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被叫停,将实施工龄退休制?官方回应!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为何不愿意延迟退休?
导语
原本备受争议的“延迟退休”政策,大概率可能要“熄火”了?
“延迟退休”这四个字最近几年一直被提及,但好像都只是一个概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每年两会期间,延迟退休成为热点话题。而最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讨论,又忽然再次升温成了热点话题。
延迟退休迎来新政策?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原本备受争议的“延迟退休”政策,大概率可能要“熄火”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总工龄为标准的新政策。
所谓以总工龄为标准的退休,就是不以固定的年龄作为退休的标准,而是以个人的总工龄为依据。换句话说,只要达到了规定的总工龄,不管你多大岁数,都可以退休,享受养老金待遇。
这种因人制宜的退休制度,看起来似乎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既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矛盾,也可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很快,这一说法,就被官方辟谣。
央视新闻指出,近期在各社交平台有文章称多地人社厅决定,从2024年1月1日起推行按工龄退休的政策,一时之间,引发热议。对此,山东、河北、四川、河南等相关省份人社厅相继发布声明辟谣,表示文章和相关截图内容为虚假信息,当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政策,不存在网传的将按工龄退休的情况。
也就是说,男性一律60岁退休,女性则55岁退休,工人身份的女性可以50岁退休。相关部门权威人士表示,这个标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退休的基本规则。也就是,并非是工作满多少年之后就可以自动退休,而仍将按照法定退休年龄来确定的。
目前的这个退体年龄框架,始于1951年,至今已73年了。之所以切定这样一个退休年龄线,是因为当时我国的人均寿命不足50岁。
而如今,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超过70多岁了,人均寿命大幅度延长。这样的变化,为应对当今的老龄化带来了剧烈的挑战。因此,十多年前,关于退休改革,特别是延迟退休的说法,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关于退休改革的政策,几乎每年都会成为热搜话题,并且每每总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如同惊蛰春雷,又势有破冰之举。
其中,反响最为厉害的,就是2020年1月,山东省出台的《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实行延迟退休政策。
但是,山东对推迟退休人员的身份限定极其严苛,那就是,必须是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但山东省的这一限定,在两年之后的江苏,得以了全面放开。
2022年1月30日,江苏明确: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报人社备案,职工可以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这一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时之间,2022年,被称为延退破冰之年,并被人们津津乐道。
可谁也没想到,随后不久,延迟退休在网络的热度,就不知不觉间,被所谓的“按工龄退休”这一谣言所替代。
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为何不愿意延迟退休?
个中原因,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延迟退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似乎更愿意按工龄提前退休。这其中,就有不少医务人员,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
为什么?原因有三个:
一是,有些医护人员,才40岁出头,长期的夜班就已经导致他们身体各个脏器甚至不如70岁的老人了。心悸,失眠,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胃肠功能紊乱……延迟退休,无异于对他们的身心,是第二次摧残。
有一位女医生就曾吐槽,超负荷工作,熬夜值班,三十多岁,就因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严重飞蚊症、慢性胃溃疡、胃食管反流 、腱鞘炎,胸部及肝脏多发性结节与囊肿。每天盯着电脑屏幕看病历,手术无影灯白的晃眼睛,每天手术到下午的时候,眼睛盯着无影灯照的区域就疼得难受,不停流泪。
更气人的是,医疗系统差额拨款,绩效等收入,其实就是二次分配,加上DRG超规的钱,都是从科里绩效扣,干的越多扣得越多。工资收入全部加起来是和当地教师水平持平,但工作量却和他们天差地别。值班一宿一宿玩命的熬,再延迟退休,那就是要人的命,交的养老金,可能生前都享受不到。
二是,医护人员高付出,但并不是高收入。很多医生就等着早点退休再返聘,赚点退休工资之外的外快,提高一点业余收入。
有许多医护人员退休后被自己医院返聘,或者到了其他一些民营或社区医院发挥余热,一年除退休工资之外,能挣个几万、十几万的。
这种情况下,有多少医护人员,愿意延迟退休?
