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媒体融合新十年:新媒体作品更要转文风——兼评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获奖作品
2024年开启了媒体融合的新十年。新的十年,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究竟何去何从?梳理历史也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回望从2013年媒体融合元年走来的十年,浙江省各级主流媒体坚持移动优先战略,积极拓展媒介平台,不断创新传播形态,出现了一大批践行“四力”的新媒体精品力作,这从近十年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的奖项设置和获奖作品的变迁成果中可见一斑。可以说,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设置的十年,是主流媒体从新闻网站转战到移动互联网端的十年,也是内容从简单平移升级到适应移动互联网平台逻辑、探索原创的十年。1从何而来?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从无到有,从呈现相对单一的图文作品到短视频、移动直播、融合报道成为常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的作品大都来自纸媒的新闻门户网站,奖项统称“新闻网络作品”,作为浙江新闻奖的奖项门类开始登堂入室。2003年,浙江新闻奖设立“新闻网络作品奖”。到了2014年,又新设“媒体融合报道奖”,鼓励通过多平台、多媒体所做的集成式报道和传播作品。当时的媒介形态多为新闻客户端、彩信手机报、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而微视频也只能依附于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中,并没有自身独立的传播逻辑。从2015年开始,对主流媒体新闻网络作品进行了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新闻访谈和网页设计等的分类。虽然介质发生了变化,但依然坚守其新闻特质。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演进,新媒体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达形态,浙江新闻奖也大幅提高了新媒体作品的获奖比重。在2017年之后的三年间,新媒体获奖作品从73件扩展到99件,并出现了新媒体服务、移动视频专题、创意互动、融合创新、界面设计等类别。到了2020年,新媒体奖项达到了166件,增长近70%,之后三年基本上都在180件上下浮动,设置的奖项达10项,并在消息、评论、专题等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突出了短视频、移动直播、数据新闻、融合报道等新的传播形态。融合阶段。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的奖项设置,尽管和之前差异不大,但在今年的评议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全媒体传播思维。比如将文字消息和短视频现场新闻放在一个小组评议,就是为了考察同一新闻事件,究竟何种传播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胜一筹?同时,新闻专题和短视频专题报道同组竞技,目的也是在翻江倒海的注意力竞争时代,强化对新闻事实的捕捉挖掘和价值传递,以及与之匹配的媒介表达和呈现方式,而不是就形式而形式。在坚持移动优先的前提下,一切唯传播效果而论。目前,浙江新闻奖正对标中国新闻奖,将以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对奖项设置进行新的改革,推动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2立于何处?回归新闻,这是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十年变迁给我们的脉络。这就意味着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作品将不完全受制于商业平台的流量绑架,而将在深耕新闻事实和转变新闻文风上下功夫,并摆脱“新黄色新闻”带来的侵蚀和困扰。在刚刚出炉的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182件新媒体获奖作品中,不管是文字消息,还是专题访谈评论,不管是短视频新闻,还是移动直播融合报道,大都来自记者深入的采访和新异的叙事,并且直击社会的热点和民众的关切。1.在新闻事实的爬犁淬炼上提升立意新闻的立意,既体现新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体现新闻的时代感和共鸣感。对新媒体新闻作品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快”和“爽”,更要有回应社会关切的价值感和担当感,这就需要在新闻事实的爬犁中淬炼新闻的立意。如果说,此次获得特等奖的《社长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访谈》,解读浙江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政治站位和深远立意,那么,诸如浙江在线获得文字消息一等奖的《刚刚!义乌成为我省首个市场经营主体破100万的县级市》,则是在100万数字这一新闻事实的纵深解析中升级了新闻的立意。义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00万户,这是在唱衰民营经济的背景下实现的历史性突破,义乌也成为浙江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市场经营主体突破百万户的县级市。面对这一攸关民营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新闻,记者努力挖掘100万背后的故事,解析增长背后的经营主体获得感以及义乌营商环境优化举措、义乌市场建设经验等成长逻辑,为浙江持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供“义乌经验”。