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悲痛!知名大三甲主任猝死,年近45岁,离开头一天,发布了一则视频...

掌上医讯 2024-03-11

导语

惊闻噩耗,令人无比悲痛!

2024年1月12日,网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科普网红朱翔医生突然离世,年仅45岁。



朱翔是麻醉界的后起之秀,在麻醉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常向大众科普麻醉知识,他在抖音上还拥有近10万的粉丝,点赞量超过百万。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么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医生怎么就会猝死呢?要知道在他猝死的前两天,他还于1月10号在抖音上分享了一段患者手术后的视频,向公众科普医学知识——顺行性遗忘。
1月11日晚上临近半夜,有粉丝在朱翔医生的账号下留言为其祈福,希望他可以渡过难关。岂料到了1月12日上午,就有医院知情人士透露朱翔主任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最终身亡,年仅45岁。对于公众关心的死因,知情人透露系心脏骤停导致。



谁也没料到,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这么敬业的医生,11日就出事了。
在朱翔发布的视频中,他经常到深夜才能下班。在一则视频中,通过医院办公室的窗户可以看到城市的点点灯火,整个城市都已经进入了睡眠,同事问他:“朱翔老师,都这么晚了才下班,怎么感觉您还是那么快乐啊!”

朱翔回答道:“是的啊!我们的快乐就是病人可以平平安安回到病房,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回家!”

同事接着说:“这不是你的快乐,我问的是你自己的快乐!”。

随后,朱翔医生陷入了沉思,没有再回答,只是一个人默默离开了医院。


这个视频令人感觉心都被扎得生疼,医院那么多病人都等着他去实施麻醉,他只能这么晚下班,难道还有什么其它办法吗?


据公开信息显示,朱翔医生已经从医22年,2023年刚刚博士后出站,曾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超20篇,其中近一半论文被SCI检索,申请2项专利,获得省市级重量级奖项4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自媒体网站的运营,他还获得了医院颁发的“新媒体人才”荣誉。
这个年龄,这样的学医成长周期,要学历有学历,要技术有技术。这个年龄,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却突然离世,让医院和家庭都遭受巨大损失。
如此年轻有为的一位医生,未来还必将在麻醉界发光发热,可惜天不佑人,命运捉弄,只能空留遗憾。

麻醉科频发猝死事件

猝死医生一半都来自于麻醉科

有的医生才20多岁!


在得知朱翔主任去世的消息后,粉丝们在表达震惊和缅怀的同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疑惑: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和粉丝互动的麻醉科医生,怎么一下子就猝死了呢?难道麻醉科的工作量那么大吗?能把人累死?



是的,麻醉科工作量极大,而且猝死事件频发,有的医生才20多岁。


国外一个医生协会(IMA)曾做过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是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要少活13年之久。原因是大部分去世的医生死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而活着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其中45-55岁这个年龄组的医生健康状态最为脆弱。

而中国的一份研究调查报告显示,1/4的医生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出25%。其中,一半的医生都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的医生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以上。
触目惊心!
而据中国医师协会曾参与的一项有关中国医师猝死调查发现,2015年以后,猝死医生明显上升,其中以三四十岁壮年医生最多。调查令人痛心发现,半数医生在猝死前,都已持续工作了8~12个小时,甚至不少医生连续工作超24小时。有些让人意外的是,猝死比例最高的不是急诊科,也不是重症科,竟然是麻醉科医生,达到了26%。
这次猝死的45岁朱翔医生,就是一位麻醉科医生。
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已有多例麻醉医生猝死或自杀的事件发生:
2017年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医师,在值班过程中猝死,刚满28岁。


2017年3月26日,江阴某医院麻醉医师邓某,猝死,25岁。


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规培住院医师陈德灵,猝死,26岁。
2017年9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年轻的麻醉专业规培医生将麻醉药物推入自己的静脉结束了生命,年仅28岁。


2019年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医师江金健,心脏骤停去世,30岁。
《中华医学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统计了2012年至2015年被媒体公开报道的医生猝死案例,在已知的29名医生当中,有14名医生竟然都是麻醉医生,占总人数的一半。


太令人惊讶,麻醉科医生猝死事件到底为啥会比其它科室高那么多呢?深扒原因后大掌发现:


麻醉科医生太累了。据调查显示,国外的麻醉医生通常每年只需服务500-1000例病例,而我国麻醉医生每年接诊病人数保守在上千例,整个医院的病人想要做手术,都得靠麻醉医生进行麻醉。相比其它科室,虽然外科医生也很忙,但他们可以忙在手术室、忙在查房,还可以坐门诊,总有机会喘口气,但麻醉科医生却要一直在手术室里忙,极其单调,心里不免会压抑。


只要患者做手术,就离不开麻醉,在中国内地,一个麻醉大夫却要对应7个手术大夫,甚至7.5个。因此,麻醉医生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这使得他们极易出现过劳的情况。过劳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疾病。麻醉科医生在30岁的时候正是医院的骨干,承担的工作很多,猝死概率大,因此被称为麻醉科医生的“30岁现象”。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导致麻醉科医生猝死的重要原因。
由于麻醉科医生的“病情处理周期”很短,从麻醉到苏醒,在数个小时内就要直接面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他们的大脑劳动强度很大,每天都肩负着患者性命相托的重任,神经始终像一根弦一样时刻紧绷。


