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幼儿园做错这件事,数学很容易从三年级开始掉队

2016-10-27 张晓燕 快微课


毛毛今年四年级,有件事让妈妈很焦虑,这个学期孩子的数学成绩突然下滑的厉害!毛妈说:自己是文科生,小时候就数学不好,很担心孩子也步她的后尘,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教毛毛加减法了。上小学前,毛毛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期突然一落千丈。明年毛毛的妹妹也将要上小学,毛毛妈妈很担心:这数学不好难道会遗传?

其实,数学到三四年级开始梯次掉队并非个例,甚至有教育工作者将之称为数学的“中年级现象”:小学三四年级一批孩子成绩突然掉下来;初二初三又一批孩子成绩突然下滑,到了高中仍然有人不断掉队!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今天,快微课要推送保俶塔实验学校数学名师张晓燕的一堂幼小衔接讲座,讲座中,张老师为家长揭晓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家有准备幼升小的准小学生一定不要错过,让孩子少走弯路。

主办:都市快报.快微课 、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协办:菁教微学(http://www.wkmaster.com)

视频拍摄制作:菁教微学

点击视频观看讲座精彩片段(进入http://www.wkmaster.com给公众号回复“1027”即可获得观看全程讲座的视频链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40af417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名师档案:张晓燕老师

20年教龄的资深数学老师,一位颇具文艺范儿的数学老师,爱好读书练字。跟随国学大师少梅先生,李里老师学国学。从事数学教育二十年。她的数学教育理念是:不愿惟题不为智,求分不重思,割裂知识,无度操练,沦为一匠人。为学之道,知为思之果,思乃知之源。思应达廓六合,勾连八方,上下应和,浑然一体。在这样一位有文艺情怀的数学老师的课堂上,晓燕的每一位孩子都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讲座实录

数学幼小衔接从什时候开始?


一般情况时间划分的依据应该是根据孩子的思维发育的特点来决定,而不是单纯的根据幼儿园小学环境的变化来划分经过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调查,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而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对概念的理解经常受概念所包含的直观特性所支配,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


所以把数学幼小衔接的时间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即4、5岁到小学低段,都可以定义为幼小衔接,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上学之前家长的责任比较重,上学后就是逐渐减轻,注意是减轻不是退出。4、5岁的时候以启蒙为主,6、7岁的时候适当增加生活中数学知识。


三、四年级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时候的孩子经历一次思维发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很多孩子历经中段进入高段以后成绩突然下滑的原因之一。


数学幼小衔接的衔接接的是什么?

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了解一下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



上册

下册

单元

内容

单元

内容

一年级

准备课

认识图形(平面)

位置

20以内退位减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分类与整理

认识图形(立体)

100以内数的认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综合与实践

摆一摆 想一想

11-20的数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综合与实践

数学乐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钟表

找规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关于幼小衔接,你想让孩子提前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之类的数学知识?还是衔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等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



下面我们来分析以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背后所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


1分析与综合,比较,

一一对应的思想,概念学习,推理等高级的思维能力,(比如表中的内容)

2也有模仿、操练低级的思维方式

而且年段越低运用低级的思维能力越多,甚至只用模仿等低级思维方式就能得到好成绩。

这是由于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相对简单,虽然这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背后包含着很多类似于函数,概念等知识的萌芽,但是在考试卷和平时的练习中无法体现出来的,这就掩盖掉孩子未来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分析比较等高级的思维方式。

这也就能解释有些孩子进入高段以后,成绩下滑的原因


因为孩子一直是老师或家长教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或者是这种题目要这样做,我就怎样做。

进入高段升入初中以后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数学题目需要你自己推理、判断、分析、比较,灵活的运用知识形成解题的策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模仿时,孩子就抓瞎。(比如概念学习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


敲黑板!划重点

所以在进入系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我们的眼光就要着眼于数学的思维能力,除了关注计算会不会,快不快,也要关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内容和以前的那个知识是有联系的,这道题你是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做出来的,除了这样做还能怎么做,这么多方法之间哪些是可以合并的,哪些是完全不同的,


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关系:思维能力是目的,是工具,是保证,知识学习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成绩水到渠成的一个现象。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幼小衔接期间孩子的数学学习应该做哪些准备?


