览门票


🏷 扫描二维码预约

场地限60人,先到先得

欢迎加入

“离岸魅影”

讨论群:


影片详情见今天推送第二条



魔鬼住在高高的山群

魔鬼在海面的山上东张西望

魔鬼在海岛边缘的礁石洞中

魔鬼在海底迷宫般的岩洞里

魔鬼对他们的孩子说

“这些可恶的人常来打扰我们,

我们要去捉他们的灵魂,

让他们和我们一样


——雅美族口述档案 Vongkow 1


陈翠梅,《南国以南》


一群人乘船逃离半岛,历经劫难终于漂流至万岛之国的岸边,为了恳求上岸,他们不惜焚烧掉自己的船只,登船和焚船都是为了求生。一座岛屿上,一艘不知何处来的船在此触礁,岛上的雅美族人从船上获得了工具,掌握了冶金。一首传统的歌谣中,口口相传着魔鬼Vongkow的故事,他们厌恶过路打扰它们生活的人类,攫取其灵魂,使其变成魔鬼模样。魔鬼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来到洞穴之中?他们也曾是流离者吗?




“离岸魅影”在展览“离岸之歌”之外,提供更多可能的入口和分享通道,离散群体的当下处境和精神状况。“离散”(diaspora) 在中文世界有种种译名,创造一个名字,也是创造一种指认事物与经验的方式;但在给予名字前,我们是否可以在迟留中探求其意义确凿之前的多重故事,以及故事重塑感性和知识的可能。



2022.1.1


阿米尔·穆罕默德 Amir Muhammad

《村民,你好吗?》Village People Radio Show


刘广隶 Liu Guangli 

《直到海里长出森林》When the Sea Sends Forth a Forest


叶慧 Hui Ye

《遗忘之歌:前奏曲》Songs of Oblivion: Prelude



“离岸魅影”第一章节“触礁的幽灵”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意识形态幽灵为主线,并试图捕捉其在历史中穿行的痕迹;阿米尔·穆罕默德的《村民,你好吗?》(Village People Radio Show, 2007) 聚焦藏身泰南丛林中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并对其口述材料进行声学层面的提炼,意图捕捉雨林社群中往昔革命理想的萦绕和回荡;《直到海里长出森林》(When the Sea Sends Forth a Forest,2020) 追寻一位“红色高棉”华裔幸存者的漂流史,刘广隶用虚拟技术再制历史档案的方式还原和投射其心理场域;第二部分则聚焦于中国台湾复杂的地缘政治导致的迁徙、滞留、精神虚空和创伤;黄邦铨在《回程列车》(Retour, 2017) 中将自己的“返乡”同祖父的“离乡”交织和混淆,试图发现其中殊途同归的共性;《遗忘之歌:前奏曲》(Songs of Oblivion: Prelude, 2019-2020) 结合听觉、表演和口述的叙事形式,辨识政治暴力在集体知识和个体情感如何转化,承受和质询被遗忘的历史。



2022.1.2


马赫迪·弗雷费尔 Mahdi Fleifel

《归来的男人》A Man Returned


第二章“徒步过沙海”的视角落在当代社会人群主动或被动大规模地理移动中的个体,并寻求一种样本式的提炼和研究,《荒漠沙海》(El Mar La Mar, 2017) 开启对美墨边境索兰诺沙漠的现代考古和地表凝视,并将偷渡者放置在自然物和人的观察视阈进行侧写;《归来的男人》(A Man Returned, 2016) 中,马赫迪·弗雷费尔(Mahdi Fleifel) 跟随了一位被从希腊遣返的巴勒斯坦难民,并在其试图以一场婚礼拯救生活的尝试中揭示其背负的过往和创伤。



2022.1.8


乔迪·麦克 Jodie Mack

《大怪扎》Grand Bizzare


亚德里安·帕西 Adrian Paci

《纪念柱》The Column


第三章“漂流的布石”则关注“物”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动状态,并追问人的流动轨迹和驱动。《大怪扎》(Grand Bizzare,2018) 聚焦于纺织物,用实验电影定格的方式将巴扎(Bazaar) 中的纺织物赋予鲜活的能动性,以想象其最终可能入侵世界后的面貌;《纪念柱》(The Column, 2013) 追踪大理石到纪念柱的制作过程,注意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线上被极尽压缩的时间,提示我们在消费一端不可见的生产中被缄默的人的生存流动。



2022.1.9


路易斯·亨德森 Louis Henderson

《黑色编码》Black Code/ Code Noir


本·罗塞尔 Ben Russell

《色盲》Color-Blind


乔纳森·李 Jonathan Lee

《如何做泡菜(或如何当一个韩国人)》

How To Make Kimchi (or How To Be Korean)



最后一章“向回魂敞开”从后殖民视角切入,尝试揭示流转的身份的“回魂”,即身份返回至种族和身体后的适应和修复过程。第一部分从视觉切入后殖民中身份的错位生成;《黑色编码》(Black Code/ Code Noir用打乱的时间线、碎片的画面和重叠的声音,将1804年的海地革命与2014年美国警察枪杀迈克尔·布朗和卡吉姆·鲍威尔的事件结合起来,寄希望于从海地革命的历史现场中发掘出指向未来的符码;《色盲》(Color-Blind视“色彩”为一种在时间和地理中可进行立体溯源的视觉线索,试图探讨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上的色彩是如何失去原有颜色并成为难以辨识的“超色彩(hypercolor)”的。第二部分着眼于味觉/饮食,以及其对身份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如何做泡菜(或如何当一个韩国人)》(How To Make Kimchi (or How To Be Korean),2020) 中,乔纳森·李使用简笔画、低画质的历史图像和家庭录影带拼贴出一部手工质感的电影,试图将现实政治延伸至厨房政治;《南国以南》(South of South, 2005) 中则对华人吃饭进行仪式化提炼的尝试,饭桌上只言片语背后蕴含的复杂身份变迁则散落于广袤的南国以南,离散的边界注定将继续向海洋敞开。



再次续起最初的故事,离岸之后,可能会回归,可能会更远,可能会触礁,成为另一段传说中的魔鬼或者被魔鬼攫走的人类,或会变成旧魔鬼,或会产生新人性。在可见的时空里,大部分人都在与这些“可能”“或许”的岸的将离未离之间(蔡俏凌、丁大卫)。



1. 阿美族、雅美族口语传说采录翻译资料数位典藏,兰屿红头68-Vongkow,采集日期1979-10-19,录音者si Somapni,口述者si Aman Maomay,地点台东县兰屿乡红头部落,档案编号1-1069-01




文章开头视频音乐:Birds,Yma Sumac
© 2003 Cherry Red Records Ltd
© 1953 Cherry Red Records Ltd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