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娱记的第一次采访就很火爆,14年来,他历练出“去现场,交朋友,变专家”的硬核本领
全文共3552字
阅读大约需25分钟
男,80后,钱江晚报文艺部记者,从事文娱音乐报道14年,曾主笔撰写了多篇重磅文化系列报道。同时也是独立音乐人,并发行过多张唱片。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记者?”14年前,在报社招新的面试会上,一位老总冷不丁朝我扔出了这个问题。
虽然心里一顿吐槽“怎么有这样又大又空的问题”,但沉吟几秒,还是拍着胸脯回答:“时间会给我答案。”
时至今日回想,这个答案有没有找到,能不能掷地有声地回答出来,其实都已经不重要。
记者这个职业,就像水,不同的个体,就像不一样的容器,倒进去,你就是这个“形状”的记者,拥有你独一无二的辨识度。
对于我来说,第一天上班到现在,一直都奋斗在娱乐线,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娱记。不太客气的人,还会来一句“噢,狗仔啊”。
但即便是大家眼中“整天跟明星打交道”“看起来潇洒得不行”的娱乐记者,要拿捏好这个“形状”,其实也需要不少小窍门。
根据我自己的从业经验,提炼出来就是——去现场,交朋友,变专家。
1
去现场,收获超乎你想象
这里先讲个故事。在我刚刚被报社文娱部录用的第二天,当时的部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扔给我一个信封,“明天去趟上海吧”。
打开一看,竟然是滚石乐队上海站巡演的演唱会门票。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血压都飙升了。要知道,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乐队,滚石可是第一次来中国开唱。
随后,主任的一句话让我立刻清醒了下来,“你去看看,能写点什么”。
刚入职,连办公室门还没摸熟,就要出差,而且采访这么个大新闻?说实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后来证明,正是这样毫无准备地被“扔出去”,让我狠狠体验到了“去现场”的甜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新闻现场,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种可能。
乘坐火车到了上海,刚过中午,演唱会要晚上才开始。难道我现在就去酒店睡觉?
从上海一位同行口中得知,滚石乐队这次住在上海四季酒店。那不如,就先去酒店转转吧。
到了酒店门口,果然看到很多歌迷在聚集等候,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外。这个现象还挺有意思,我就赶紧记在小本本上。
但惊喜还在后头。下午3点左右,正当我准备离开时,人群一阵骚动。顺着酒店大堂电梯方向看过去,几个黑人保镖正在奋力疏散人群,再仔细辨认,原来是滚石的主唱米克·贾格尔正在往外走。老头也挺有趣,一边走一边还朝歌迷做着鬼脸。
这些珍贵的镜头和素材,后来统统都被我写进了稿子里,结合当晚在演唱会现场的切身感受,一篇有血有肉的“滚石中国首演”现场稿,成了我当娱乐记者的处女作。我记得很清楚,后面几天,包括像新浪、网易等十几家网站,都纷纷转载了我的作品。
有句话说得好:“我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过去10多年记者生涯,我一直恪守着这个原则,只要有1%的概率能去现场,就绝不会将就着电话采访或者邮件采访。就像当初,如果打个电话到四季酒店,服务员会告诉你“米克·贾格尔现在下楼了”吗?
再举一个去年的例子。
2019年10月15号那天,大概傍晚7点的时候,“黄龙体育中心”官方公众号发了一则消息,说是周杰伦演唱会开放线下购票了。
要知道,在那之前,周杰伦杭州演唱会的门票,已经被炒到了三四千元一张,而且根本买不到。职业敏感度告诉我,这里可能会出新闻。
其实,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也可以像很多媒体那样,等着微博和朋友圈有人开始发图发消息,然后拼拼凑凑弄出一篇文章来,交差万事大吉。
但,我还是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现场看。
当晚大概8点多,我就直接赶到了黄龙体育中心,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黄龙的一位保洁阿姨告诉我,说下午5点就有人来排队了。我马上随机拦访了几位,最远的一位竟然是从湖南过来的。
还有两个女生下午看到黄龙的推送消息,直接从温州苍南打了滴滴过来,花了1800块。
还有些排队者,一看就是凑热闹来抢票的黄牛,连折叠小板凳都准备好了,显然是做好了通宵的打算。
甚至还有人,背着半人高的登山包,里面塞着条被子……
当时,我拿着手机,从队伍最末端一直走到最前面。拍摄这段视频,足足走了1分15秒。
这些生动的场景,如果不去现场,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第一手鲜活的新闻。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大批安保人员陆续赶到。晚上9点15分,现场喇叭突然宣布,售票取消,很快黄龙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消息,“因为担心现场安全,线下售票取消”。
那天晚上近3个小时,我就在黄龙刺骨的寒风中,用碎片化连续报道的方式,完成了《买张周杰伦的票太难了》这篇现场报道。
稿件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发表后,第二天被全国近百家APP和网站转载。
2
多交朋友,多一篇独家报道的可能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曾说过:“一个好的社会活动家,不一定是个好记者,但一个好记者,肯定是一个好的社会活动家。”
在娱乐新闻报道领域,这尤其是一个真理。虽然面对的都是大佬明星,但只要用真心去跟他们交朋友,一定会有所回报。
