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路转型丨宝丰突围!一家中原农商银行的自我变革实录

2017-04-24 张永乐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读

业务方面,以“金燕快贷”为引爆点,优化贷款结构;文化方面,以“年轻干部”为突破口,激活组织体系;体制方面,以“政府支持”为基本面,确保稳健发展……历时三年,宝丰农商银行全力推动的突围方略——业务转型、文化转型、体制转型,渐次浮出水面。


近日,《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派出记者奔赴全国各地,对标杆农商银行在转型发展方面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采访报道。本篇为《问路转型——农商银行转型升级系列报道》第十一期。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张永乐

扎根中原大地的河南宝丰农商银行,正显露出崛起的新气象。


三年来,这家原本不起眼的农信联社,在业界共睹的困境中,坚持“重心下沉”,力行阳光金融、普惠大众,通过全面转型,终于杀出重围,闯出一条新路。


如今的宝丰农商银行,早已焕然一新:


  • 朝气勃发,亲民便民的品牌形象牢固树立;


  • 全力服务县域经济,服务网络遍布辖内城区和乡村;


  • 业绩排名由三年前的全市第五,迅速跃升至稳居第一。


去宝丰采访前,一位知情的银行业高管告诉记者,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宝丰的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地农信社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外人想象不到的困难。“这三年党胜利的工作重心其实就是‘转型’,在各个层面‘转’。她是真干,拼命,雷厉风行。感觉她认定的事儿,也不咋呼,悄没声地一转眼就落地了。”


党胜利,河南宝丰农商银行董事长。


3月28日,当记者面对这位“拼命”转型、“雷厉风行”的“老农信”时,中原大地已然历经冬寒,春暖花开。


一个月前,她的“金燕快贷”悄然上线。


至此,三年来她全力推动的突围方略——体制转型、文化转型、业务转型,渐次浮出水面。


↑图为宝丰农商银行董事长党胜利。


业务转型:

以“金燕快贷”为引爆点,优化贷款结构

2月27日,农历“龙抬头”。“金燕快贷”上线运行。


这一天,距“金燕快贷”立项仅仅半年。


“金燕快贷”,宝丰农商银行基于大数据风控的智能化移动信贷项目,党胜利运筹已久,寄予厚望:以此为引爆点,加快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全力支农支小支微,最终优化贷款结构和业务结构。


↑图为宝丰农商银行“金燕快贷”海报。


 “2013年末,我刚到宝丰,一看贷款业务,不中,感觉压力大。主要是两点:客户经理单靠传统的线下业务,效率低;小微客户包括农户的贷款,占比小。”比照经济金融环境和农信系统定位,这种局面必须扭转。怎么办?除了加强线下业务,党胜利希望借力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我就想,我能不能‘+’一下互联网?能不能利用大数据实现规模化自动办贷,为当地的普惠金融打开局面?”

    

综合部孙晓培回忆说:“有了这个想法,董事长就一直和IT公司沟通,结果不太行。可能当时适合农信系统的技术和条件不太成熟,农信系统内部也没人搞大数据风控。关键是人的问题,刚来的时候,她的思路我们确实跟不上,感觉太超前了,不理解。”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不具备。党胜利没有气馁,买来一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相关的书籍,带着同事一起钻研,并时刻关注业内动态。


与此同时,她一头扎进了农村。


据孙晓培回忆,党胜利一来宝丰就进了村。“她一来就讲,‘普惠金融’,说咱根在农村,得全力以赴支农支小支微,这是农信社的职责,也是业务转型的必须。要是父老乡亲一直贷款难、贷款贵,还要我们这帮人干什么?然后,就经常带着我们进村搞活动、进企业了解情况。为了方便老百姓特别是农村老人,还贴钱把网点设在村里。”


↑图为宝丰农商银行下乡开展金融服务活动现场。


孙晓培说的“活动”,是指党胜利发起的“普惠金融进万家,根植乡村,情系百姓”系列农村服务——进村宣讲金融知识、兑换残币破钞、现场办理相关业务;“网点”,则是党胜利全力推广的“村民金融自助服务点”——2014年,服务点已覆盖宝丰所有行政村。


至此,宝丰农商银行通过“总行—城区网点—乡镇网点—村服务点”布局,结成一张覆盖宝丰全域的细密大网。“服务县域经济”的线下基础,已经打牢。


但是,“利用大数据实现规模化自动办贷”的设想,限于技术和人力,仍阻滞不前。


她急于织一张更大的网,在线上。


转机发生在2016年下半年。


当时,安徽药都银行大数据项目成功试运行。党胜利刚刚在医院动了大手术,读了相关报道,眼睛一亮:“就是你写的那篇,药都银行那篇,我认真读了好几遍,‘相信大数据’,我想,这回中了!”


