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农村金融中国式困局:宇宙第一大行竟无法识别?!品牌价值如何化零为整?

2016-04-16 中国农金传媒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读
 全国30多个省市,目前能够坚持用“绿色双手举起红色铜币”这个标识的,只剩下9家,这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如果当初在改革初期,全国农信系统能够统一标识和品牌,将产生难以估算的巨大规模效应。

国务院深化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农信社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堪称“黄金十年的完美蜕变”。但从品牌的角度看,农村金融机构却面临着“品牌围城”的危机,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互联网金融裹挟着人才、技术、资本,与农信社争抢市场,农信社面临品牌的挑战越来越大。


当今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创新产品的竞争转变到品牌战略的竞争,而分散无序的农村金融品牌现状,无疑降低了农信社和农商银行品牌的认知度,增添了品牌竞争的危机。


4月15日-1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2016全国农村金融新闻宣传与新媒体营销研讨班于江苏扬州召开。


农村金融品牌分散无序的“中国式困局”,成为与会者最关注的话题。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红军、江苏省农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副主任张虎、江苏仪征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章政远出席了本次研讨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班。


与会者认为,农金品牌发展的未来出路首先需要全国的农金系统有强烈的品牌整合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上各自为战所带来的弊端。品牌的创立要向集约化转型,努力争取到国务院、人行以及银监会等政策部门对农金统一品牌创立的政策支撑。县域法人农金机构的品牌不应该盲目地贪大求洋,而要结合当地“三农”的行业特点来创新和创立,省级联社和省级农商行则应该扣紧地区产业和行业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在宣传策略上应打破地方性银行的思维束缚,要站在全国和行业发展的层面,积极探索更高层次的品牌宣传策略。

 

精彩观点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 刘小萃:

“把握趋势”比“埋头做事”更重要

每一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工作者,都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每个细微变化的最先感知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这些细微的变化,如涓涓细流,奔流入海,最终形成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就是在最近的两三年间,农村金融的竞争程度几乎达到了一个峰值。


面对巨大的冲击,把握趋势比“埋头做事”更为重要。


那么,趋势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说两点。


第一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表面看,是科技力量的决逐与较量,实质上,是思维和理念的巨大差距。农村金融必须要抓住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趋势,用需求引领、技术承载、创新驱动。把服务“三农”的根,扎得更深更牢。


第二点,竞争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客户为中心”不能还是停留在口头的口号,“做深入人心的服务”这一理念,必须渗入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骨髓和血液。

 

 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红军:农商银行品牌传播要引发“话题海啸”

农商银行的传播是有空白点的,农商银行发展联盟3月发布的《2015农商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就是抓住了传播的空白点之一,找准宣传的空白点,更能引发话题海啸,吸引市场关注。当下农商银行业整体舆论环境并不理想,在整个商业银行中处于相对弱势,整体投入较低,农商银行在新闻宣传上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企业的品牌价值的核心传播渠道就是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不是单向的传播和灌输,作为市场营销的部分,产生良性的持续的市场互动和影响力才是新闻宣传的更高境界,做新闻宣传一定要研究客户交流方式、购买行为的变化趋势,进而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模式并尝试营销新模式,满足了广大客户的新需求、新体验。

 

精彩授课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进行新闻宣传及品牌塑造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和从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次研讨活动围绕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农村中小银行全新发展形势,设计了舆情管理、银行党建、品牌建设、新媒体营销、新闻写作和摄影等环节,多维度探究新媒体时代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力争打造农村金融高管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资源交流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王晓乐:《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声誉风险管理》

当事关行业生死存亡的“声誉风险”,撞上力量不断增强的社会化媒体“枪口”,银行业该如何应对“舆情冏境”?探寻银行业的舆情管理之道,在题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声誉风险管理》的主旨演讲中,王晓乐老师从声誉风险的时代特征谈起,深入剖析了应对声誉风险的“治本之道”和“治标之术”。不过,拥有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和技巧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声誉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打铁还得自身硬”。王晓乐强调,中小银行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打造优质品牌才是化解声誉风险的最终解题之道。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李世明:《党建引领下的农村金融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创新路径》

