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刑并不能平息江歌妈妈的怒火

2017-11-13 和菜头 槽边往事

一年多前,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被害。凶手是她好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当时刘鑫为了躲避陈世峰,借住到江歌寓所。陈世峰尾随追至,江歌把刘鑫拦在身后,出门劝阻陈世峰时,遭到陈世峰利刃袭击,最终不治身亡。


这起悲剧并没有随着陈世峰收押而告一段落,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刘鑫对江歌妈妈避而不见。通过网络曝光之后,江歌的悲惨命运和江歌妈妈的无助绝望成为了中国网民自己的心结。江歌收留好友在先,为好友挡刀在后,她用自己的性命保全了自己的好友。但是,她的牺牲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感激,甚至都没有看到丝毫歉意,这一点直接触碰到了大众的道德底线,于是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声讨怒潮。


最近,刘鑫终于愿意和江歌妈妈相见。面对镜头,她向江歌妈妈陈述了事件经过,并且向江歌妈妈致歉。江歌妈妈选择拒绝原谅,但这迟来的一幕对于她而言多少是一种宽慰:刘鑫当面承认自己的女儿因为保护她而死,这一点在过去刘鑫一直避而不谈,是对江歌极大的不公平和极大的不尊重,形同拒绝承认江歌为朋友而死拥有任何道义上的价值,否定了江歌的牺牲有任何实际意义。如今刘鑫终于承认了这一点:是江歌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换取了她的幸存。


这是江歌妈妈在过去一年中一直想要得到的一句话。由于它来得太晚,已经不值得原谅。


江歌妈妈的另外一个心结就是陈世峰的判决,她希望日本法庭能够判处陈世峰死刑,以命抵命。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保留死刑国家之一,迄今为止依然保留了绞首的方式以处决罪犯。为了向日本法庭陈情,江歌妈妈和志愿者在本周末于日本池袋街头发起请愿行动。与此同时,中国社交媒体在整个周末也在自发传播关于请愿的消息。鉴于日本曾经有33万人签名达成死刑判决的先例,中国网民的签名活动非常活跃,截止周日已经达到29万人。


一群中国人向日本法庭陈情,要求日本法庭处决一个杀害中国人的中国人,这一幕无论怎么说都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日本有死刑,江歌妈妈要求血亲复仇,这是她的权利。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她有理由向法庭索取公义,为了自己女儿失去的生命,也为了她自己毁败了的后半生。只是有一个问题:死刑真的能平息她心中的怒火么?


假设日本法庭最终判处陈世峰死刑。陈世峰会被行刑官带到刑场,蒙头罩戴手铐,站在活门上,套上一根长绞索。三个刽子手得到命令之后,同时按下按钮,活门打开。在绞索拉直之前,陈世峰会下坠一会儿,然后猛然被绞索拽住。由于自己体重的缘故,绞索会在瞬间折断他的颈骨,造成呼吸和心跳中枢停止工作。他会吊在空中挣扎一会儿,然后就陷入死亡,整个过程大约有十几秒钟时间。


然后,他的所有焦虑、痛苦、愧疚乃至罪孽,就全告烟消云散。在短短十几秒钟之内,一切归零。对着悬挂在空中微微摇摆的尸体,人们说:正义得到了伸张。我的问题是:这十几秒钟时间,和江歌死前身中数刀苦苦挣扎的那段时间相比如何?和江歌妈妈手摩照片独坐灯下的上万个夜晚相比又如何?陈世峰所受到的惩罚,和江歌以及江歌妈妈遭受的痛苦相比,是否能够相抵?他不过是付出了十几秒的痛苦,江歌却是一生,江歌妈妈则是半世。


在十几秒之后,陈世峰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不安戛然而止,而江歌妈妈的痛苦却永无止境。不知道你考虑过一个问题没有?届时江歌妈妈要的正义按说已经到来,正如她现在希望得到的道歉和承认终于到来,然而,她将继续活在女儿已经死去的这个事实里,她的内心会因此得到平复,甚至能够得到解脱么?


假设另外一种情形:陈世峰被判处终身监禁,永不假释。也许,他在最初会因为捡回一条性命而感到庆幸。然而他很快就会意识到一点---自己还可以活很多年。就在钢筋混凝土的墙壁和铁窗之外,是他曾经极度盼望的文明社会,他曾经为了抵达那里而付出过努力,他曾经相信会在那里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同于大多数同胞的生活,某种更好的,更高级的,更值得人艳羡的生活。不止如此,他还在那样的社会里生活过,体验过其中的美好,体验过作为一个自由人的种种便利,感受过未来之门向自己敞开,向自己承诺未来种种可能性。


现在,这一切只有一墙之隔,但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从任何他动念的一刻开始,一直到他在牢房里死去,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他都生活在这种隔离中,都活在这种惩罚之中。所有曾经的美好,曾经的幻想,曾经拥有的无限可能性,都被无限压缩回一间囚室......而他要活着感受到这种隔绝和无望,始终活在这种惩罚里,很多很多很多年。


对于江歌妈妈而言,死亡是陈世峰惩罚的终结,但是终身监禁却让这种惩罚得以延续下去。在每一个怀念女儿的瞬间,一想到凶手在监狱里还在为此付出代价,把活着的每一天变成一种惩罚,可能反而是一种宽慰。平息人们内心愤怒的,并非是一次死亡的判决,或者是一次死亡的执行。人们要的是对方在地狱的铁刺上忍受永恒之火的炙烤,要让那挣扎和哀嚎永无停歇的一日。伤害永远都是伤害,它不能被弥补,也不能被遗忘,但是,不间断的挣扎和哀嚎,能让受伤之后的日子好过一点。作为痛苦人生的背景音,没有什么比哀嚎更为动听的音乐。


死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惩罚,并非单纯因为生命的宝贵和死亡的恐惧。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除了烂命一条之外一无所有。因此,除了剥夺他的生命之外,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他感觉到恐惧和痛苦。但是,对于还拥有一点东西的人来说呢?对于还拥有希望和未来的人来说呢?什么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恐惧?


如果说死刑对于潜在的罪犯是一种威慑的话。那种因为恋爱不成就要行凶的蠢货,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会感受到这种威慑?得不到的东西就宁可毁灭,因此一命抵一命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合理的逻辑,甚至不会因此而感到后悔。但是,废除一生抵一命呢?在漫长的时光之流里,不断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价,他们是否还是不会觉得后悔,是否还是不会觉得痛苦?


这就是我的看法。我不认为死刑能够平息江歌妈妈内心的怒火,如果陈世峰真的以命相偿,她的生命中一边失去了女儿,一边失去了复仇的动力,她又将以什么来支撑自己的人生呢?有些时候,心愿达成才是失望的开始。



题图摄影:Rudy and Peter Skitterian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说到日本的死刑,奥姆真理教的麻原彰晃在2006年裁定死刑,但是到今天十一年过去了都还没有执行。在漫长的等待中,全看法务大臣的心情。也许某天法务大臣心情好,就突然下达了执行命令。从1980年开始,下达死刑执行命令最多的是法务大臣鸠山邦夫,一共十三次。大部分法务大臣任内都不超过三次,还有许多法务大臣在任内一次都没有。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执行,这也许是日本对死刑犯最大的惩罚吧?

          读者赞赏,请点开图片,长按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