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新理解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电影文化

编译/黎文 文汇学人 2024-05-16

歌德首倡“世界文学”,今天,又出现了“世界电影”一词。在歌德这里,世界文学是一种行为,有学者指出,此即他喜用的“精神贸易”——办刊物、翻译、对外交流,开展国际文学活动。而今天大学系科里的“世界文学”,则特指意图跳脱英语语言与国族范式的人文研究。同理,“世界电影”一词也旨在关照欧美之外的电影文化创造。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玛莎·萨拉兹金娜(Masha Salazkina)认为,世界文化不应该只反映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她的新著《世界社会主义电影:全球冷战中的联盟、亲和与团结》(加州大学出版社,2023)考察了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举办的塔什干亚非拉国际电影节,提供了另一套叙事。


1966年,塔什干刚经历一场强震,30万居民无家可归,唯一的电影院也在地震中被毁。然而经过苏联式现代化的建设,两年后,此地便举办了首届亚非电影节,接待八方来客,恢复往日荣光——历史上的塔什干,便是丝路枢纽、文化要津。电影节于每两年的春夏之交举行,1976年正式改名为塔什干亚非拉电影节。

二十世纪中后期,电影在苏联和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流通,由此形成了一个艺术和知识交流的国际网络。萨拉兹金娜梳理大量档案和原始资料,重现了当年的电影如何具体发行、入选电影节,揭示还有哪些非正式渠道。这些前第二、第三世界国家都有独具特色的电影制作范式,在这些地方,电影都不仅仅是工业,电影节也不仅仅是一个买卖集市。这些电影拥有去殖民化和社会主义的视角,萨拉兹金娜从中提炼出性别、文化遗产和武装斗争等议题。

电影节上也有中国元素。参加电影节的除了制片人、导演和明星,还有美国电影史学家Jay Leyda(陈立)和他的妻子、舞蹈家Sylvia(Si-Lan)Chen(陈茜兰)。陈立早在1930年代就来到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1959—1964年曾来华任外国顾问,后来成为首位用英语写作推广苏联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学家。陈茜兰系民国华侨外交家陈友仁之女。1920年代,她随家庭流亡苏联,在莫斯科开启舞蹈生涯。陈茜兰在1980年代出版回忆录,说起自己参加过的电影节。她认为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和别处的差别不大,但塔什干电影节令她印象深刻。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孟加拉的新片,还有载歌载舞、摆满东方食物和美酒的招待会。她也在这里与她的老师重逢——亚美尼亚裔乌兹别克艺术家Tamara Khanum来到电影节担任评委。

Si Lan Chen, photographed by Man Ray (Emmanuel Radnitzky) in 1944, photo courtesy of the Centre Pompidou


这部《世界社会主义电影》也秉承了集体主义精神,全球读者都可通过加州大学出版社的开放获取计划Luminos免费下载阅读。





编辑:温弟



猜你喜欢

视界观 | Georgette Chen 张荔英与南洋艺术

陈尚君 | 从《全唐诗》到《唐五代诗全编》

“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犹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

玛莎·努斯鲍姆、杨-维尔纳·米勒等推荐的2023学术类图书

恋恋笔记本

盛益民 | 饱蠹楼中“扫”吴典

袁方 | 读懂父亲的一生
尧育飞 | 苍虬阁日记中的近代文艺纪事
李亦中 | 老电影中的上海历史
艾俊川 |齐白石出演的电影和他的朋友伊藤为雄
视界观 | 香港电影的城市记认功能


资讯(2024.1.21) | 重新理解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电影文化
编译/黎文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