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年代的穷学生喜欢去东来顺

文汇学人 2022-01-17



20世纪30年代初我住在东华门外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的宿舍。出校门南行不远往东拐,穿过东安门大街就是东安市场,东来顺在市场北门内东侧。坐南向北两个门,靠西一个门是正字号,内有楼三层;靠东一个门是平民部,不通楼上。市场里饭馆不少,由高级的森隆饭庄、五芳斋等到小铺俊山馆、饭食摊等,总有一二十处吧。我们穷学生喜欢到东来顺,是因为它有两点可取,一是物美价廉,二是可高可低,此外还可以加上对食客特别和气。


1930年代,东来顺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内的门脸。


东来顺以推车卖馅饼、卖粥起家,多年的经验是,稳妥的发财之道是物精美而价不高,以多销取胜。这个传统它一直坚守着。以有名的涮羊肉为例,据说羊都是由口外买来,放在自己的羊场,喂一个月粮食才杀,所以肉质肥而嫩,与一般吃草的羊不同。调料也是自制的,就是开设在市场北门对面的天义顺酱园。原料好,制作精益求精,所以不管高低档,都很好吃。涮羊肉是全市第一,不用说。其他如煨牛肉、爆羊肉、他似蜜、酥鱼、酱腱子等以及牛肉饼、羊肉饺子、炸酱面、小米豆粥等普通食品,也是各有特色,保食客满意。价钱都公道。有些低档的也许不赚钱,比如羊肉饺子,质量很好,十个才四分钱,家里自做恐怕未必成吧?


切肉师傅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对我们穷学生来说,可高可低也是大优点。比如万一来了客人,可以登上二楼或三楼,甚至坐雅座,小单间,要几个菜、喝些酒,酒足饭饱,宾主都尽兴,不过两三块钱。如果只是自己,比如说,衣袋里只剩两角钱,那也可以走进去,吃二十个饺子,喝一碗粥,总共九分钱,大大方方给一角,听一声“谢”,走出,到丹桂商场,选一角钱的旧书一本,高高兴兴地走回学校。


回想住北河沿时期,出入东来顺的次数太多了。其中多半是不登楼,只吃一角钱的羊肉饺子和小米豆粥,以便还有点余力逛丹桂商场,寻旧书。登楼,总是有一两位同学或友人相伴,那就可以尝尝酥鱼和他丝蜜之类。秋冬二季,我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喜欢到靠东一个门的平民部。据说东家最初是靠大批卖力气的发荣滋长,所以阔了还想留这个老底,意思是不忘本,用他们的话说是不忘掉穷哥们。这东面一个门,门口没有人迎送,大概是因为穷哥们向来不会客气。入门,南北向一排大长桌,两面是长凳。没有人让,自己找坐位。坐下,伙计问吃什么,饼、面,要说几斤或几两,因为穷哥们要吃准分量。要高档菜也一样端来。有意思的是食客与食客,食客与伙计,都不客气,酒酣耳热,横眉拍案,甚至杂以叫骂声,不禁使人想到燕市的荆轲和高渐离。


半个世纪过去了,东来顺也饱经沧桑。新建了楼,更阔绰了。名气更大,主顾更多。这都很好,只是像我们这样不能冲锋陷阵的人就再也不能看见门口的迎送笑脸,听见平民部的叫骂声,想了想总是美中不足吧。


节选自张中行《东来顺》
编辑:augustis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