2012年7月,华语乐坛的标杆——滚石唱片,在杭州举办了惊世骇俗的“滚石30演唱会”,集齐了30多组歌手,成功勾连起了所有杭州人的情怀记忆。
那场演唱会,近4万人的黄龙体育中心,卖得一张票都不剩。
谦虚地说,里面有一点点我的功劳。因为前期的系列宣传和专题策划,都是我在主导的,甚至还专门飞去台北7天,做了一组“滚石寻根”的主题报道。
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滚石唱片的老总、创始人段钟潭先生。在华语音乐圈,老段是一个传奇,也是个真正的绅士,在杭州“滚石30演唱会”成功后,他向我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大概那时候过了一年多,有一天老段突然在微信上问我,“在吗宇浩?有件事可能想麻烦你”。
原来,那时候滚石已经在广州开了一家名叫“中央车站”的LiveHouse,在老段的规划里,还要在全国开3—4家,而杭州就是目标城市之一。
老段找我,就是希望能帮他在人生地不熟的杭州,寻一寻能做“中央车站”的合适场地。
很快,老段飞到了杭州,我就开着我那辆小破车,陪他在杭州城里转了3天,从青芝坞到莫干山路,从艮山门到下沙,前前后后考察了五六个创意园。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我和老段成了忘年交,也交流了很多彼此对于音乐的看法。当然,我也带着热爱美食的老段,去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品尝了一箩筐美食。
这些事情,我完全是作为一个朋友,不遗余力地去帮忙。但收获,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那之后不久,滚石的企划总监找到我,说他们要在全国做一个“滚石原创歌手大赛”,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各个地方做比赛,“总策划和全程宣传,就交给你们钱江晚报吧,因为你们肯定能做好”。
就这样,“滚石原创歌手大赛”这个项目,我们和滚石唱片一合作就是3年。
2013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健身房跑步,国内某唱片公司的副总,给我切了一条私信:“据路边社消息,你们杭州一个音乐平台,可能会被本地一个大鳄收购。”
这个副总,平时跟我有一样的爱好,就是收藏黑胶唱片,这也成了我们平时交流最多的话题,两人甚至还经常交换唱片听。言语一向谨慎的他,突然给我“报信”,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我直接停了跑步,开始打电话,然后从“本地”“音乐平台”“大鳄”几个关键词入手,推理和摸排线索。
大概晚上9点多的时候,我基本确定了出钱方是阿里,然后直接找到阿里的朋友,各种探口风,终于得到消息,被收购的是虾米音乐。
所以,毫无意外地,在杭州本地的娱乐媒体中,我第一个爆出了“阿里收购虾米音乐”的新闻。
3
做记者,也要做专家
关于做记者这件事,我也跟之前不少实习生聊起过,“做记者做记者,做到后来,就是做专家”。
尤其在互联网讯息满天飞的今天,如何在爆炸的信息量中,能找到自己的独特观点,形成自洽的新闻逻辑,跟你对所处领域的“深耕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自媒体时代,只要有个手机,人人都可以是记者。所以,身在钱江晚报这样一个人文气息厚重的媒体,对记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专业、懂行,浸淫在这个行业里,思想才能更与时俱进,才能做出更符合时代精神的报道。
当了记者后,采访工作很辛苦,但我始终没有放弃音乐这个“副业”。每年有空闲的时间,都会坚持写歌创作,还发行了自己的唱片。
2019年,我还组了自己的新乐队——“不算太老男人”,有时间就会去各大音乐节和LiveHouse演出。
今年1月4日,我们乐队还在杭州大麦66LiveHouse做了自己的首个专场演出。当晚来给我们助阵当嘉宾的,是我的好朋友、飞轮海乐队的成员辰亦儒。
对于一个跑娱乐线、音乐线的记者来说,这样的跨界“业余爱好”,无形中让我在被采访对象的群体中,产生了一种专业上的“亲近感”,觉得你自己是懂音乐的,是内行。
曾经有好多次,我采访像杨宗纬、李宗盛、陶喆等大牌歌手,聊到起劲时,都会把自己的专辑送给他们,他们都会两眼放光,话匣子自然就打得更开了。
有一次,杨宗纬来杭州做商业演出,临时需要录音,就通过经纪人找到我,“宇浩,能不能本地帮忙找个靠谱的录音棚?”不到1个小时,我就帮杨宗纬搞定了杭州最专业的录音棚。
或许,这就是一种叫信任的东西,也是作为一名记者另类的“认同感”与“成就感”吧。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入职9年,这位小姐姐心无旁骛做报道 她说,记者需要共情力,它能帮你走进心灵现场
公示!浙报集团“疫情时期信息公开和融合传播的解决方案和积极建议”23篇获奖课题、稿件名单
浙报记者“胡哥”一头扎进荆州的ICU采访20多天,“求国家分配对象”的小护士就这样进入他的镜头
深入武汉疫区采访50多天,天目新闻记者王坚颖说,这一战,职业纪录被一再改写
速度+温度+力度+亮度+态度,新媒体战“疫”报道,把好五个“度”
战“疫”,让钱江晚报主战移动端,这场大考成绩如何?
“战疫”中彰显责任和担当,浙报集团发稿4.7万、总点击量4.76亿
入职3年就成为深晚新媒体产品总监,这位美女小编说,没有“三头六臂”,就要练出“独门绝技”
她的报道,成了高考试卷的试题!她说,去现场,用心感受,新闻才会发光发热!
深喉线人-穷追真相-不懈监督,这位记者13年的“阳光行动”令人钦佩
时隔16年的“跟踪报道”为什么能够获得浙江新闻一等奖
从东海之滨的宁波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州,长篇通讯《一片叶子的追寻》背后的故事
舆情引导、典型挖掘、救灾进展、灾民安抚,灾难报道的每个环节你都应当全力以赴
痛点思维+问题思维+法治思维:破解舆论监督困局,提升民生报道质量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1731 85311662
欢迎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