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岁男孩就医323次,做13次手术,有一种病叫:“妈妈觉得你有病”!

掌上医讯 2023-09-21



近期有很多用户反应,

为什么总是收不到我们的文章?

其实是因为公众号不再按照时间推送。

所以需要您多给我们点一下“在看”

或者把掌上医讯设为“星标”

赶快动动手指吧!

来源:综合知乎、丁香园、洞见、武警神经心理资讯等


-01-


2017年,美国媒体报道了一起离奇的医疗事件,男童克里斯托弗自出生以来,被母亲凯勒妮假称患有各种疾病。医疗记录显示,8年里克里斯托弗“被诊疗”超过323次,大手术13次,多次住院治疗,一天24小时佩带吸氧管,还一度坐轮椅,并上了等待肺移植的名单。


后来,在凯勒妮带儿子就诊过程中,医生对她产生了怀疑,并联系了儿童保护机构,经过调查最终揭开了这名母亲对儿子长达8年的“医疗虐待”史,凯勒妮以严重伤害儿童罪被捕。调查显示,凯勒妮或患有孟乔森综合征。



-02-


2019年热播的美剧《恶行》,豆瓣评分高达8.6分!没有幽灵、没有怪兽,却被评为“年度最佳恐怖剧”。




母亲蒂蒂带着女儿吉普茜住在捐款盖成的梦幻小屋里。吉普茜是个身患重病的可怜姑娘。按她母亲的说法,吉普茜从小就被多种病症缠身,譬如:癌症、脑性癫痫、瘫痪、肌肉萎缩、心杂音、贫血、过敏体质……



因为癌症,她的头发被全剃了。



因为瘫痪,她只能靠轮椅代步,挪动全靠妈妈抱。因为喉咙有问题,所以不能口服任何食物,只能靠胃管打流食。



因为哮喘,她每晚睡觉都要佩戴呼吸机。因为过敏,她不能吃任何甜食。



照顾吉普茜是件辛苦的事,但她妈妈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饴。母女俩相依为命,这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感动了不少人。每年都会有各种采访和捐款纷至沓来,譬如她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慈善机构送的。对于大家的赞扬,妈妈蒂蒂的态度一直都很谦卑、温暖。



但所有问题,都只由妈妈回答,即使是问吉普茜的,也会被妈妈抢答。女儿完全丧失了发言权。连记者都忍不住说,想听吉普茜亲自回答。



记者走后,吉普茜略带期待和恐慌的询问妈妈,她做得好吗?



看医生时,也是百般叮嘱,一切问题都交由妈妈回答。明明身体上的感受,应该是吉普茜自己最清楚。



为什么不让吉普茜说话?为什么吉普茜对她妈妈,始终带有讨好和恐惧的微妙情感?还有,在吉普茜家里,有整整一柜子的药。其中一种药,名叫“安眠宝贝”,药效未知。




药是干什么用的?即使身患重病,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需要每天吃这么多种药吗?每次,吉普茜想喝可乐,和偷尝小蛋糕被发现后,妈妈的反应也颇为奇怪。首先,快速跑过来,强烈制止。



然后,把随身带在身边的过敏药剂,狠狠扎入吉普茜身体。



最后,不断地向吉普茜重复,过敏的各种反应。



如同洗脑。即使吉普茜的记忆中从没有过类似的过敏反应,还是被妈妈诅咒一般的话语吓到了,再也不敢碰甜食。直到……她听到医生诊断说,她对糖类并不过敏。



医生与母亲的相反言论让吉普茜有了疑惑,她决定进行尝试。这个尝试,揭开了恐怖的真相。隔壁女孩的出现,启蒙了吉普茜。她开始觉醒,开始对女孩子所渴望的一切事物着迷——美妆、男朋友、接吻......对事物的认知,让她开始学会质疑、学会反抗。



而这种反抗,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惊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吓。原来,吉普茜可以走路,甚至可以用嘴巴进食。



她的喉咙也没有问题,可以自主吞食,不需要胃管。甚至,她都没有瘫痪,完全可以随意走动。所有病症,全都是她母亲在骗人!所以才会严防死守,扼住女儿发言权,生怕吉普茜说出与她编造的谎言不符的话。



24小时的一对一监视,无处可逃。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凶残的折磨。得知自己健康无碍后,吉普茜沉迷偷吃零食,把牙吃坏了。小小的蛀牙,在母亲蒂蒂眼里可不得了。从不用嘴吃饭的女儿,牙怎么会坏?一定是胃酸回流!



