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南派三叔
在经历了影视圈的风风雨雨之后,南派三叔不声不响地重启了他的《盗墓笔记》。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因为每年春节期间他都会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更新一个短篇番外,春节结束就得等下一年。他本身也不是一个能持续更新的作家,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搞不懂为什么我更新得那么勤快,我搞不懂为什么他能一口气挖那么多坑,最后只能彼此抱拳道一声“英雄佩服”。
但这一次似乎有点不一样,等我转头再去看时,他已经默默持续更新了11天。说实话,我对此非常吃惊。因为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网络作家,连续日更不是他的长项;同时,他已经欠了读者两本《沙海》、一本《藏海花》、一本《世界》,这些都是他已经写好的书,一直在等着他修订之后出版。但是,他转身又气定神闲地开始更新《盗墓笔记》,就像是身上根本没有背着那些笔债一样。
我觉得他现在是真的轻松。
过去三年时间,南派三叔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简直就是一部传奇小说。如果十多年前外贸生意不是一下子变得那么艰难,那么他大概也不会在苦闷之余上网写小说。如果不是赶上网络文学爆发,网民渴望通俗文艺,那么他也写不了这多年,这么多本书;如果不是《盗墓笔记》如此受欢迎,刚好又赶上影视剧市场井喷,资方疯狂追求大IP,那么他过去三年间也不会被卷入影视圈,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一切都是因为《盗墓笔记》。最早他只是想写一点东西,有人能够喜欢;后来,他所做的事情和所有作家都一样,无非是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走上大银幕。不同的是,之前他赶上了网络文学的天文大潮,之后他赶上了影视剧的天文大潮,绝大多时候并不是他想当弄潮儿,而是浪潮挟卷着他一路狂飙。
今天回过头去看,他的作品改编为一部票房过十亿的电影,两部网剧,两部舞台剧。相比之下,许多作家并没有这种幸运。《盗墓笔记》可编可改,在技术上能够完成相关的特效,最终得以变成影视作品。但在这些年里,许多作家的作品还在筹备和立项阶段,距离拍摄完成依然遥遥无期。而这一轮影视剧大潮已经开始回落,市场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
算一算,市场所谓的“大IP”,改编为电影之后,票房过十亿的有几部?改编为电视剧网剧之后,成为剧王的又有几部?《盗墓笔记》电影做到了,网剧《老九门》也做到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南派三叔顶着骂声做完的。当然得挨骂,谁让他多事呢?身为一个作家,一手交书,一手拿钱,然后爱拍成什么样拍成什么样。拍好了,走出来感谢读者和观众支持;没拍好,跳起来大骂导演编剧欺负亲儿子。金庸不就那么干的么?在读者那里,永远是个好人,永远不用为剧作承担任何责任。但南派三叔不同,亲儿子第一次上荧幕,要忙着宣传,要忙着背书,要跑前跑后,生怕孩子没站稳跌倒。
那自然要被骂,揽的事越多,挨的骂越多,中国自古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也没有白挨骂。
从网络文学界进入娱乐圈,再大的作家也是个屁。你懂编剧么,你懂制作么,你懂表演么,你懂导演么,你懂特效么,你懂宣传么,你懂发行么?你懂个屁,所以你闭嘴,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既然你站得那么靠前,虽然你不懂,但可以背锅呀?所以,《盗墓笔记》电影的官方微博下,有人找水军齐刷刷点了20万根蜡烛,诅咒电影早死早超生。这样算下来,10亿票房,每根蜡烛相当于5000块钱,只可惜点少了些。
迎着口水和砖头,南派三叔最终还是弄懂了什么是影视剧。弄懂之后,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究竟是谁成全谁?南派三叔找了合适的制作,找了合适的导演,找了合适演员,把《盗墓笔记》放在一边,抽出其中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自己生生重写了一部《老九门》。质疑平息了,掌声响起来。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那个屁都不懂的原著作家,能在剧里发挥多大作用,能有多大的话事权?是的,并非是所有原著作家都有能力参与影视剧制作。但是,对于那些在原著里挖坑如同神魔附体一般的作家,难道剧作里就不需要密集挖坑了么?难道还有什么人比作家更了解角色的性格脾气么?还比作家本人更懂得如何塑造人物么?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电影是制片人中心制,电视剧是编剧中心制,舞台戏剧是演员中心制。谁能坚持这个中心制,谁能保证品质。
所有的风风雨雨,笑骂毁谤,无非是一个外来人,突然闯入了一个封闭的圈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大银幕。一开始是个白丁,所以可以欺你、辱你、骗你、谤你、打你、骂你。一脸是血,跌跌撞撞还能把事情做出来,就能有一小片天空。在这一小片天空下腾挪,证明了自己的力量,证明了究竟是谁成就谁,天地突然之间就变得空阔无边,可以翱翔驰骋。
所以,南派三叔现在可以放松下来写字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保持着创造力,那么,他就可以成就一切。
《盗墓笔记》重启 新的篇章:
题图:三叔和和叔
于海南岛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其实,《盗墓笔记》的人物塑造中,最为精妙的部分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控制中二感。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