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光耀 | 全球化过程中的东方文化

文汇学人 2022-06-09


节选自

全球化过程中的东方文化

——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刊《文汇报》2004.05.07 “学林”



当中国移民在19和20世纪漂洋过海来到东南亚的南洋时,他们也带来了中国南部当时的文化。在和宗教、种族和文化风俗迥异的当地人一起生活时,这些中国移民改变了自己的文化,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当我在70年代和80年代访问中国时,我发现中国人不论是在举止、讲话的腔调或穿着方面,都和东南亚的华人截然不同。不过,大家的根本价值观是一样的,那就是把社会利益放在家庭利益之上,而家庭利益又在个人利益之上,还有敬老尊贤。这些根本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


新加坡在过去50年来历经了迅速的改变。为了避免被改变的洪流所冲走,我们着重于建立诚实、富责任感和有效的政府,由品德正直的领袖治理国家。我们强调社会凝聚力、公民责任和家庭作为社会的核心单位。我们推行双语政策,以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学习母语让我们饮水思源,同时也给了我们坚实的文化基石。不过,尽管我们作出这些努力,年轻一代的新加坡华人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还是和他们的父母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加坡,由于人们多居住在高楼里,三代同堂的家庭已经不合时了。许多人都选择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住在附近的房子,而不是和他们同住。由于父母两人都需要工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帮忙照顾孙子,而他们通常有女佣协助。



英文在新加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加速了这些改变。多数40岁以下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英文,他们不需借助翻译来观赏卫星电视节目或上网查询资料。


新加坡的现有人口超过300万,每年有超过60%的国人乘搭飞机到国外体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新加坡每年也接待70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这个数目超过新加坡人口的一倍。一个以利益为依归,并以利益作为市场经济推动力的社会,会变得越来越趋向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值得安慰的是,有不少成功的国人都通过慈善捐款来帮助较为不幸的同胞。


如果我们不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不那么迅速踏入全球经济,我们的改变是否会少一点?我相信是会的。


如果我们把新加坡的华人同台湾或香港的华人作个比较,新加坡人在社会习惯方面会比较西化。


这些变化很可能是经济结构改变的结果。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三个社会里,妇女现在都受良好的教育,收入也不比男士少。这改变了夫妻间的关系,也影响了社会的本质。结果,离婚率升高了,单代家庭的数目增加了,每个家庭的子女数目减少了,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数目也减少了。年轻一代较少实行父权制,不论他们在家里使用何种语言。



美国和东方文化之间的一个基本分别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美国文化里,个人利益至上。这使美国社会更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优势更显著,表现也更好。不过,美国社会有个相当大的下层阶级。德国实行的是一个公有的社会。德国人比较平等,竞争性没那么强烈,下层阶级也较少。胜者和败者之间的差距较小。


在新加坡,社会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不过,新加坡必须在就业、商品和服务业市场,具备竞争力。在另一方面,政府协助低收入家庭应付他们在住屋、医药服务和教育方面的需要,以便他们的孩子有同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提升自己。



编辑:spr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对英国“脱欧”的反思
“编码”非欧洲世界——旅行书、博物学与全球化建构
钱乘旦 | “西进运动”再观察:一个全球视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