作品为了增强纵深感,还将每10万市场经营主体的增长速度进行图说数读,通过义乌市场经营主体从“1”到“1000000”的成长之路,直观展现了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同样是义乌题材,金华日报的《10时18分,今年全国第10000列中欧班列从“浙”里出发》,不仅在发车3分钟后就发布消息,而且以图文+短视频+摄影+海报的多角度立体呈现,通过抓细节、深内容、添背景,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劲。立意还体现在对新闻事实视角的独特选择上。中国救援队驰援土耳其开展地震施救的作品很多,但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获得短视频现场新闻一等奖的《五星红旗下救出10岁土耳其女孩》,则将救援的现场锁定在废墟上的五星红旗下,不仅立意高,而且现场呈现真实感人,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样,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获得一等奖的短视频现场新闻《3个亿!竹林里的空气真的能卖钱》,标题采用村民语言,视角独特,极度带感。作品抓住安吉县昌硕街道双一村进行首次竹林碳汇共富项目分红的现场,通过短短1分30秒,记录了双一村村民拿到分红后喜悦的心情,情绪饱满,采访生动富有感染力,彰显了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给安吉农民带来的实惠,又体现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立意高度。2.在热点场景的纵深叙事中实现引导互联网舆论场泥沙俱下,“信息茧房效应”和“回音壁效应”又加速了认知的内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主流舆论的引导。而要刺破“茧房”,就要抓住热点场景进行新闻事件和背景的挖掘,同时通过构建丰富的细节和逻辑清晰推进,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构建自我更新的“共鸣室”,并通过纵深叙事引领算法、引导舆论。潮新闻获得新闻评论一等奖的《首次记者会上,李强总理为何重提发源于浙江的“四千精神”》,敏锐捕捉到了记者会上“四千精神”这一浙江元素与中国热点兼具的新闻看点,仅用两个多小时就迅速推出报道并广泛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自始至终带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将“四千精神”与中国经济现实态势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破解不确定发展环境、抓住中国经济新机遇、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三个维度,阐述了“四千精神”的现实意义,阐释了中国经济光明论。在谈到“中国经济新机遇”时,作者还结合ChatGPT、“室温超导”技术等热点新闻来佐证观点,层层递进,从而引发读者共鸣。而浙江广电集团“新闻姐”的评论《何以中国,唯有中国》,则直接将评论现场置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主会场,通过自己第一视角的观察,将开幕式上交相辉映的传统中华文化和现代数字技术的元素亮点生动地传达给了观众,细节丰富、情绪饱满,文化自信感油然而生。此作品推送后,迅速登上热榜,24小时,仅抖音平台播放量就达1500余万,全网播放量更是近3000万,引发广大网友共鸣。移动直播是作为抢占舆论第一落点的重要传播形态,因为时间跨度较长,需要更加巧妙地运用纵深叙事能力。浙江日报获得移动直播一等奖的《浙江一小时!揭秘国产大飞机C919上的浙江“门面”》,通过热点场景和直播悬念的设置引发受众的关注,以抓住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商飞为契机,并通过一个小时的直播呈现了当代浙江企业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投身中国大飞机建造的“造梦”故事,展示了中国先进制造业中的“浙江骄傲”。而中国蓝新闻联合“蓝媒联盟”、联动集团多个广播电视频道推出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24小时”融媒直播》,通过近30场布局杭、宁、温等地的现场连线,20余路慢直播画面,见证开幕式前的火热氛围。开幕式后,主持人又连线主会场的3路记者,第一时间、多角度观看场内情况。期间,主持人、嘉宾与网友一起沉浸式观看开幕式,精彩之处由演播室实时解读;开幕式结束,编导团队立刻邀请开幕式纪录片《绽放》总导演走进直播间,为网友独家揭秘开幕式“诞生记”及演职人员台前幕后的故事。当天直播总观看量突破4500万人次,由中国蓝新闻主持的两个相关话题词成为全国热搜。3.在故事细节的张力展现中开掘深度深度并非记者的闭门臆想,也并非简单的逻辑推理和爹味说教,而应体现在新闻故事及细节展现的张力中。转文风,其中一个应有之义,便是讲故事的能力和挖掘细节的能力。在这里,故事和细节不再只是提供浮表的感官愉悦,而是能够引发受众更为深层思考和深度共情的价值共鸣。浙江日报获得新闻专题一等奖的《“了不起的‘地瓜’”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就是一次真正的顺藤摸瓜、挖地三尺的新闻调研行动。在三个多月的战役性采访行动中,浙江日报特派采访团踏访亚欧美三大洲,行程数万里,以国外、省外、省内“三维”采访格局,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立体展现“地瓜经济”壮阔图景和生动故事。比如,在《雅万高铁通车倒计时!他们给印尼带去中国速度》《“四千精神”闪耀“万岛之国”》这两篇报道中,记者就分别讲述了夏健等高铁项目建设者穿越无人区实地勘测和四位浙江桐乡浙商在印尼投资办企业筚路蓝缕的故事,在受众可知可感的故事细节中,诠释了“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的“地瓜经济”新理念、新战略。这两篇报道全网传播量都突破了千万。再比如,杭州文广集团获得新闻专题一等奖的《秦朗的赛场观察》,则是通过90后记者秦朗的视角,记录亚运赛场内的竞技搏杀、看台上的笑泪挥洒。10期系列作品角度各有侧重,如《“一代宗师”的赛场绝学!》《家人是软肋,更是铠甲!》《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等,无一不是记者在比赛现场捕捉的一手新闻素材,辅以新闻故事和记者观点的呈现,夹叙夹议,使整组作品在海量亚运信息冲刷中颇有纵深感。相比而言,浙江日报获得短视频现场新闻一等奖的《惺惺相惜张雨霏夺得金牌后与池江璃花子相拥而泣》,完整记录下了两位泳坛名将泪光闪烁、相拥而泣的一幕,超越比赛的体育精神跃然屏幕,充满着真挚的人性之美。