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母语日:江南的朋友们,你们有"吴语意识"吗?|吴语公众号

吴越一梦 吴语 2021-02-04


什么是吴语?         吴语公众号


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分片:吴语太湖片。(图上所有泛蓝色地区)。包括了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常州话、绍兴话、无锡话等一系列子方言。

吴语公众号已经开通了评论和赞赏功能。如果您有想说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评论哦。如果您喜欢,可以点本页最下方的"喜欢作者"并且点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每年的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这个日子旨在宣传母语意识、促进母语传播、保持语言可持续发展。

为了迎接这个对所有的方言运动人士和母语保护者都十分重要的日子,我们特地亲自撰笔,想来和大家谈谈一个基础的问题,你的母语是什么,并且提出一个“吴语意识”的概念。

你的母语是什么

  前年的国际母语日(2014年2月21日),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开发署亚太局局长、上海同济大学校友徐浩良(Zhi Ghau lian)用他的母语“上海话”发表讲话并接受采访,呼吁大家保护母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0152x5frjn

请注意,徐先生本人也是母语教育缺乏的亲历者。徐先生的发言非常到位,稍有美中不足的是,他这段简短的发言里有几个字音可能不慎读错了。上海话里“文”读ven(误读为普通话的wen),“语”读“女”(吴语拼音nyiu,误读为普通话的“雨”),“如果”读“厨果”(吴语拼音zyku,误读为接近普通话的“卢果”)。“艺”读“腻”(吴语拼音nyi,误读为接近普通话的“意”)。


  当然,徐先生显然是认为上海话是他的母语。说到母语,你能分得清你的母语究竟是什么吗?

  “母语”这个概念至今在学术界仍有争论,就和“语言”一样,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微观层面,也就是个人的语言系统,或者在小范围内接近同质的语言系统,在中国,方言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那一个县的方言就可以认为是一个语言系统(这里不考虑历时的情况)。比如徐先生狭义上的母语就是上海市区话。

  宏观层面上的语言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像英语、法语这些语言。那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母语是什么呢?

在国际上,吴语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基本资料如下

[使用人口]:八千万。

[范围]: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大部、皖南部分县区、江西上饶部分县区。

[国际标准语言代码]:ISO 639:3 wuu。

[官方地位]:无。

[标准音]:无,通常以苏州或上海为代表





在澳大利亚统计局里,吴语作为澳大利亚存在的诸多语言之一,语言编码为7106。


△吴语为什么是一门语言?

       首先按照语言学的原则,判断语言的首要标准是互通度(mutual intelligibility),从这个角度上说,吴语和官话间的互通度,甚至比西班牙语和法语间更低,吴语完全具备成为不同于官话的一个独立语言的资格。

       其次还有如语言差异上的标准,李敬忠先生最早在学术文章(收录于他的著作《语言演变论》中)中提出粤语、吴语、闽语不是汉语的方言,而是汉语语族下的独立语言。他以粤语为例用语言事实进行了大量对比分析,做出了充分的证明。

  持反对观点的则认为中国东南方言都不能作为独立语言,我们以国内普通语言学经典教材叶蜚声先生和徐通锵先生的《语言学纲要》中的观点为例。

       《语言学纲要》中认为“汉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各方言区的人虽然不一定能相互通话,但有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而且还有共同的书面语。所以,汉语的各方言尽管分歧大,仍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我们对该观点表示质疑。首先,一个民族不代表只能有一个语言,具体见下一个问题;其次,存在着一个共同语并不代表该社会的其他语言就都是方言,例如这一点对新加坡就不适合;最后,共同的书面语这一点也是说不过去的,所有汉语族方言使用的都是汉字这个大集合中的一个子集,许多吴语字在普通话的书面语中就没有,因此官话区的人看吴语书面语,最多也就是像法国人看西班牙语书面语的感觉,能看懂个大概,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同一种语言。

       《纲要》中还说:“国外不少语言学家只考虑汉语方言本身的分歧,而不考虑汉民族是一个统一的社会,各方言之上还有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认为汉语各方言是不同的语言,这是不恰当的。”

       这个观点似乎直接推翻了“多语社会”这种实际存在的情况,要知道世界90%以上的人民处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我们的母语是吴语。


△一个民族只能有一个语言?

