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是一份人人可用的北京文物数据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专题开放数据库 · 北京文物地图》在今天——这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式发布。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是通过网址 https://maptable.com/s/p/cnzodzkujocg ,你便可以访问这个数据库。现阶段,数据库更适合在电脑端浏览和使用,手机端的适配还在完善中。

1 为什么要做这个数据库?

作为一个专注于城市题材的创意团体,帝都绘经常和城市开放数据打交道。通过数据,我们能不断加深自己对城市的认识,还可以基于数据进行创作。我们相信,不只是帝都绘,还有很多人对开放数据有需求。数据本身看似冰冷、枯燥,但它是很多创造性工作的基础,把数据开放出去,让更多人接触到它,便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发生有意义的“化学反应”。

显然,搭建相对准确、全面、好用的数据库并不容易,海量数据的收集和编辑耗时费力,但近几年,无论在技术还是文化上,线上协同工作都越来越普及,使通过众包、众创搭建数据库成为了可能。《城市专题开放数据库 · 北京文物地图》就是一次众创的实例。

2 众创

在今年2月帝都绘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HP)联合发布数据库 众创招募文章 后,短时间内我们便收到了三百多份报名信息,最终实际参与到这一轮数据库搭建的志愿者有一百多人。感谢大家

《北京文物地图》志愿者全家福

志愿者的数量远超我们的预期,一方面使我们可以把数据库涵盖的内容从原计划的北京10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扩充到了10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未定级文物】+1000多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也使组织工作更具挑战,对百人规模的众创模式的探索成了与数据库成果本身一样重要的事情。

必须说明的是,文物系统信息整理和公开的情况是比较好的,正是以这些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基础,此次一百多位来自民间的志愿者才有可能搭建出一个相对准确、完整的北京文物数据库。

《北京文物地图》使用到的各种信息源

3 数据

下面正式介绍一下《城市专题开放数据库 · 北京文物地图》的数据内容!

点开 https://maptable.com/s/p/cnzodzkujocg,你会发现《北京文物地图》包含两个子库——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截至目前,数据库收录了3806个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和1012栋历史建筑。

不可移动文物涵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各区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共4级,其中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前三个级别数据相对完整,普查登记文物部分仍需继续完善。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包含保护级别、时代、类型、地址、坐标、批次、开放信息、官方平台、简介、照片等数据维度,并注明了参考资料。

不可移动文物子库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坐标”和“照片”两个维度。坐标的存在使这个数据库可以轻松接入其他地理空间系统,而数据库中的照片全部由志愿者实地拍摄,简化了版权问题。推荐你有时间浏览一下所有的照片,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是的,北京还有这么多神奇却不为人知的地方!

历史建筑子库则包含三批共1012座建筑,数据维度包含建筑名称、单栋名称、所在街道、地址、坐标和批次。

历史建筑子库截图

4 开放

《北京文物地图》与其他文物主题的数据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只是可以“看”的,更是可以“”的。以上介绍的全部表格内容,包括坐标和照片,都可以免费下载。

《北京文物地图》采用了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Creative Commons BY-NC 4.0)许可协议进行许可。这代表你可以共享和演绎本数据库,但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同时暂时不得将本数据用于商业目的。 

下面这个短片介绍了数据库的一些基础操作:

5 起点

今天上午,《城市开放数据库 · 北京文物地图》在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为宝书局正式发布。除了由联合发起方——帝都绘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数据库成果之外,三位志愿者代表也分别从”文物的开放性“、”文物探访和摄影“以及”文物调查的数字化“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北京文物地图》发布会

但与帝都绘以往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的发布明显不同的是,这次的发布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首先,数据库生来就是为了让人用的,现在它还并没有被真正使用到,所以它才刚刚开始。

其次,作为一个众包数据库,《北京文物地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

就像维基百科一样,《北京文物地图》需要长期的众创使之不断完善,今天发布的是1.0版本。

此外,很多《北京文物地图》的参与者都有同样的疑问和期待:这个模式能不能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而对北京来说,它又能不能复制到其他的领域?从这些角度讲,《北京文物地图》都只是一个起点。

因此,我们希望邀请你:

1

为《北京文物地图》纠错或更新信息

2

加入《北京文物地图》项目,继续完善其中尚未完成的部分

3

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使用《北京文物地图》数据

如果你有兴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城市专题开放数据库”。它是未来城市专题开放数据库持续众创的入口,关于《北京文物地图》乃至更多数据库的信息也将在那里发布。

近期,除了继续完善数据本身,我们还将主要讨论:数据库维护的长效机制、文物调查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以及数据库的传播问题。期待你的建议和参与,也别忘了把它推荐给身边可能会用得着的人~


 扫码直达数据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