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译《营造法式》的梁思成

文汇学人 2022-06-13

近日,“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收到梁启超寄来的北宋《营造法式》开始,梁思成便立志研究、破译这部无人能懂的“天书”。加入营造学社后,他首先通过学习清代建筑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理解清式建筑做法,并于1934年出版专著《清式营造则例》;继而结合唐、宋、辽、金建筑实物,逐步释读《营造法式》——尤其在深入理解法式“大木作制度”中“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的基础上,将其与西方古典建筑中以柱径为设计模数的ORDER(今译“柱式”,梁思成曾将其译作“型范”)相提并论,并极具开创性地提出这是确定建筑比例的基本方法,此乃梁思成对中西建筑史比较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在《中国建筑史》等一系列论著中,梁思成把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称作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1960年代,梁思成重拾因种种原因停滞多年的《营造法式》注释工作,并在“文革”前夕与助手们完成了大部分主要内容。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1962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胜因院12号家中,张水澄摄
这一年,梁思成赴广西测绘容县真武阁;在《人民日报》陆续发表《拙匠随笔》系列科普文章;6月,与林洙结婚。



《营造法式》(陶本),1925年
朱启钤旧藏,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中国建筑之“ORDER”
1946年完稿,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961年9月,梁思成提出整理《营造法式》与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工作计划。
图为1963年梁思成 “宋《营造法式》注释序(未定稿)” 手稿,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视界观(2021.9.5) | 破译《营造法式》的梁思成
图文均出自“栋梁”展

订阅我们!点击标题右下“文汇学人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