手术室是麻醉医生绕不开的工作场所,术中使用的麻醉气体、高频电刀、甲醛、臭氧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各种仪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医疗射线也会对医生的健康造成影响,手术室的空气污染是严重影响麻醉医生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
缺口35万,还有人竟然认为麻醉不是医生麻醉科现已成为跳槽的重灾区
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百年,可还有很多人认为麻醉科只是辅助科室、医技科室,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挫败了麻醉医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麻醉是现代医学的开山之作,没有麻醉,就没有现代医学,在100多年前,即便是像阑尾炎这样如今低年资医生都能完成的手术,对当时的医生和病人来说,都无异于拿性命相赌。
近50年来,随着麻醉的巨大发展,外科手术成为大多数人可以耐受的常规医疗,麻醉医学是各种外科大手术安全开展的前提。
所以,谁还敢认为麻醉医生不重要?对于经历手术的病人来说,最迫切的期望是安全、无痛;而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他们的期望是患者拥有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这一切都需要麻醉医生去提供支持。
麻醉医生在所有医务人员里面,是具有最全面抢救技能、知识、经验、理论及方法的医生,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急诊科医生、ICU医生都是不能和麻醉科医生相比的。


如此重要的医生,现实却是,小医院麻醉可有可无且不在领导的建设重点内;在大医院中,由于重症病人多、疼痛病人多,麻醉科的重要性才日益凸显。但这也只是浮于表面,事实上的受重视程度也就那么回事,做完一场手术,受瞩目的永远是外科医生,病人感谢的永远是外科医生,手术费用分大头的也是外科医生。
在称呼上,懂行的叫你一声麻醉医生,不懂行的直接称呼为麻醉师,彻底沦为背后的小透明。
“我从麻醉科跳槽主要原因是不受患者和院领导的重视,工资低、工作量大,职业成就感也太微薄。”从麻醉科跳槽的武汉黄医生表示,有次武汉某老总家属遭遇了车祸,小腿受伤严重,抢救的任务是尽量保住患者的肢体,麻醉科、创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危重症科多学科合作奋战了9个小时,才把患者的腿保住。在患者康复后,家属为医生们开庆功会感谢,所有参与抢救的医生都到场了,却无人通知参与抢救的麻醉科医生,患者没跟于麻醉医生们见过面,不了解可以理解,但院领导会不知道麻醉医生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功劳吗?或许在他们看来,麻醉医生就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而已,所以,很多麻醉科同事要么改行,要么跳槽……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万名麻醉医生,服务于14亿人口,中国还缺少35万名麻醉医生。人员短缺导致加班频繁,工作量巨大,可工资收入却提不上来,这就又导致了麻醉医生的大量流失。
大掌想想悲哀而无奈。
朱医生是一个优秀医生。可是,连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有什么病症,都不注意的医生。再技术精干和优秀,年轻就消失于自己的岗位,大掌认为,这不是好医生。
战场,首要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保护好自我战斗力量,最大程度避免伤亡。
很多人都期望医生能告诉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捷径,可以预防猝死。
但实际情况是,医生自己也不能预防猝死。
所以,你看这广褒宇宙,烟火人间,有多少是人能掌控的?
人定胜天,天,对你翻一个白眼。
避免猝死,如上终南山,倘若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饮酒,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学会调节情绪,懂得取舍,知道进退,减轻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张弛有度,学会调节,保持心情愉悦……
扪心自问,别说麻醉医生这个职业了,就是普通人,谁能做到?
有医生表示,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每年职工大体检,基本都有好几个被发现恶性肿瘤。而且,都是青壮年。“三高”和肿瘤,几乎成了医护人员的一种新型职业病。但是,人就是这样,总是抱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是击鼓传花的那最后一棒。
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这些年,甲状腺结节、肿块发现率非常高,以前好像很少。是否可以作为课题研究一下?
最精通医学知识的人群,却沦为最不健康的,说明促使人健康的根本不是医疗本身,而是其他,超出医疗之外的东西。
就拿医护来说吧。
医护人员不仅是给病人看好病,还需要SCI、课题、成果、学分,以及整个医疗行业为了生存,彼此之间争抢病人白热化,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卷。他们就像两头烧的蜡烛。白天看病,晚上值班,发文章刷题目整材料提职称。基层医院待遇差,饿死;三甲医院活太多,累死,一线医护人员卷了多少年了。
有时大掌在想,三甲复审,为什么不审审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长,是不是严重超标?
为什么不审审医护人员的休息休假,有没有得到保障?为什么不审审医护人员的排班是不是科学合理?为什么不审审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是不是足够简洁?
好多医院领导都说医院事业单位,劳动法不太适合用于医院。你跟主任说:太忙!主任跟你说:多来个医生,就要多分一份绩效!你说: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和回家还能剩点精力陪家人,少拿绩效,也没关系的。主任摆摆手,转身走掉了。心想:你们少拿绩效没关系,可我少拿绩效有关系。
真相,不能直视。
医生的命延续了他人的命,医生用一天的生命看几十个号,为几十个人夺回了身体的健康。
医学是神圣的,但不能因为治病救人是神圣的,就把医生的生活绑定在医院。
正所谓“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关乎着每个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如果麻醉医生自己的生命健康权都得不到保证,那还谈什么医疗呢?
多少麻醉医生基本天天在医院忙碌,希望医院能给麻醉医生多一点的休息时间,多一点重视和关爱,他们的命也是命,也需要正常的生活。
逝者已矣,生者当惜!
《协和临床医疗手册》希望麻醉医生通过此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

来源 | 掌上医讯综合自梅斯医学、老叶说医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悲痛!知名大三甲主任猝死,年近45岁,离开头一天,发布了一则视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