如何从思想源头激发创新活力,为银行业的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辟出一条新路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李世明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党建引领,即,农村金融新闻宣传应以党建为引领,始终牢记党的领导,增强向党看齐的意识。他指出,在党建引领下,农村金融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创新路径有三条:明确树立诚信、实在、实惠的理念和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一地一策”;由小到大,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北京尚策东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CEO箫奕:《突围—农村金融品牌实战案例解析》

在硝烟弥漫却又不见战火的农村金融战场,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才能走出“品牌建设围城”,让战旗高扬?“两个字,突围。”北京尚策东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CEO箫奕强调说道。运用该公司探究出的“尚策品牌东方树理论”, 同时结合业内诸多品牌策划案例,以及自身丰富的品牌策划经验,箫奕为与会嘉宾深入分析了“突围”之策。他强调,一个银行的品牌是由品牌定位、品牌保护、品牌文化、品牌广告语、品牌视觉传达五大部分构成,其中,品牌定位是根基。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采编中心总监臧洪菊:《农村金融新闻传播技巧及案例分析》

“新媒体、新思维、新传播”,农村金融机构的新闻宣传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采编中心总监臧洪菊带来的《农村金融新闻传播实用技巧及案例分析》引发了与会嘉宾们的热烈讨论。心中大局观,笔下大格局。她指出,农金机构的宣传人员应在紧跟时代浪潮的同时,把握选角度、集素材、拟标题、搭结构、设开头五个写作要素,锤炼精品文章,助推银行的企业文化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副主编 蔡靓:《农村金融机构新媒体营销全攻略》

还在打着新媒体营销的旗号,重复着传统的营销方式?《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副主编蔡靓的《农村金融机构新媒体营销全攻略》堪称传统营销方式的“板砖”!新媒体营销的“洗脑宴”。她指出,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客户、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一种新方式,新媒体营销并非做“媒体”,而是做“产品”,应从农金机构客户需求出发,把握定位,策划营销内容与活动。就与会嘉宾颇感兴趣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与实战指导等话题,蔡靓结合丰富的精彩案例,从如何发掘适宜的营销内容、营销活动策划的切入点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解析。

 

经验分享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杨凌艳农金机构要有互联网思维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应当建立一种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有哪些?简单来讲,有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以及社会化、迭代、流量、大数据、平台、跨界等思维几种。这几种思维互有交叉。农村金融机构在宣传和营销工作中,应善用这些思维方式。
长春农商银行刘佳鑫细分定位,巧用微信公众平台宣传营销为了更好的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品牌文化、产品营销和企业资讯的传播出口,我行针对不同功能进将微信公众平台行了划分和定位:总行对外公众平台“长春农商银行”,面向全体客户,发布总行组织发起的营销活动公示、特色产品展示等;行内动态公众平台“CCCB行内动态”,面向行内高管、员工,发布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政策信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各支行也有独立的微信公众平台,根据各支行自身特点发布最新活动信息、理财咨询、存贷款信息等业务动态,既体现各支行特色,又能为客户提供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
通过细分微信公众平台定位,多角度多渠道互动,不断优化信息配置,改善沟通环境,才能使微信公众平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贵州安顺农商银行陈绍亨 坚持党建与宣传并重,打造安顺农信五张名片安顺农信社坚持党建与宣传并重,注重结合实际,着力打造安顺农信五张名片:率先创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服务跟着农民工走”的做法得到中组部、贵州省委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全面开展银政互派挂职干部;开展“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率先成立全国农信系统第一家信合陈列馆;率先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市。
山东昌乐农商银行张志强打造微信银行  擦亮农商银行品牌近几年我行着力打造智慧银行,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积极打造微信银行。我们微信银行有“微商行”、“微服务”、“阳光贷”三个功能模块,实现了金融信息宣传、业务发展动态、金融产品介绍、理财产品发售、营销活动推送、业务办理等功能,使我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周到的金融服务,擦亮了我行的品牌。
贵州省联社黔南审计中心莫荣亮新媒体宣传助推黔南农信脱贫攻坚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要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离不开宣传,更离不开新媒体宣传。为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黔南审计中心搭好平台唱好戏,搭建“黔南农信”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传达中央政策、农信社工作动态,并通过微信销售演唱会门票、电影票等多种营销活动吸引“粉丝”,目前“黔南农信”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已经达到12万人,起到了极好的营销效果,助力黔南农信做好金融扶贫工作。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作者/臧洪菊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