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寻根·历史遗迹丨陪伴赣州人走过千年风霜的历史名楼——八境台

八境台

     宋 李朴

金弋百战古虔州,

滚滚双江日夜流。

杯酒登台同极目,

夕阳渔唱起沙鸥。




挖掘千年古城文化脉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江南宋城“文化寻根”系列工程

在岁月长河里

踏寻老街巷/老字号/老街坊/历史遗迹

·唤醒城市记忆·

·读懂城市精神·



初见八境台

八境台坐落于赣州城北的八境公园内,这里是章江与贡江的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



01

源自千年,八景文化的发源地


八境台于北宋嘉佑年间由州守孔宗翰所筑,可与前任知州赵抃建下的章贡台(已毁)媲美,甚至更胜一筹。据历史记载,八境台原为石楼,孔宗翰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墙改造加固为砖石城墙,并于其上建起一座木质结构的三层城楼。



八境台建成后,孔宗翰登台眺望赣州城,面对此情此景,画下了《虔州八境图》,并在即将离任之际请苏轼题诗,苏轼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为每一景分别作一首诗,“乃作诗八首,题之图上”。



得到题诗之后的孔宗翰将图与诗都刻于石楼上,石楼因此而得名“八境台”。在这首诗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城市八景概念,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




02

从者如云,楼与人的彼此成就


若干年后,苏轼被贬岭南,途径虔州时逗留了一个月,期间他专程到八境台,登台眺望八方美景,不禁赞叹不已,对照自己曾经作的八首诗,感叹道“全诗未能道其万一”,于是又作《八境图后序》进行补充。



宋代的虔州八景分别为:石楼(八境台)、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崆峒山(峰山),也就是孔宗翰和苏轼所见八景,到了清代,随着城市景观的变化,登台所见的八景变成了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和雁塔文峰,不仅景点发生了变化,取名也更具诗意。



苏轼的几次题诗使得八境台名声大噪,名人佳作引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文天祥、丁炜、李元鼎、王士祯等名家乃至近现代的郭沫若、董必武、沈从文等文学艺术大师都曾登台观景,面对眼前的秀丽景色,让人情不自禁吟诗作赋。文人因八境台而来,八境台也因文人们的到来而愈发底蕴深厚。




03

时光流转,几经磨难终成千年名楼


历史上的八境台曾遭遇过无数兵侵水患火灾,有史书记载的八境台重大修复工程就不下三次,1980年胡耀邦视察赣州时发现八境台只剩下旧址废墟,提出恢复八境台原貌,1984年,八境台修复工程正式动工,在遗址的基础上用钢筋混凝土仿宋式重建。修复后的八境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八境台。登台远眺,虽无法再目睹当年孔宗翰和苏轼笔下的虔城八景,但城外山水锦绣、城内街道棋布,仍尽收眼底。



八境台脚下至今仍存一座瓮城,为古城墙的一个附属建筑,据说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为抵御太平军所建,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藏兵洞18个,瓮城有枪眼、炮眼、瞭望孔用于作战,中间的平地可供士兵进行军事训练,这座炮台曾是控制章江、贡江、赣江三江的要塞,如今依旧作为历史的见证供游客参观。



来源:赣州华侨城


更多精彩回放:

● 他来了!赣州新增1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起去打卡~

● 跟着旅发大会游赣州,发现赣州的美!

● 喜讯!石城县上榜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 虔橙暖冬行 | 去哪儿?赣州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名单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