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明确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大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日渐明晰

2016-09-09 吴红毓然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  读

允许金融业开展综合经营是尊重市场的现实选择,而回归分业经营已无现实可能。

在近期参加中国金融发展论坛过程中,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了上述观点。他指出,综合国际实践经验、我国实体经济需要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基本方向。具体而言,可以按“集团综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股权、子公司分业经营”模式设计并规范我国的金融机构跨业发展基本框架。


央行近期明确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方向,并提出了监管的应对之道。市场预期,监管改革方案日渐明晰。


9月8日晚间,央行官网挂出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的致辞,主题为“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范一飞表示,综合国际实践经验、我国实体经济需要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基本方向。具体而言,可以按“集团综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股权、子公司分业经营”模式设计并规范我国的金融机构跨业发展基本框架。


“我们面临金融业融合创新的规制选择。”范一飞指出,不能因为金融创新而回归分业经营的监管“懒政”。应建立面向所有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以保证监管全覆盖;建立立足严格的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以确保创新负作用最小化,建立穿透式监管以确保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监管问责机制。


范一飞提及,中央明确央行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要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此前财新报道,下一步中国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将围绕三大领域实现统筹监管,即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业数据的综合统计。


大金融监管架构改革、混业经营和更多金控平台的构建会提速。”招商证券金融组分析师马鲲鹏表示。


允许综合经营

“目前,综合经营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允许开展综合经营,还是退回到分业经营,对此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允许金融业开展综合经营是尊重市场的现实选择,而回归分业经营已无现实可能。”范一飞说。


以上判断,主要源于三点。


第一,一些金融集团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已成为实质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一些地方政府也组建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在产品方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多万亿元,与银、证、保金融业表内总资产相比,比例达到1:4,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币供应量波动也产生了明显影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化,一些互联网企业陆续进入金融领域,在支付、小微贷款、金融产品销售等方面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已构建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综合化金融平台。


第二,综合经营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收入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更好地抵御周期性风险,提升跨周期经营能力。


第三,去杠杆、补短板需要创新思维。“要发展找贷款、要贷款去银行”造成企业债务持续攀升,杠杆率高企。在经济上行期,资产负债水涨船高,企业效益掩盖了债务压力;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杠杆则凸显为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风险。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等必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密切配合,联动创新。


范一飞认为,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和现行监管约束,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总体上还停留在追求金融全牌照的层面,不同金融业务的相互补充和联动仍然有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储蓄资金向股权投资的转化十分不足。金融业通过综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还需要大幅提升。


不必因噎废食

“假如洗澡水是风险管理失控,婴儿是综合经营优势,倒洗澡水而不扔掉婴儿就是各国兴利除弊的良好实践。”范一飞说。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对于综合经营有所顾虑。但范一飞指出,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调查后给出的危机成因是:监管失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失败、过度借贷和高风险投资、应对危机准备不足与政策前后不一致、问责缺失、住房抵押贷款门槛过低、衍生品失控、评级机构失灵等八大原因,其中并无综合经营。


实践证明,在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中,相比单一化经营,综合经营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范一飞引用麦肯锡公司的统计数据指出,中小型单一业务银行占了金融危机中失败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国149家失败金融机构中综合经营集团只有3家。


从世界监管来看,美国“沃尔克”规则、英国“威克斯规则”、欧盟“利卡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和高风险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目标是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并非禁止或限制综合经营。特别是,由G20引领、IMF和FSB等国际金融组织推动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好地优化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顶层设计。


危机后,各国并不否定金融业的融合创新,而是从如何解决监管失败的角度构建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管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新框架。”范一飞说。


猜你喜欢
  1. 我是谁到哪去?这家农信社逆势上扬竟因为悟透哲学终极命题

  2. 业界丨开启地产金融服务新模式!看这家农商行如何为置业者“减负” 为创业者“增值”!

  3. 业界丨瞄准线上运营  看这家农商行怎么用大数据突围消费金融


来源/财新网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臧洪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