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斌 | 《屠场》——“一本书,改变了美国食品安全史”

文汇学人 2024-01-09

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公众第一次意识到了自身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屠场》为渐渐燃起的食品安全监管呼声的星星之火浇上最猛烈的燃料。




一本由记者潜伏肉类加工厂而写出的小说《屠场》,引起民众巨大轰动,从而最终导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成立。这一传奇被称为“一本书,改变了美国食品安全史”。一本书何以具有如此大的威力?这需要从19世纪的美国历史说起。

  

“镀金时代”的食品安全困境

19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西部大开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美国步入了轰轰烈烈的“镀金时代”。在前工业化时代,“食品安全”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当时,食品的制造与消费还没有完全分开,由于食品保存技术的限制,人们消费的食品往往都是当地生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比较透明,出了问题之后的追究也比较容易。但是工业大发展改变了这一切。大工业的兴起,一方面,大量的移民与农民进入工厂,对食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供应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食品生产技术的进步,长距离运输的需要,使得食品当中的各类添加剂、化学制剂等添加成分的使用也变得非常普遍,而这些添加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非专业人士的一般大众所难以辨识和选择的。


随着“镀金时代”的狂飙突进,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制假造假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但食品安全的监管却迟迟提不上议事日程。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各方势力的阻挠,其中主要是大公司、地方政府以及各种保守主义者。

  

在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社会,由于工业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都逐渐形成了具有垄断地位的托拉斯组织,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当时由美国六大商业集团组成的“牛肉托拉斯”,几乎垄断了肉类加工的上下游市场。对于上游,“牛肉托拉斯”是各类牲畜养殖户的集中收购者,具有垄断买家的地位,能够尽可能地压低进货价格。而对于下游,广大的零售市场,“牛肉托拉斯”又处在垄断卖家的优势地位,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肉类价格。食品安全法的通过,无疑会大大提高肉类生产成本,影响垄断利润的获取,因此也是垄断集团所最不愿意看到和极力阻挠的事情。

  

联邦政府监管的重重阻力

自美国建国以来,各州政府就在各项事务上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各州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层出不穷,但在州一级的层面上一直具备一个监管和矛盾协调机制。当然了,这些机制所起的最终作用就是两个:一是保护本州的食品企业,二是确保在一般百姓和食品企业发生冲突时保护好企业利益。因为企业才是各州食品监管系统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如果将食品安全的监管权力上交联邦政府,意味着各州的司法和行政系统将不再能够得到相关企业的政治和资金支持,而且会使已经存在的州监管机构变得多余。因此建立联邦层面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设想一开始就遭到了一些国会议员的竭力反对。


另外,在以新教文化为主基调的共和党保守派当中,也一直存在着对于“自由市场”的偏执式信仰,认为政府应该完全退出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会自动地将侵害消费者身心的企业淘汰出市场,而不管这个过程会有多久。有的人甚至认为允许劣质假冒食品的存在,是对穷人权益的保护,因为“饥饿比造假食品对健康更有害”,更有人极端地认为个人有权选择次品甚至有毒食品,只要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


可以说,尽管各种反对者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四面八方的力量却最终汇聚成一股合力,使得联邦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努力一开始就遭遇了强大的阻力。

  

实际上,早在1880年代初,有关食品安全的议案就不断被提交到美国国会,但反对者却一次又一次地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有时议案通过众议院,但却在参议院落败,有时议案在参议院通过,却在众议院没能获得多数的支持。后来下令对食品安全乱象进行全面调查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也曾经饱受食品乱象的苦难:1898年,他带领支援骑兵队去古巴参加美西战争,当时大量罐装肉制品腐败变质,导致他部下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即便如此,老罗斯福在1905年获选连任时试图推动食品安全立法也困难重重,直到后来《屠场》的出版。


 

食品安全问题走向公众化

除了政治家中有识之士的努力,一批具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家也开始关注食品安全乱象,并开始为公众食品安全而奔走呼号,这其中的代表,是化学家哈维·华盛顿·维莱  (Harvey Washington Wiley)博士。一直以来,他就在利用他的专业知识,通过宣讲和发布专业报告,来揭露那些粗制滥造的专利药物以及所谓的祖传秘方、宫廷秘方、印第安人等民族秘方以及食品问题。他后来还就任美国农业部化学物质研究局局长,并和很多民间组织联合起来,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报告,来揭开食品安全问题的真相。他还起草了相关法律草案,甚至成为后来获得通过的《联邦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的蓝本。应该说,维莱为推动食品安全立法的工作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但由于其努力始终停留在专业领域范围内,使得其推动食品安全立法的努力收效甚微。

  

真正让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引起大众的全面关注,给各种利益集团带来巨大压力的,还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工具。从技术层面讲,高速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照相凸版印刷的完善对于印刷品制造成本的降低、教育普及对于民众阅读需求的增加,邮资费用的下降、广告的普及,造就了美国“镀金时代”大众传媒的黄金发展岁月。书刊、报纸、杂志的普及,使得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为迅捷,也使得民众第一次有可能通过传媒的引导,将其分散的诉求集中起来,从而突破“大集团集中行动”的困境。正是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公众第一次意识到了自身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屠场》为渐渐燃起的食品安全监管呼声的星星之火浇上最猛烈的燃料。

  

1906年2月,《屠场》出版,书中这样描写芝加哥的肉类工厂:“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核细菌……肉一大堆一大堆地堆在库房里,库房的天棚漏水,脏水就滴落在肉堆上,上面有数千只老鼠在尽享美餐……只要把手在肉堆上一划拉就能划拉下一捧一捧的干鼠粪……”他的描写让美国人震惊了,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读了这本书,且相信芝加哥的加工厂是肮脏的,从这些加工厂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吃的。美国人愤怒了,要求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屠场》也传到了欧洲,被欧洲媒体大加渲染,严重影响了美国食品工业的海外市场开拓。一时间,“美国食品”在欧洲成了肮脏、劣质、伪造的代名词。美国厂商受到了重创,垄断资本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上面种种因素的作用下,食品安全监管不再只是一小部分精英或者利益集团的内部博弈,而是迅速扩展开来,成为整个社会人人自危的公共安全问题。制度改革最最需要的大规模公众支持成为了现实,政商力量博弈的天平开始倾斜。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老罗斯福总统授意的食品安全调查得以顺利展开,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被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获得了国会的通过。

  

1906年5月25日,美国参议院以63比4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贝弗里奇肉类卫生检查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案。

  

1927年,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新机构——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组织(The Food,Drugand Insecticide Organization)。1930年,该机构名被缩减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即后来大名鼎鼎的FDA。



《文汇报·文汇学人》 

思想·人文(2011.8.8)| 从小说《屠场》到美国FDA的成立

朱斌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