当即带她去看医生,即使医生认为这不是胃酸导致,母亲也坚持己见。最终,在母亲带吉普茜去了一家私人诊所,把吉普茜的牙全拔光了。



一觉醒来,花季少女变瘪嘴老太。谁受得了?一颗蛀牙,就把牙全拔光,这到底是对女儿过度的爱,还是对她不听话的惩罚?


这部美剧改编自震惊美国的真实案件故事最终以Gypsy杀死母亲,逃出家的牢笼,结束了18年来“被爱保护”的可怕生活。


真实事件中的Gypsy和母亲Dee Dee

一起看剧的朋友,愤怒地指责这个恶毒的母亲,“杀人不见血的亲情,就是生了你,却不把你当人。”而我感到伤痛的是:因为什么,母爱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长期缺乏关爱与重视,导致Dee Dee患上了“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患病的人会故意伤害他人,再尽力去照顾,以此来满足自己“生活在温馨有爱之中”的愿望。


生活中,确实有这么一群人会选择通过折磨孩子来获得关注。早在1977年,Roy Meadow医生的一篇论文指出了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并将这种心理问题称为“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MSP)”。在司法统计中,每年大约有600-1000名受审者被确诊为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的患者。


-03-


代理孟乔森症候群(代理孟乔森综合病症)又称为代理性佯病症,通常是成人杜撰或制造孩子的病症,使得儿童受到不必要的医疗,导致心理、心灵及生理上的不必要伤害。表现为病人到处求医,千方百计咬住医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通过说谎吹牛,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等手段,编造出许多虚假的症状,和医院工作人员产生冲突,稍不如意立即出院,反复辗转于多个医院医师表示,此病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是透过旁人暗中观察亲子互动,或就医时医护人员仔细留意,才可提高诊断率。1951年,英国精神科医生asher正式将这类综合症称为munchhausen综合症。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虚构者中女性居多,其中 85% 为受害者母亲,虚构者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往往有医疗从业史或自身有很丰富的疾病体验史等,虚构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患者一般存在 4 个主要特点:①缺乏合理解释的持续或反复的疾病状态,且疾病的所有描述均来自监护人;②受害者被迫长期奔波于各级医院就诊; ③虚构者无法提供受害者的病因, 对受害者的疾病并不担心,反而很注重医师的感受;④隔离虚构者与受害者后,后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或消失。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在我国是一个不为人熟悉的概念,临床工作者在遇到受害者监护人描述的生动逼真而无法解释的症状时, 应拓宽临床思路,想到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可能,应该单独找受害者本人及其监护人分别询问病史以协助判断。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疾病,因虚构者可伪造人体各个系统的多种症状, 故临床各科门诊及住院部均可能遇到该类患者。一旦怀疑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寻找证据就显得非常重要。


若无法劝说受害者及监护人到精神科就诊,可试行将受害者与监护人分开,终止过多的治疗措施,若受害者的症状、体征迅速缓解,则可证实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诊断。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患者常常是父母,包括成年子女的年迈父母,也可能是医务工作者,同时可能伴有做作性障碍,这种做作行为并不以显著获取经济利益为特征,而是他们认为他人的同情或注意似乎更为重要。


该病病因学及治疗与做作性障碍类似,同时需要考虑潜在受害者的安全。针对该病的治疗常需要团队协作,包括医务工作者、社工、领养组织及执法者的参与。


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于 1977 年被发现,至今被一些国家定性为儿童虐待行为。在中国儿童保护领域,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关注,所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在我国是一个不为人熟悉的疾病。


但是在不少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北爱尔兰,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都被列入儿童虐待行为。为了保护儿童利益,我们必须认识、关注它,以便及时发现案例,切实保护儿童免受侵害。


END



往期推荐


1、一个县医院药剂士,受贿1200万!这么壕横?

2、警惕!鼻塞、鼻出血半年,竟是黑色素瘤作祟?

3、200名医务人员被强制退休?院长回应:常规操作!

4、什么?2020年底公立医院取消编制!

5、血泪教训!多亏我的那次执拗,挽救了门诊那个孩子!


【一个专注于医学领域的公众号】

经典医学病例、专家讲座视频
模拟考试题库、最新医学资讯

医学路上伴您一路前行
☟☟☟


【星标礼品来了!】

只要你把小掌的公众号「星标」,小掌每天会随机选取两名幸运者赠送精美礼品哦!


类似这样



那怎么星标呢?

往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