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泡桐花蒸菜、榆钱儿饽饽、杜仲茶……这件提案有关苗木如何变美食

李颖 中国花卉报 2024-0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接受《中国花卉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让多年从事泡桐研究的他备受启发。


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百姓的餐桌,对减少基本农产品的消费依赖、改善食品质量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森林资源开发、苗木产品扩展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今年参加全国两会,范国强带来了一件《关于加快开发森林食品的提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流行吃泡桐花。趁着嫩嫩的花苞还没开放,焯水后凉拌,或者做成蒸菜,味道清甜。也可以直接泡水做花茶饮用,还能清热解毒。”谈到泡桐,范国强滔滔不绝,泡桐花有清肺利咽、解毒消肿等功效,而且所含的木犀草素对治疗胆管癌有一定疗效。


多年来,范国强带领团队在泡桐研究上硕果累累。世界上首次绘制出泡桐基因组精细图谱;培育出了系列优势突出、特性优良的四倍体泡桐新品种;阐明了泡桐速生及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理等。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泡桐花蜜等产品。

 

盛花期的泡桐

 

餐桌上的新鲜榆钱儿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森林食品不但具有原生态、无污染、健康安全等特性,而且种类繁多,包括蔬菜、粮食、水果、坚果、药材、香料、菌类等。


“作为大食物观中重要的食物资源,森林食品很好地迎合了当下人们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范国强表示,“藏粮于林,藏技于林”不是梦想,要让更多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上餐桌,丰富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不过,当前森林食品的开发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挖掘森林食品的种类,提高其产量和质量,范国强委员提出6点建议:


1.制定国家森林食品发展规划。

森林植物种植要适地适树,避免盲目种植造成的无序、低质量、过量生产等情况,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需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各地发展规模。


2.加快扶持优良森林食品木本植物的分类定向育种工作。

各级相关部门应在科研项目立项、长期资助等方面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设立育种专项资金。鼓励育种单位与加工企业密切合作,多渠道培育适宜森林食品开发的林木良种。


3.坚持原始供给与人工栽培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监督监管森林食品开发企业或个人对森林的抚育管理,出台相应的种植补贴和收购价格保护政策。


4.延长森林食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当前,一些森林食品的初级产品供给饱和或过量,造成种植企业或个人增产不增收,同时,生产加工水平良莠不齐。应给予相关企业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深加工企业,实现高水平产业化。


5.加快相关人才培养。

加快培养森林食品生产和加工方向的科研人才,特别是要加大加工装备研发人才的培养力度。


6.加快实施森林食品品牌战略。

森林食品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建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重视本地森林食品产业的特色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森林食品品牌战略,在品牌打造上给予项目支持或经费补助。


(图片来源:范国强、摄图网)

新闻热线:010-5803 4022


关注“中国花卉报”视频号



编辑:许巍  制作:齐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