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专栏】她以红楼“金陵十二钗”入花,创意惊艳!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无疑是最夺人眼球的角色,我愿把她比作一朵带刺的玫瑰。她的主题插花整体色调选用红黄系,奔放张扬。绿色茱蕉模仿孔雀羽翼,曲折的龙爪柳加强作品气势和人物张力。花器选用绿铜凤耳瓶,贴合人名中的‘凤’字,也符合人物富贵的身份。”
“十二钗”主题之王熙凤
“十二钗”主题之薛宝钗
在南京熙妍学堂,创始人李缨的“金陵十二钗”主题插花,新颖别致,独辟蹊径。
01
“沦陷”于中国插花的丰富文化
“很多人插花插到后面会觉得没意思,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灵感枯竭,变化不大,但如果你把中国文化注入进去,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实际上,祖先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诗、书、画、戏曲……都可以成为插花的灵感来源。”李缨说。
这一感悟和她学插花的经历相关。
李缨最早接触插花是在2010年,当时她在上海工作,偶然认识了一位日本花艺老师。这位老师插花作品的色彩运用和设计张力深深吸引了李缨。于是,她就去老师的工作室学习法式花艺和日本草月流,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花艺,她还多次跟随老师去法国和日本学习。
学习5年后,她发现自己出现了审美疲劳:总觉得作品美丽的外表下,缺了点什么。这时,她读到了台湾中华花艺创始人黄永川教授的《采芹斋花论》。
“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里面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内涵太丰富了。”李缨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传统插花是方位的艺术,与中国古老哲学《易经》息息相关。
方是方向和角度,位是立足的位置。插花者手持花枝,最先考虑的是把花插在花器的什么位置,其次是花枝应朝哪个方向倾斜。天圆地方而四时不息,这个宇宙观深深影响了中国人,也形成了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李缨惊喜地发现,中国插花,是可以用一辈子去研修的。
2014年,她拜在中华花艺基金会研究员张秀美门下学习插花。张秀美教授教学超过30年,是一位极为认真的老师,她在插作过程中,十分注重空间布局精准到位,最后呈现的作品秀美灵动。每个季度李缨都要飞往台湾,花10到15天时间学习。
中华花艺讲究作品的三远三景,即“三景具备,景物乃厚;三景分明,景物乃清;三远不够,景深不厚;三远交错,晶莹剔透。”每一根枝,每一片叶,每一朵花都要做到体现三远三景,互相依存又不相互倚靠,这其实是很难的。
李缨也会和中华花艺的同学们轮流命题,月底进行作品交流和点评。她同时阅读很多古籍,比如《花史左编》《荷物志》《赏花幽趣录》等。阅读书画类书籍,如《中西方美术史》《石涛画论》《历代书法论文选》等。
她喜欢荷花,荷花的中国历代名家画选的各种版本都会买来研习。为了了解器物,还专门阅读了《汝窑雅集》等,写了很多相关文章,同时创作小品习作。
02
文学书画,无一不可入花
李缨自小研修书画,她的绘画和书法老师都是当代名家。中国的艺术都是殊途同归,只是载体不同。她一直在酝酿做“花里遇见书画”的系列创作,希望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中国插花跟日本花道到底有什么不同。
明代以前,诗书画对插花艺术的形成起着直接和指导的作用,其中的关联她曾做过如下对比。
绘画 | 插花 | |
意境 | 气韵生动,意在笔先 | 先有立意,此意可由文学、书画、花材、器物、民俗而生 |
笔法 丨 形态 | 石涛: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欧洲绘画也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是一切的开始,随之产生了点线面的结合变化,使得造型更为丰富 | 点线面的结合变化,才能使型不涣散,花型饱满而灵动 |
色彩 | 随类赋彩 | 因器、因季、因形定彩,创作前需思量再三 |
构图 | 经营位置 | 三景三远,插作过程的核心指导思想 |
诗画融合 | 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 | 花是具象的,如何去传情达意,表现抽象的概念,此时文字的魅力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对具体的花作没有表达完整和未传递清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表达,让观者产生联想和共鸣 |
画外功夫 | 诗书、篆刻、装裱 | 雕文台座、翻曲、画图、摄影、民俗,一件作品需要融入环境,环境多变,故花艺风格也不能一成不变 |
学习方法 | 传移摹写、应物象形,师法自然、师法古人 | 模仿大师作品、向自然学习,参观博物馆、花展、艺术展、了解时尚信息 |
书法绘画也是李缨创作灵感的来源。她从王维的《雪溪图》读懂了二维世界里的三维表达,原来中国人很早就透过色彩的斑斓直击了色彩的本质;从赵昌的《岁朝图》里看到了中国浓重的色彩观,尤其在殿堂里、在节日中,中国人热爱花团锦簇的喜庆;从博古画和缪嘉慧的《清供》里,看到了中国传统陈设的组合和寓意,高低错落、多元的组合适合更大的空间,能传递更丰富的内涵。
“金陵十二钗”插花的创作,源于李缨所在的南京有书中的江宁织造府。她想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名著,去吸引人们对传统插花的关注和喜爱。十二个经典美人、十二个精美作品、十二篇公众号文章,历时一年,静心打磨。
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插花中,李缨选用了两个粘有青苔的长方形石槽花器,做了前后交错的处理,突出场景感。用粉色和深紫红色的芍药,来表现美人脸颊的红晕层次;文竹如同羽毛般轻盈,翠云层层,又有云竹之称,呼应史湘云名字中的云字。它坚韧而不攀附,独立飘摇在云端,给人一种不似在人间的感觉。
“十二钗”主题之史湘云
“古人喜画月、雾、帘,其实就是在熟悉的场景上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想去探究,去细品。”李缨说,在此处,文竹增加了作品的朦胧感和距离感,正有异曲同工之处。
“十二钗”主题之巧姐
李缨的熙妍花堂,坐落在长江边上的鼓楼区,是一个130平方米的教室,日常会开设一对一的精品课程。今年开始,她更偏重于插花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比如二十四节气插花,书法、绘画和插花陈设等。“只有这样,内容才能不断地输出,每一件花艺作品,才会有足够的内涵,学生的兴趣也会更加持久。”她说。
(文章图片、视频由李缨提供)
新闻热线:010-5803 4022
-推荐阅读-
2022-11-25
2022-11-22
2022-11-18
2022-11-11
关注“中国花卉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