三是,一些编外的医护人员,干的活一样,虽说同工同酬,但总体考量,薪酬待遇还是比在编人员,要少很多。这些人,自然也不愿延迟退休。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您支持延迟退休年龄吗?》的调查,共有 1380 人参与,包括 1099 名医生和 281 名医学生。结果显示只有 10% 的参与者表示支持延迟退休。
针对这一话题,很多医务人员纷纷评论。
@洪泽:单纯从小地方的小内科的小大夫角度来看,只要身体允许,能继续服务患者,继续为家庭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条件,从身心愉快的角度出发,不陷入退休就老去的夕阳红思维,个人觉得,延迟退休不一定是坏事,偏向好事。
@一枝花:虽然老医生经验丰富,但是医学知识更新快,年龄大可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慢一些。延迟医师退休年龄也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再推迟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有很多人会在科室的行政和技术上把持得更久,年轻人的成长空间就更少了。
@smile:内科医生年龄大了会记不住病情,各种漏细节啊。
@微微:县级医院,重症你让我六十岁熬通宵,我也熬不动啊。
@随缘风玲:我认为对于医生最好不要延迟退休。现在医生退休后都根据自己身体承受选择了返聘继续工作。有的医院医生非常累。有的医院医生非常清闲。我是小医院医生,在职很清闲。退休后身体也不错。现在快70了还在工作。
@芝麻糖: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希望60岁以后病人能扶着我返回病房。
“延迟退休”已成定局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这份一万八千多字的通知,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作出全面的规划,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延迟退休,渐进式。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求,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至此,男女65岁同龄退休似乎已成定局。
医务人员大受影响
其实,延迟退休只对医生、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公职人员有巨大影响,对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的影响倒不是十分显著,毕竟,非体制内人员或许等不到65岁,就已面临35岁大坎,被迫提前退休。
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每周工作超55小时,活不到退休的风险会增加52%。
近期,很多医生在互联网平台转发了一张图片,图中列出了“寿命的精算学与退休年龄的关系”的表格。
数据明确表示:退休年龄和寿命负相关,退休越晚,活得越短,倘若50岁退休,你能活到86岁,但如果延迟到65才退休,那就只能活到66.8岁,甚至活不到70岁。
这张图表似乎来自于印刷出版物,上面又有某位博士的背书,很容易让人相信并转发。
更是有不少医生在图片下评论:天,医生65岁退休后往往还会被医院返聘,那岂不是一直要工作到死?
据悉,这个表格最初来源于一份1982年的非公开研究报告,据说作者是一位名叫Ephrem Cheng的美国博士,研究样本为美国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得马丁公司的员工,研究主题为退休年龄和寿命的关系,因此这份研究被称为“波音报告”。
事实上,每次有延迟退休的动向时,这张表格都会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并造成一阵不小的热度,这次同样也是。
医务人员的担心
社会一直以来对医生的认知,都是「越老越吃香」。在经过大量临床训练后,老医生往往成了经验与医术的代名词。而延长退休,在经济因素之外,也能使长培养周期的医生群体,在事业上发挥更多的价值。这无疑是延迟退休中能看到的益处。
但其实正如医务人员的评论所说,如果真的等到65岁才能退休,那么高龄的医务人员能否保障他们的诊治质量?
2017 年 5 月,发表在 BMJ 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同样程度的内科老年重症患者,相比 40 岁以下的医生,60 岁以上医生的患者入院 30 天内死亡率高出 12%。从医疗费用角度,医生年龄每增长 10 岁,患者的平均花销平均增加 2.4% 。
同时,年老的医生或许也并不等同于「医术高超」。JAMA 的一项综述分析结果显示,75 岁以上医生在进行认识能力测试,平均比 40 岁医生的评分低 20% 以上。而涉及到临床操作及外科手术领域,年龄导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
对于医生来说,能衡量是否胜任工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能力」。很多医生都表示:假如我六十多岁还在临床一线,真的干得动吗?
返聘和延迟退休存在本质的差别
说到这,又会有一部分人提出疑问:医院有很多返聘的专家,不也是高龄还在工作吗?
其实专家返聘和未来大家都延迟退休存在本质的差别。
现在医院返聘的都是一少部分在临床经验、诊治水平上很卓越的老专家,即便只是能够指导年轻医生,或是一周两三次专家门诊,都能让年轻医生,也让病人有很大获益。
但未来大家都延迟退休的话,很多医务人员大多数还是普普通通的医生,卓越的老专家相对来说占少数。如果老来只是坐几天诊、指导指导工作显然没有这个价值,而临床一线的高负荷工作能不能胜任,又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由此可见,无论是早先的延迟退休一说,还是如今的按工龄退休谣言,都不能惠及所有人,也自然难以让所有人满意。
往期回顾
欲哭无泪!35岁医生跟风读研后却找不到工作了...亲述经历!医生该如何重拾职业信心?
行政绩效工资不得高于临床50%!多数医生不认可的绩效内部分配,接下来该怎么走?
无奈又心酸!两名外科医生大打出手,背后原因竟是...这是中国90%医生都在面对的难题!
医院和医保局打官司,终于迎来大结局了
悲痛!半个月不到,4名医生离世!医生忙碌一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