很快,她在中华合作时报组织的“快银行”专题论坛上,见到药都银行董事长许绍普,详尽询问了大数据项目相关重要问题。随即,不顾病痛,风风火火率部四访药都。


期间,她一边虚心学习、借鉴,一边因地制宜,设计、部署“金燕快贷”项目。



↑图为“金燕快贷”注册和申请流程图。


项目组核心成员张钧翔,年纪轻轻身兼数职:宝丰农商银行信息科科长、网贷中心主任、“金燕快贷”研发负责人。按他的描述,“金燕快贷”具有“宝丰特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信贷模式——综合利用政府部门数据、银行自有数据、银联数据、芝麻信用评分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社会化大数据,结合网络信贷技术,以APP为载体,实现客户线上自助贷款申请、系统自动准入控制、自动评级授信、利率自动定价、贷后自动风险预警。


“金燕快贷”:


最长授信期限24个月,属于纯信用贷款,最高额度30万元,24小时内到账,客户可通过手机随用随贷、随贷随还。


2月27日上线以来,截至3月31日,已受理目标客户申请2661笔(含无效申请),授信422笔,通过率为16%;授信金额8200万元,用信390笔,用信金额5800万元。


党胜利坦言:“试运行情况达到预期”。至于通过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有些数据还在协调中,暂时没有整合进来,为规避风险,试运行期间,系统后台特意设置了较高的审贷门槛。


张钧翔告诉记者,这仅仅是开始,“整个系统会不断地优化迭代,随着更多数据进来,‘秒贷’也能实现,业务覆盖面、效率效益都会迅速提升。”他说:“从目前情况看,董事长调整贷款结构的目标,很快会实现。”


线上的大网终于织成。“金燕快贷”终于飞进寻常百姓家。


党胜利如释重负:“我是线上线下结合。线上跑起来了,线下队伍也起来了。”


文化转型:

以“年轻干部”为突破口,激活组织体系

孔新新,“线下队伍”骨干成员。担任支行行长、小微信贷中心主任,负责协同网贷中心,完成“金燕快贷”线下调查、面签等事务。


她今年不到30岁。在平均年龄46岁的宝丰农商银行,这是一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轻干部。


↑图为朝气蓬勃的宝丰农商银行小微信贷中心团队。


“年轻干部”,正是党胜利推动宝丰农商银行文化转型的突破口。在她看来,“年轻干部”意味着骨干员工风华正茂,意味着企业文化朝气蓬勃。人是“因”,文化是“果”:“农信社改制成农商银行了,算不算转型成功?我觉得,要是优秀的年轻人才没得到重用,要是文化氛围暮气沉沉、服务意识淡漠,那就不算成功。没有年轻干部、年轻的心,哪有朝气蓬勃、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据年轻的支行长程伟川、霍红艳介绍,为了加快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转型,在启用新人方面,党胜利可谓大刀阔斧:不问出处,量才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透明,反复锤炼,优胜劣汰。机关中层干部必须到基层支行任职锻炼,甚至几去几回。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只要符合用人条件,就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走上重要岗位。同时,她也尊重“老人”,对于优秀的老员工,照样给予优待。为此,在宝丰农商银行,几乎所有骨干员工都怀着感恩之心,奋发图强,各竭其力、各建其功。


↑图为宝丰农商银行庆祝建党95周年晚会现场。


此外,党胜利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提炼、巩固、提升。她曾组织专人,研究和撰写了《宝丰农商银行企业文化核心》,并带头践行。


经她激励和引领,宝丰农商银行建立了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队伍,整个组织体系迅速激活,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转型。小微信贷中心副主任王少可说:“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老员工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我们扫街把信贷服务送上门,累不累?累,可斗志昂扬的,那可是抢着往上冲啊。以前哪会这样?”


体制转型:

以“政府支持”为基本面,确保稳健发展

上述种种变化,归根结底,得益于体制转型。


2015年12月28日,宝丰农商银行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宝丰农信联社完成体制转型,改制成功。


↑图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宝丰农商银行干部队伍。前排右8为董事长党胜利。


改制过程中,为确保未来坚守定位、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县域经济,党胜利结合实际,反复权衡,决定寻求政府支持,谋求战略合作,并将未来发展战略纳入“支持当地”和“当地政府支持”这一“基本面”。


县领导大力支持,但很多细节问题也令各方感到棘手。“为这事,县里面政府出了五份会议纪要,人大出了三个决议,你说支持力度大不大?你说难不难?”一位支行长介绍说,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为改制不停奔波的党胜利不慎摔倒,右脚骨折,为了争取时间,她连石膏也不打,一瘸一拐奔走如初,以至留下了后遗症。最遗憾的是,为了改制,她没能好好照料病危中的父亲,也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

 

结语

面对党胜利,能明显感到农信人的朴实、乐观、热烈、坚强、执着。尽管她话音舒缓,淡定如水。


从外表看,她不像是别人眼中高瞻远瞩、意志坚定、为事业拼命的巾帼英雄,更像一位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


谈话多次被来电和来访者打断。千头万绪中,党胜利应对自如,从容不迫,只是笑容里露出一丝疲惫。她感冒了。


窗外暮色渐浓,春寒料峭。她随手套上一件厚厚的棉服。


三年来,她不声不响地率领团队转型突围,艰难险阻中,她做的事情似乎很普通——毕竟,事非经历不知难。


就像游鱼在水,冷暖自知。


延伸阅读


1.问路转型| 迈向“大零售”:江西省农商银行互联网服务平台中的“金融逻辑”

2.【问路转型】这才是农商银行逆袭策略!因势而谋,站在可能的未来看现在

3.问路转型丨19家银行争夺1700亿金融市场!看这家农商银行如何胜出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本期编辑/臧洪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