       多语言的民族确实存在,譬如我国瑶族有勉语、布努语、珞珈语三种语言。此外,根据本尼迪克特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民族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认同,是个“想象的共同体”,美利坚/新加坡/瑞士也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这些民族里,都是多语社会。

       李永燧在《论民族语、母语和第一语言》一文中写道:“1958年和‘文革’期间出现的极‘左’思想,不顾我国的实际情况,错误地认为一个民族不该有一种以上的语言,否则不利于民族团结,甚至会分裂民族。这种错误的思想影响了正常的学术研究……”“一个民族有一种以上语言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与长期形成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凝聚力并不矛盾,识别出其有一种以上语言这一固有的特征不会有不利影响。”

  显然,一个民族拥有多个语言是可能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汉民族是个多语言的民族,而且这种“认为”不仅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有利的。具体请看下一个问题。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融合,形成今日之分布广泛的民族。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地方语言是其文化的灵魂,也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及博大胸怀。


△多语社会不利于社会发展?

       语言是一项资源,语言的消亡也代表着资源的衰竭。我国的方言被同化一方面不利于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更甚者说是国家资源的白白流失。

       瑞士国民经济中有10%贡献自语言产业。而代表我国最新语言政策走向的《语言与国家》一书中已明确表明了我国有要发展语言经济的打算。

       事实上,推普与双语制(bilingualism)是并行不悖的。语言是一种能力,就和骑自行车一样,一般习得之后就不太会遗忘,通过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完全能够让小孩子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一旦习得,推普就无需过度,只需要在一些必要的场合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把好关即可。吴语区的普通话水平总体较之更南方的地区还是比较好的。上海的80、90后一代都能够同时操普通话和吴语两门语言就是最好的实际例证。

  “随着语言地位的提高,语言的发展也将越好”是语言规划学中的常识。将吴语的地位提升为一门独立语言,设立专门的机构(类似台湾地区的客家话委员会)有利于吴语地区方言的保护。事实上这是一种分包,由吴语地区在法律范围内自行管理自己的语言,将更好地守住国家的语言资源。

  如前文所言,民族和语言是两个概念,相关但不相同。我们是国家、民族的一份子,江南地区每年在经济上处在前列,并输送了大量各个行业的人才,保存江南地区的语言资源,应当受到国家,并且更重要的是出自江南的各界成功人士的关注。

  也许前一代人并没有“吴语意识”,而作为国家新生力量的这一代,有责任深深烙刻母语意识。(什么是吴语意识?请看下一段)


吴语现状如何

上海在线报道,沪中小学生中仅三成会讲上海话

据杭州电视台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会讲杭州话的不足两成

据《今日看点》报道,在苏州的调查中,受学校过度推普的影响,70%苏州中小学生已不再使用吴语交流

根据2015年苏州市人大代表陆先生的调查,在苏州的中小学生中,能流利讲苏州话的只占18%,不会讲的比例高达82%;在幼儿中,不会讲和听不懂的比例高达76%。“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苏州话就会逐渐消失。”他说。对此,很多民众也深感忧心,有9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苏州人说苏州话有必要,可见,防止苏州话消失,是绝大多数苏州百姓的主张。

在其他城市,吴语的传承也不容乐观。


吴语意识

  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激进构式语法的创始人、新墨西哥大学William Croft教授在《解释语言演变》(Explaining Language Change: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一书中将进化论观点引入语言学中,认为语言与生物相似,存在一种“语言基因”,会在个体身上发生变异,然后在群体中被选择,最后保留传递下去。换句话说,语言的传播和传承依赖语言基因。

  其实,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语言基因中还应当包含语言意识。由于语言社团内部的凝聚力,才有了1988年震惊世界的台湾客家“还我母语”运动,才有了各种粤语和闽语的海外社团,传播我们的Kungfu和wonton(粤语),甚至是英国人每天喝的tea(闽语)。


借着今年的国际母语日前夕,我们提出一项吴语意识,并从以下十点尝试进行量化描述。

吴语意识打分

1.认同吴语是汉民族社会中以吴越民系为主的群体使用的一门独立语言

2.会拼、读吴语拼音(在平台内菜单选择吴语资料->吴语知识,立即学习吴语拼音)

3.有用吴拼拼写自己的名字的习惯

4.有正字意识并会书写简单正字(在平台下菜单选择吴语资料,立即学写吴语正字)

5.在生活中和长辈、小辈、朋友沟通的大部分语言是吴语

6.在吴语区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会用良好的态度对待他们,并且偶尔会教他们一些吴语,帮助他们融入当地

7.会在社交网络上主动分享吴语相关的文章

8.会让家长和周边的朋友帮忙分享这篇文章

9.对吴越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吴越名人,对于自己是个江南人很骄傲

10.承诺在未来五十年里会一直将吴语意识传播和传承下去,在社会各界都不忘我们的吴语意识



江南地区的小伙伴,你好打几分?

关于十条中具体的内容,我们还将进行后续的展开,请关注吴语微信公众号。


(全文完。欢迎在最下方评论或者点“喜欢作者”,支持吴语公众号)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吴语公众号的过往更新。


感谢你对吴语公众号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