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噩耗不断!7天内三名顶级医生离世!研究发现:“医生比常人早死13年!谁给医生的生命带上了镣铐?

医讯小编 掌上医讯
2024-09-05

导语

痛失国宝级人才!

噩耗再次传来!


据24日晚消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游凯教授因病于2024年4月23日17时46分逝世,享年91岁。 



游凯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临床药理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33年3月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51年毕业于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1951-1956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公派留学波兰,在华沙医学院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与冠心病领域的研究。


196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就职于上海市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心内科及上海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1964-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代谢室工作。


1973年后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心肾组、心内科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1984-1985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临床药理科进修。



游凯在医学教育事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长期负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教学工作,从无到有地创立了临床药理学课程,组织编写了临床药理学教材,并且创新性地将临床药理学课程与系统内科课程穿插安排,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他对学生言传身教、关心爱护,将其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学后辈,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心血管临床药理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游凯是国内较早开展心血管临床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先行者,曾多次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了多项心血管疾病领域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游凯在国内外发表了50余篇主要科学论文,并有17种主要学术著作,如《现代内科学》、《临床药理学》、《急诊医学》等


游凯教授不仅在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医学教育、新药审评、学术著作编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是医学界一位受尊敬的专家和学者。


游凯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谦和仁爱,他的去世不仅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损失,也是整个医学界的巨大损失。


国宝级医生沈华浩教授壮年离世!

首次发现“胸闷变异性哮喘”并命名


此前大掌曾推送过一篇《“多次黯然泪下”!他走了,钟南山发文悼念》,2024年4月16日12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沈华浩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61周岁。



沈华浩,对于业内来说,是一位极具分量的人物,稍微熟悉呼吸领域的人,都应该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个名字。沈华浩教授一直致力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肺部感染、肺部肿瘤等的分子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是最早集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于一身的呼吸人,曾为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做出过非常杰出的贡献。



对于沈华浩的离世,钟南山更是发文悼念:痛悼我的学生,更是挚友—沈华浩教授。


就在沈华浩教授逝世当日,一名曾接受过他诊疗的患者在互联网上表达了悲痛之情,这名患者表示:“21年3月,浙江疫情刚平息,我因为频繁的胸闷,呼吸异常艰难,骨瘦如柴,查不出原因,从而去浙江挂了沈主任的号。他知道我家庭困难,待我如亲人一样,还说会花最少的钱治好我的病。经过仔细的检查,我的怪病终于被查出来了,是一种叫做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疾病,这种病据说以前没有,刚被发现并命名,经过治疗,我的病大大好转,如果没有沈主任,我可能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沈主任医术精湛,患者离不开他,为什么好人不长命,天妒英才,听此噩耗,悲痛的眼泪几次止不住往下流……”


2016年9月底,沈华浩不幸确诊恶性较高的前列腺癌,在这漫长的八年中,他接受了三次手术、八次化疗、三次全程放疗。


就是这么一位具有极大贡献的国宝级人才,壮年而逝,令我们悲痛又震惊,这是医疗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在2013年,沈华浩团队终于在国际期刊发布了最终研究结果:《一种新的哮喘亚型: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随后,这种不典型哮喘被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并被写入《内科学》等19本国家规划教材和医学权威工具书,成为国际医学界的一个“中国标准”及中国呼吸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胸闷变异性哮喘被美国学者称为“Shen's Syndrome”(沈氏综合征)。


胸闷变异性哮喘这一类型就是沈华浩教授首次发现并命名和研究的。要知道,如若将一种疾病倘以医生的姓氏来命名,并得到了国际的认可,那这种荣耀是无与伦比的,也是我们一辈子的追求。可这位国宝级医生却突然离开了我们!


壮年离世

神内专家何金彩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


就在沈华浩教授逝世的次日,另一则沉痛的消息传来,同样是浙江,另一名国宝级医生也壮年离世,这无疑是对医学界的巨大打击。


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内科发布讣告:2024年4月17日中午12时15分逝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何金彩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2岁。



这一消息令人难以置信,何金彩教授也是国家级人才,她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1983年本科毕业后,何教授便一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期间她还曾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归国后历任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脑科中心副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内一科主任。


何教授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血管病,各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认知和记忆障碍和语言障碍的诊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她对医学教育充满热情,培养出了超过一百名的研究生。她曾经负责过科技部的“十五”攻关项目、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温州市人事局和科技局的课题、回国人员资助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何教授在SCI上发表了超过70篇的论文。她主编了《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伴抑郁诊疗指南》、《常见神经疾病伴发焦虑诊疗专家共识》、《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我为什么总发愁》、《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汉语失语症》等教材,并参与编写了6部其他教材。


在她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一位患者在网络上表达了她的悲痛:“何主任是我母亲的生命恩人。我在22年前带着母亲去看何教授。当时门诊的病人非常多,到我们的时候已经快下班了,但何教授仍然耐心地鼓励我们,温和地安抚我们。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吃药,病情就已经好了一半。今天听到这个悲惨的消息,我感到震惊和心痛。何教授,愿你一路走好。”


还有一位患者说:“何教授在生前曾经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疾病进行斗争。她的去世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我父母的睡眠问题都是由她治愈的。在与何教授的接触中,我发现她非常慈祥,医术精湛,德艺双馨。她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医生啊!这对国家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


七天时间,医疗界痛失三员大将,有的都那么年轻,这让我们该如何是好呀!非常难受,沈教授、何教授,一路走好!


研究发现医生比常人早死13年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医生会给我们很多健康的建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发现:


很多医生自己的身体,却一点都不健康。


最近,印度医生协会(IMA)搞了一个研究,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


大部分医生的死因是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45-65岁之间的医生,身体是最脆弱的,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过了65岁以后,医生的死亡率反而会下降,可能因为他们退休了,生活变得更加健康。


研究者推测,医生早逝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运动量不够。


当然,这个有关医生寿命的研究,是国外的数据,没有参考性,中国,目前还没有医生寿命相关的研究。


但是,中国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太好,这些年,一些医生健康状况调查的研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
2016年,《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首都医科大学的副院长周玉杰说:医生就像水手,与死亡往往只隔一层甲板,即便他们会游泳,也时时面临死亡风险。


还曾有人统计了2016年医生猝死的案例:



中国人多,大型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这才是中国医生最致命的杀手。


2016年的医生健康调查发现,77.8%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8~12小时,有16.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高达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过36个小时,医生“英年早逝”现象已屡见不鲜。


只希望各位医生,能更加善待自己的健康,救死扶伤的前提是,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加重视医生的健康,和医生的安全。


往期回顾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医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