而中国蓝新闻第一时间全网首发推出的短视频专题报道《杭州亚运会首金诞生!“琪”开得胜,“艇”向未来》,更是在比拼快速反应的同时,从邹佳琪父亲手机中挖掘并捕捉到了满是茧子的冠军之“手”的特写,将冠军如何炼成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时效性传播和共情传播的协同效应。视频一经推出,全网总播放量超7500万,2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4.在文化审美的沉浸体验中激发互动沉浸体验,俨然成为诸多新媒体产品的标配,也成为新媒体内容呈现的独有文风,这在融合报道中就更加明显。也就是说,新媒体作品既要通过事实挖掘表达新闻主题,还要通过善用互联网的修辞手法,使用户在文化审美的沉浸体验中激发互动和感悟。浙江日报获得融合报道一等奖的《筑梦班的夏天,一场关于亚运的异次元讲述》,聚焦于浙江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12名山村孩子从大山深处登上亚运舞台的故事。作为一部以音视频和手绘呈现的H5互动作品,创作者在结合童趣视角的第一人称讲述中,巧用孩子们的家乡与亚运奖牌“湖山”同名,创造性地在产品中融入亚运开幕式现场、亚运奖牌、亚运歌曲等元素,生动呈现了一个关于体育、音乐、家园、梦想的故事。同时,作品还通过背景音、音效、页面动画等多项网络技术的结合,实现画面与声音的立体渲染,并通过嵌入乐器弹奏的交互式设计和模拟幻灯机、电影胶卷效果,让用户在点击弹奏和多元场景中,沉浸式感受筑梦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再如浙江广电集团的H5作品《长卷里的浙江》,其实,这样的题材很容易陷入宏大叙事的长篇大论,然而这部作品却如同小清新,将浙江城乡的一个个小故事、大变迁,以视频、音频、文字巧妙贯穿其中,精心绘制了一幅“八八战略”给浙江带来美丽蜕变的“之江长卷”。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省域品牌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风格为基调,画风极具江南韵味;选用“卷轴”动画效果,宋韵之风跃然纸上,给网友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此作品一经推出,便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呈现刷屏式传播,全网传播量破500万。同样,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H5作品《温州古港出发!穿越700年,周达观游丝路续写“风土记”》,尽管以古人周达观视角,追寻现代“周达观”们的足迹,但这些并非道听途说,而是“丝路风土记”专题小组为期半个月的文化寻访所得。作品主画面由10组手绘漫画场景和1个贯穿全场的大背景构成,设计上还加入了元代温州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温州古港片段,在H5呈现时形成动态效果,交互性强。而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特别策划H5|绿水青山来“乡见”,探寻中国式现代化湖州乡村蝶变》,其创意也源自“记者+专家+青年大学生”近10个融媒采访小组“解剖麻雀”式的采访报道,并提炼了“绿、智、强、兴、引、创、富、团、享、文”10个字,通过手绘、音频、短视频、动画、数据分析、网友互动等新媒体交互技术,绘就“一村一长图”,最终完成一幅现代“画”互动长卷,多样态呈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澎湃活力。3将往何方?眼下,浙江全省新闻界深化改文风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在这次行动中,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明确提出了“真”“实”“宜”“新”“明”“活”六字要求。对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作品创新创优而言,这六个字就显得更加紧要。毋庸讳言,从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奖的参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闭门造车、自说自话或被平台流量裹挟的新媒体作品,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可以说,新媒体新闻作品在互联网传播生态中并非独善其身,在与一众娱乐产品和情绪产品的竞争中,唯有蹲下身子扎根生活,说人话、接地气、讲实情、透真情,才能获得群众实实在在的转赞评。1.要努力抛弃单向的宏大叙事主流媒体、主流舆论、主流声音,绝非单向的拿腔拿调、宏大叙事,“主流”更不是模式化、格式化的托词,而要记者真正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力求在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事实呈现和多元表达中找到平衡。可以说,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首先就要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社会服务和治理,这是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更是社会和民众的期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既是新闻的死穴,更是媒体融合的死穴。2.要更加注重新媒体的叙事能力新媒体之“新”,首先是技术“新”,它激发了互动体验等新的创意和新的叙事;同时,新媒体之“新”,还在于连接“新”,它需要通过语境和场景的变化实现与用户的关系重构。当前,尤其要重视AI对新闻叙事的影响,比如更为个性化的呈现,更加深度的空间沉浸和情感沉浸,以及数据可视化和虚拟场景的运用,甚至通过海量信息的处理,构建更全面、立体的新闻叙事框架等。3.要更加警惕新闻的“抖音化”现象抖音日活8亿,似乎已经成为用户内容消费的第一大应用。如今,主流媒体也大都在抖音上开了账号,以获取流量,扩大娱乐化表达的爆款逻辑一股脑地运用到了新闻内容生产中,无形中就陷入了抖音情绪推动的流量价值观中,从而消解了新闻的特质和传播的价值。原创:朱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