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事为什么就这么难?你或许只需要这一样东西……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生命·觉者》郦波 第四辑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45odphc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
央视《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
:
1
保持澄澈的“赤子之心”
当你在做一件事时,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在做事,而是事在做你。所以,要看到自己的终极归宿。
很多人动不动就情绪化,动不动就感觉做个事好难。这是因为他只是“就事做事”,这件事和他整体的人生没有多大关系,他看不到原点和归宿。
阳明心学有三大智慧:心外无物是原点——构建我的精神世界空间;致良知是归宿——人类的文明,道德、伦理、自觉、灵性等沉淀下来的成果,如果能在这个成果上添一砖加一瓦,都可因此获得不朽;知道了原点和归宿,那么路上只需要一样东西——“知行合一”,“事上练”。因为知道原点,知道归宿,所有的事都可以坦坦荡荡地做。
真正的修炼,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时,既能入乎其内,全心全意地做,又能知道做这件事的价值,同时还能随时清空自我,抽离出来。
走在路上,就别想着工作,清空自我,看看一花一草一木一叶一云,看每一处风景都能愉悦。
辛弃疾在《西江月》的最后写道:“路转溪桥忽见。”他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官道上,见到旧时茅店,还能如老友重逢般地欣喜,说明他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心境还是开阔的,心灵还是澄澈的,他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就是精神世界里一种澄澈的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构造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根本构造不出精神世界,那就更不要谈赤子之心了。
2
开拓自己的精神世界
儒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修完己,还要修天下。孔子的理想除了恢复周礼,还要影响出一个社会中坚阶层——士大夫。
士大夫不同于士,它不是贵族阶层,而是知识分子,也就是最早能开拓精神世界的人。
知识分子最大的标签是“理性精神”,不是知识,也不是知道。知识分子的“知识”,“知”是知识,“识”是实践、内观、内在的思想。“思”,心上之田也,就是说内在要有一个空间。否则,外在的空间再大,也和思想一点关系都没有。
3
通识多领域的中国文化
对于知识分子的人生终极价值,儒释道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三者的精神指归是一致的。这终极的价值指归,我们叫它“道”,其实就是价值,也是致良知的“良知”、理学的“理”、心学的“心”,只是词不同,其终极追求是一样的。
现实生活中,欲望、情绪、习性,人生所有的困惑都在其中。只要能在这三者里超越,境界就上去了。
在这个过程里,儒释道分别解决一个问题,儒家解决习性问题,道家解决欲望问题,佛家解决情绪问题。
所以,最后你会发现,中国文化是全息对应的,是一本系统论,所以,中国文化一定要通识。佛家说“摩诃般若”,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大智慧就是观照,这说明东方文化是具有观照的价值体验的。
往期精彩回顾:
一个四岁的女孩在超市和一个老爷爷搭讪后,治愈了一个孤独的灵魂……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整理
视频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