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发挥农信社主力军作用!看贵州银监局如何引领脱贫攻坚
导读
3月16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贵州银监局副局长王军以“贵州银监局引领银行业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成效明显”为主题,介绍了该局引领银行业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贵州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同参加本次发布的还有贵阳银行行长李忠祥。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李 博
贵州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贫困人口378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近十分之一,88个县市区中贫困县就有66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16个,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贫困问题是贵州的最大短板,关系到全国实现小康的大局。
近年来,贵州银监局聚焦聚力金融扶贫工作,引领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补短板,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落实扶贫资金,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该省扶贫贷款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贫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4662.4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98个百分点;贫困户贷款余额275.89亿元,较年初增长31.28%,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11.53个百分点。
加强引领完善政策
提高金融扶贫措施有效性
出台多个指导意见推进金融扶贫。制定《贵州银监局关于银行业支持扶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并由贵州省政府转发实施,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制定印发《贵州银监局关于银行业采取三十条措施支持我省“三变”改革、“三社”融合的指导意见》,为“三变”改革、“三社”融合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制定印发《关于贵州省银行业加大金融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力度的指导意见》,支持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
建立银行业支持脱贫攻坚“三大支柱”。在实地调研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提出“微利扶贫、联动扶贫、精准扶贫”三项原则,明确产业扶贫链融资、分阶段移民搬迁扶贫、特色化金融服务、特定群体扶贫四种金融扶贫模式,建立健全机构、组织、服务、产品、支持、监管六大体系,最终形成了银行业支持脱贫攻坚的“三大支柱”。
激励和督促措施并重。实行正向激励,支持扶贫攻坚力度大且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如支持茅台农商行成功发行1亿元“三农”金融债。提高监管容忍度,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类贷款不良率高出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建立扶贫数据统计监测制度,按月监测扶贫情况、按季统计扶贫数据,跟踪掌握扶贫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产业带动产品推动
强化金融扶贫“造血”功能
突出产业扶贫夯实脱贫基础。大力支持“5个100工程”建设,即100个产业园区、100个农业示范园区、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贷款余额2036.76亿元,较年初增长36.84%。
大力支持“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即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养生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新型建筑材料业,贷款余额441.51亿元,较年初增长21.11%。
大力支持乡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贷款余额371.92亿元,较年初增长44.54%。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各类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主体64万余户,2016年末贷款余额366亿元。
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引导资金流入。贵州计划设立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基金,其中财政性出资350亿元,募集社会资本2650亿元,投向扶贫产业的达12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省共设立各类扶贫基金1598亿元,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等方面。如平安银行拟出资500亿元发起成立“平安银行贵州产业扶贫基金”,助推贵州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农业、生态保护等产业的发展。
加强产品创新助推脱贫致富。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了100多个针对“三农”和贫困地区的信贷产品:
如农村信用社的“凤还巢”等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35.73亿元,支持14.6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
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针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了“5万元(含)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特惠贷”,对创业情况良好的贫困户,可追加提供10万元、5年期、利率优惠的“特惠贷+”贷款。2016年末,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特惠贷余额184.03亿元,惠及43.24万户贫困户。
紧盯重点攻克难点
做好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贵州“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130万人,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目标的13%。贵州银监局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切实发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主力军作用,助力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建立健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建立了金融扶贫专员机制,分别对口联系该省66个贫困县,实现对贫困县的全覆盖;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成立扶贫事业处,在贵州9个市(州)分行和45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级支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在没有机构网点的贫困县设立扶贫业务工作组。
深化银政合作机制。两家银行成为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各级地方党政、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省扶贫办、水库和生态移民局、财政厅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分别与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省扶贫办签订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专项合作框架协议》和《政策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参与和配合制定了《贵州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对接、精准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2016年,贵州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出席并讲话。贵州省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02.52亿元。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
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按照“县县有法人,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的思路,深入推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推进贫困县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全覆盖。支持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向贫困县延伸机构,稳妥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稳健培育村镇银行。2016年,实现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全省88个县域支行全覆盖,推进农商行覆盖近一半的县域、村镇银行覆盖近四分之三的县域。今年,将推进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
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2014年,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信合村村通”助农取款金融服务点工程,历时9个月,实现了全省15229个行政村全覆盖。截至目前,贵州各金融机构累计在村寨建立便民服务点18046个,布放自动柜员机5609台、银联POS终端49190台。
消灭金融空白乡镇。通过新设分支机构、升级便民服务点为固定网点,填补乡镇金融机构空白,2015年贵州全省1370个乡镇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全覆盖。
升级“村村通”为“人人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下乡进村到户开展“金融夜校”活动,打破常规宣传方式,结合农户作息规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逐乡、逐村开办金融知识讲堂。银行员工将金融术语转换为农户通俗易懂的方言和民族语言进行表述,为村民讲解支付结算、电子机具、金融产品、假币识别、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和信用工程创建等金融知识,让农户坐得住、听得懂、坐得牢、用得好。在此基础上,帮助农户掌握致富技能,提高创业就业能力。2016年末,贵州农信累计举办“金融夜校”10万余场次,培训人数达450万余人次,大幅提升了广大农户的知识水平。
关注贵州扶贫攻坚,还可延伸阅读↓
1、“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太难做?看这家农信社如何打造“流动服务平台”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博 本期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