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2016-12-13 胡不归 青社会



相比于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更喜欢科比答记者的另一段话。


记者问科比,有什么事情是你绝对不会去做的吗?


科比回道,当然,我绝不会去安于现状。


乍一看这话,适合做成条幅,贴在高三教室里,写在笔记本扉页,或者刻在桌子上。铁定鸡汤,无疑了。但我不这么看,这段话的核心在于提问。而提问里记者其实预设了一个立场,那就是底线。科比的回答不算睿智,或者干脆点儿,很枯燥,就像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一样枯燥——不就是说勤奋嘛。


与之相对,我想起有个记者问一位喜剧演员,你为什么选择从事喜剧?这位演员回答说,哦,起初大家都嘲笑我,我就想,去你妈的,不如向他们收点儿钱。


科比当然比不上喜剧演员的幽默转宕,正如喜剧演员也无法比肩科比的守正若愚。


另一位与科比有的一拼的是克洛泽。


守正、勤奋和底线,都不复杂,甚至于简单到很多人并不屑于。这些看起来毫无灵光乍现的字眼,某种意义上充满了人生无味和干瘪。因为万恶的语文老师总会抖着第一名的卷子说:无他,惟勤奋尔。


《血战钢锯岭》里的戴斯蒙德,就是这样一个无味的人,真实的戴斯蒙德,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放在情商喷薄的今日,戴斯蒙德这类人多少都会被冠以一根筋、二杆子、信球和傻×。你且看:从小一板砖差点拍死亲兄弟,反省之后记住了《圣经》十诫,特别是第六诫:不可杀人——记了一辈子;为了搭讪,去献血,为了再搭讪一回,又要求输血;亲了姑娘一下挨了一耳刮子,再想亲时,就事先问还会不会挨打;在军队服兵役,哪怕上军事法庭入狱,坚决不碰枪,任你们殴打嘲笑,任爹妈相劝,女友吹耳边风,不碰就是不碰枪,任你天皇老子说也没用;不管世界大战了还是地球毁灭了,周六必须是安息日,要做祷告……




有个挖苦人的词叫蠢哭。戴斯蒙德想必就是这一类。他要是唐僧,得为孙悟空省多少事啊。北京话叫轴,死轴死轴。但就是这样一个跟聪明八竿子挨不着甚至有点儿信球的家伙,在血肉横飞、兵燹涂炭的战场上,凭借一己之力,救下了75条生命。


电影中医生问运送伤病的士兵说:不是都撤退了吗?这些人都是谁救出来的?


士兵回答:就是那个不肯摸枪的戴斯蒙德,这个神经病,竟然还救下来好几个日本人。


如果他不救日本人,那就不是戴斯蒙德了。因为他入伍前跟父亲说得很明白:他们上战场去杀人,而我是去救人。既然是救人,哪有什么日本人美国人之分。


那一夜,戴斯蒙德只有一个执念:让我再多救一个。


套用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里华莱士那句话说,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在戴斯蒙德的眼中,真正的活就是多救一个。


早前我看乒乓名将庄则栋的一个节目,他向记者介绍说,他的癌细胞已经由肝转移到肺部。“但我不在乎,生命对于我来说不是凯旋,重要的是战斗,活一天就战斗一天。”庄则栋说。对于戴斯蒙德来说,他的战斗就是救人。


这导致了再上钢锯岭反攻的时候,就出现很尴尬的一幕,那天周六。


已经炮轰了半天的海军急火火打电话来说,靠,你们怎么还不上去进攻?


士官答说,别急,我们在等戴斯蒙德做祈祷。


海军说,祈祷你妈了个大头鬼啊,赶紧给老子上啊。


士官说,你急个卵子,戴斯蒙德不上的话,士兵们都不愿意上战场。


好吧,大体上是这样,你想象一下:二战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全世界都在等戴斯蒙德做完祷告。


“神经病”戴斯蒙德简直就是个木桩一样的人,他认定的东西,那就是天理,战争都他妈结束了,欢天喜地回家得了,满身弹片、躺在担架上的这货说:我的《圣经》哪儿去了?


你说他傻吧,他才不傻,耶稣是他的信仰,再说,《圣经》里他最常看的那一页是:女友的照片。


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过一句话:享了人该享的福,吃了人该受的苦。这句话颠倒过来,就是戴斯蒙德的一生。


守正、勤奋和底线,就是这个世界最朴素的信仰。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此奋斗一生。我同意后半句。


所谓的理想主义,其实就是坚持朴素的信仰,抑或是常识,去奋斗。




题外话: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看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抗战片,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同样是抗日战争,人家拍出了神剧,我们拍成了神剧。


连美国如此精良的部队,在对阵日本时都是前进一米葬送8条命的前提下,想一想我们的8年抗战是如何扛过来的?


是的,把抗日拍成神剧,就是对死难国人最大的侮辱。


鲁迅早就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推荐阅读:


是什么让我们活成了傻×


善待不沉默的大多数


神奇人物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