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尊犹在,圆音未散——超越时空听悟公上人讲《佛说阿弥陀经》

悟公上人 佛教慧日 2021-11-04

祂,契时应机,无碍归来

你,重缘惜会,悦意弥满


祂,圆音净行,著手成春

你,追光蹑影,枝荣叶润


祂,苦口婆心,咐嘱再三

你,脱尘见性,直趋莲台



悟公上人简介:

悟公上人,中国佛教界一代高僧,法名惟茂,字悟道。十一岁茹素念佛,十四岁披剃出家。上人教归天台,行归净土,一生致力于建刹安僧、以法化众。

解放前,上人曾于岱西净观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于天台国清寺讲解《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放后,在修复普陀及主持法务期间,上人于普济寺再度开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普济寺及观音洞讲解省庵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于观音堂讲解《佛说盂兰盆经》。九十年代后,上人受请于阿育王寺讲解《劝发菩提心文》,后在九峰寺讲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018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十一,适值上人诞辰九十八周年;又欣逢十一月十七,西方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圣诞。值此殊胜因缘,佛教慧日微信公众平台隆重推出2000年上人80岁时于岱山慈云极乐寺慈悲开讲的《佛说阿弥陀经》视频及讲义。以期你我有缘弟子,犹是当时法宴清众,再睹尊颜,再聆法音,慧露同蒙,莲因共种。


悟公上人生前用过的磬


以下文字选自

悟公上人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经通五人所说,法为诸佛之师。”现在我们在岱山慈云极乐寺,极乐寺这个道场,我们就是要修“净土法门”,“经”就是要讲《净土三经》。《净土三经》里面最简明扼要的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佛,指我们娑婆教主—— 本师释迦牟尼世尊!佛降生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据考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


佛未降生之前,住在欲界第四天,叫“兜率内院”,为补处大士。为补处大士的时候,佛对法身大士说法。后来佛降生时,八万金刚藏菩萨同时下降,所以降生有降生相。佛降生不是一般普通的人类可比,就是孔夫子降生的时候,也是“两龙绕室、五老降庭,麒麟出现”。所以孔夫子也是菩萨化身,我们道教老子也是菩萨化身。


孔夫子是“儒童菩萨”,“文殊师利”就叫儒童;还有一个“青光菩萨”,就是老子。佛教未到中国之前,中国先来两位菩萨,一个教化人类,就是儒童菩萨;一个教化天类,就是修仙法门,就是青光菩萨。

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的时候,是人天教主、三类化身、四生慈父,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刚一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周行七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佛为太子时,世间的书不要读,要读梵书,梵书就是现在的梵文。佛教共有三十六国文字,第一是梵文,第二是巴利文,我们是汉文,西藏是藏文,其中以梵文为最。


悟公

的舍利


佛同我们世间人完全不一样,皇宫里虽然有很多宫娥采女陪伴,但他心里总是不悦,净饭王就约他游览东、南、西、北四门。这一天刚好参观东门,街道格外洁净,叫“肃静回避”,途中突然看到一位老人,他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人?”回曰:“这是老人。”他继续问:“为什么人会老呢?”回曰:“您也会老的,有生必有老。”太子一听,从东门折回皇宫,闷闷不乐。


到南门游览更糟糕:只见一个病人上气不接下气,发出痛苦的声音。他问:“这是什么人?”回曰:“这是病人。”再问:“为什么会生病?”回曰:“这是业。”继续问:“什么业?”回曰:“前生要吃活的东西,吃得越多,病就越多,痛苦也越多,寿命也越短。”太子一听,怏怏而回。净饭王要求到西门时,务必更加严谨。



结果到了西门,刚巧撞见有人病死。人由四大组成,一大不调会生一百一十种病,四大不调会生四百四十种病。一气不来,便是来世。所以“人死不如猪狗香”。人一死,地水火风四大,马上就开始分解。


太子看到后就问:“为什么人会死?”回曰:“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登高必自卑。”东门、南门、西门都已经游过,太子终日闷闷不乐。


迦毗罗卫国城门打开时,能听到四十里范围内的声音。城内有五百名卫士,从早到晚巡逻,防止太子到外面去。太子问父王:“您让我待在宫里可以,我要求不老、不病、不死,您若能为我做到,我就不出家,否则我就去出家。”


国王无奈让太子游北门,到了北门,太子看到一位沙门。沙门是什么样子呢?穿着海青,搭着袈裟,巍巍荡荡,非常自在。出家人无忧无虑,无挂无碍。太子问他,“您是什么人,为何和世人不同?”他说:“我是沙门。”


在文革期间披于衣内的袈裟


沙门是印度语,中文意思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故号为沙门。


“戒”,就是捉贼;“定”就是缚贼;“慧”如同杀贼。这个贼是什么贼呢?是心贼!我们心里有个贼,专门劫我们的功德法财。所以菩萨修行,必须要止贪、止嗔、止痴。


“贪是心中水,能没百足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贪不到就发火,火一来,所修的功德林瞬间就被烧得精光。所以修行人不能发脾气,不能发无明火。


若行菩萨道,还要无嗔心。从日至月,从月至年,积功累德。若是嗔心一发,以功求乞,恢复不了,可惜可惜!



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里,忍辱行最要紧。“忍耐、忍耐、更要忍耐、莫要生气,娑婆诃!”我们搭的衣叫“柔和忍辱衣”。“舍”就是房间,大慈悲为舍。“座”,是诸法空为座。修行人,一个“急”字要不得,一个“疑”字要不得,要直下承当。


刚刚说的戒定慧,戒是捉贼,定是缚贼,慧是杀贼。这个贼不是外来的,是我们的内贼——贪、嗔、痴。有贪、嗔、痴这三个贼,我们戒也受不好,念佛也念不好,这个很要紧。


过去出家人上与帝王平坐,下与乞丐平行。所以太子看到出家人特别高兴,他不知道这生、老、病、死不是凡人,而是净居天天人所化现的,点化太子早日发心,早日出红尘。


佛早就成佛了,不是六年雪山苦行,向仙人学仙法,才成就佛道的。所以他半夜逾城,不用开城门就可以走出去,那是四天王派马卒,逾城而出。佛是不可思议,世间人关不住他。


悟公上人生前用过的磬


佛降生时,迦毗罗卫国共有八万人口,这八万人都是金刚藏王菩萨变现的,就连这个国家的乞丐也都是金刚藏菩萨变现的,乃至提婆达多和阿阇世王都是,两人计谋好,你做新王,我做新佛,然后示现给我们看,其实他们本性中并非如此,不是真实有这回事。像阿阇世王要害他的父王,把父王关在冷宫里,这是世间之法,都这样谋权篡位。包括摩登伽女都是不可思议的人,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


为了老病死苦,要沙门说;医老病死苦,要沙门说。可知要做到沙门是非常解脱。


这个道理一定要看透、看空、看破。金钱买不来命,生死无人能代。莲池大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印光老法师说:“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看人家都是菩萨,唯自己实是凡夫;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样才能相应。看经也是这样,不是读给人家听,先要读给自己听,句句入耳,时时不忘。这样子来修行来念佛,佛一定能念好,西方也一定能生到。南无阿弥陀佛!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