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样样称心、事事如意的一个乐土

悟公上人 佛教慧日 2021-11-04




解放前,悟公上人曾于岱西净观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于天台国清寺讲解《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放后,在修复普陀及主持法务期间,上人于普济寺再度开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普济寺及观音洞讲解省庵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于观音堂讲解《佛说盂兰盆经》。九十年代后,上人受请于阿育王寺讲解《劝发菩提心文》,后在九峰寺讲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8246w7sf5

视频: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六课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又对舍利弗讲:舍利弗,这个极乐世界,“彼佛国土”,微细轻和的风,“微风吹动”,吹到“诸宝行树”,一行一行。极乐世界很有秩序,因为它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树种得参参差差、乱七八糟。极乐世界是行行相对,枝枝叶叶都有秩序。微风吹到树的叶子,因为这些叶子不是树叶,而是七宝所成,音声非常微妙。听到后,是烦恼都没有了,这样子地“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器的音,“同时俱作”。极乐世界的众生,一闻到这个音声,微妙的音声,他自己心里面自会生出来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又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功德。阿弥陀佛所发的愿,圆满庄严。这段解释同上段一样的,不过这一段里的“如是”两个字,是指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各种鸟,都会念佛、念三宝的音声,都会说法的种种功德。因为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大愿:我若是成了佛,我的国土里,随他们的心愿,要听什么法,就是自然而然有什么法好听。让他们听到心生欢喜,不会有烦恼,心念清净。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所以这些鸟、这些树、这种风都会说法,说给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庄严的。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佛又对舍利弗说:你心里面怎么想的啊?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为什么叫作阿弥陀佛啊?这是说称他为阿弥陀佛的道理。


世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出“因果”两个字。种了什么因,一定结什么果。因果丝毫不错,断断不会有错乱的。譬如,你种下去瓜,一定出瓜。种下去豆,一定出豆。断断不会种瓜出豆,断断不会种了豆又生出瓜来。


一个人转的念头,你时时刻刻、恳恳勤勤地转佛的念头,你将来一定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生即不退。做了好的事情,想不出坏的事情来,就是得了好的报应;你转了恶念头的话,就做了恶的事情,将来一定得了苦的结果,就是得苦报应。



报应分两种:一种是依报,一种是正报。受报应的叫“正报”,譬如,一个人受种种的好报应,或是受种种的恶报应,是什么东西去受的呢?自然就是这个身体去受的,所以这个身体是主人,就叫正报。


报应他的,叫“依报”。譬如,一个人受种种的好报应,或者受种种的苦报应,拿什么东西去报应他呢?就是把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种种的东西去报应他。报应好的,那么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一切东西就都是好的;报应苦的,那么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求不得苦的。


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想什么,就有什么。故所以,样样称心、事事如意,不要我们费心。故所以,念佛就念得成功。所以,娑婆念佛也难,生到极乐,成佛也易。


讲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很秽的秽土,我们的依报也是很不洁净。讲到极乐世界,是很清净的净土。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论正报、依报,没有一样可以比得上西方极乐世界的。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