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姓啥?
天台拾得
天台山拾得子,一日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因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甚么?”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主再问,拾得拈扫帚扫地而去。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得曰:“作甚么?”山曰:“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国清寺。半月,念戒众集,拾得拍手曰:“聚头作想那事如何?”维那叱之。得曰:“大德且住。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五灯会元·卷第二》
上图:宋代寒山拾得图
禅门公案既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人类文明的精髓,也是地球文明的高峰,所以看不懂也是正常的。哪怕看不懂,看了这些,它也会在我们的生命里激起智慧的浪花,也会像拂尘一样,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那如果懂的,一看这个,顿然就超尘绝迹,超越万法,超出三界。
所以佛菩萨、祖师示现人间。特别是寺院,在我们文学语境当中,寺院叫庙堂,庙堂是无有戏论的,这是弘扬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俗二谛的地方。
就像这个公案里,拾得大士是故意找事吗?大家一起诵戒,他怎么来讲这个话?实际上讲这个话正是提起正念:戒的根本是什么?佛性是什么?——无染的佛性就是戒。这是菩萨在一个道场里的一种庄严。我们不要觉得这个人出家人集会他出来找事,不是这样。大士应现人间,处处都是提携的。
在这个公案里,寺主的提问是“按牌理出牌”,是作为一个寺庙的执事提携僧众:“你是师父捡来的,所以名字叫拾得,你的真姓真名叫什么?”这里面问的其实并不是真姓真名。
就像请问大家:你生在你们家,你爸爸姓李,所以你也跟着姓李,那请问你到底姓什么?
这一句问你的时候,你怎么想?你姓李是“被姓李”,你如果生到张家,不就姓张了嘛!你的姓是被决定的,你不是你的主体,那你的主体姓什么?
所以佛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找根源的。一个人一旦找根源,就会知道什么是累赘,什么是不对的,什么对大道来说是障碍的,什么是人生主要的事和次要的事。
明白这些了,人就归元了。一个人归元了,他的行为准则、道德品质就是自然而然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是活出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为什么我们现在控制不了自己的负能量?就是因为我们本身没有正的源泉,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所以追逐名,追逐利,活在别人眼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篇》
孔子评价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没有活成颜回,是因为不懂道。一个人活得庸俗,是因为不懂得道的本体是什么。没有核心价值,才会东抓一把、西抓一把。要是懂道了,我们就可以有跟颜回一样的品质。
所以你看这一个公案,它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人类文明不得以彰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理,活在假象里。所有问题都从这里来,表面看错综复杂,实际上就是不明白大道。
所以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总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哪怕就是有礼也还是不错的,但实际上一个有礼有节的社会也很难得。
这个时代,生命最宝贵的就是可以理性地思考、理性地交流。能获得一种和平的氛围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我们也能够开放自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自在的空气、智慧的空气,然后“自我换血”,让自己的生命能够透澈。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FOJIAOHUIRI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