1对数学的集中注意力培养。

有的孩子聪明伶俐,但是上课听课不能专心,小动作不断;

有的孩子能说会道,但是做作业拖拉,速度很慢;

有的孩子活泼可爱,但是作业粗心大意,写字姿势不正确。

总之,该坐的时候坐不住,该安静的时候不能静下心来做事。而这种种表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

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常不注意细节,在学习或生活中常常粗心大意。

2、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3、别人和他说话时,他经常不注意听。

4、常常无法按时、认真地完成任务,或是做事有始无终。

5、经常逃避、厌恶、或不甘愿地从事比较花心思的任务。

6、经常丢三落四,遗失物品。

7、容易被外界刺激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最多也只有15分钟。这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通过一些小游戏,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介绍几种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供大家参考:

扑克牌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

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个游戏可锻炼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应变能力。

偷象棋游戏

还有一个深受孩子喜爱的传统游戏叫“偷象棋”。把棋子哗啦一下倒在棋盘上堆成一个堆,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将棋子一颗一颗地拿走,发出声音就算失败了。这种游戏很容易集中精神,因为孩子都有征服和获胜的欲望,他会努力做到不让棋子发出声音,从而获得成功后的快乐。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书店里有一些专门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书,如走迷宫、找不同、比大小、比长短、或者是在一大张复杂的图中找某样很微小的东西,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上的几件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一一报出来等等,既在培养他在一件事物上的注意力、持久力,也在培养他的耐心和细心。

当然这样的训练每次时间不可过长,避免孩子产生疲劳和烦躁,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或打分。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智力游戏,它们和今后的数学学习是很有关系的,举一些奥数的例子


走迷宫:对应的奥数里的解决问题策略(算术迷,倒退解题,)


找不同,比大小,比长短:对应的奥数问题是比较的思维方式(三量和差问题)(对应解题)


连一连:对应的是数学里的一一对应的思想,(鸡兔同笼、灯的开关)

纠正一个注意力的认识误区:

打游戏、看电视时的关注时间长短和注意力没有必然关系,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区域不一样,信息接收的方式不一样(被动和主动)


2对数学理性语言的培养(数学阅读):

数学学习中运用的语言和语文是明显不一样的,语言叙述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如(   ),(     ),是为了表达(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读不懂数学题的现象?因为阅读没做好


小学生经常会出现做题时字都认识,读一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知所云;或者妈妈读题会做,自己读不会做。

这就是不习惯数学的理性语言所造成。所以数学语言中有理性思维的精神,自然语言和艺术语言(音乐)中也有理性思维的精神。比如,历史和地理,实际上就是理性思维的绝佳材料,正好是小学生阶段可以深入的部分,所以,即使孩子没有到达数学的理性思维阶段(一般是11岁之后),但是,很可能他已经进入自然语言的理性思维初期阶段了。

对策:

幼小衔接期间,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包括阅读文字具有理性精神的文字,比如数学绘本,科学,地理,历史方面的书籍,纪录片。


(点击图片可以购买数学绘本并报名数学绘本阅读公开课)

孩子读不懂数学题,问题根源还可能出现在家长身上!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经常会用很幼稚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如:宝宝,我们吃饭饭,宝宝,我们回家家等等,殊不知,这些正是损害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大忌!


你家孩子老是读不懂数学题,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

你做到了和孩子交谈时语言的准确性和书面化吗?

你会对朋友,家庭人员之间关系进行准确描述吗?

你能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描述吗?


不要孩子问什么,就点对点的答什么,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混乱的,无逻辑的,是不利于他思考的。就需要家长帮助他理清一下,让学会在现有的信息面前得到所需要知道的结论。

比如让孩子帮你拿东西,你告诉他在书房靠窗的桌子上台灯的边上,这句话里打三个信息可以一口气告诉他。

3培养孩子的数学敏感度,家长一定要学会装傻!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对数学的敏感?张老师给家长支了一招:学会装傻!


孩子有数学问题了,问大人,大人立刻随口答出,就会看不到这个过程。相反,如果孩子问数学问题的时候,大人假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露出迷惑不解,苦苦思考的眼神,跟孩子对视,就能将孩子对数学未知的注意力,延长那么一会会儿,很多情况下,这么一会会儿的功夫,孩子就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了。这种做法,通过大人示范,让孩子模仿的不是知识,而是那种神情和态度,耐心一步可以让孩子把关注点从我不会做,转到我哪里不会做,是什么阻碍我,哪一个环节我不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的能力

幼小衔接的数学学习准备,家长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帮助孩子培养数学思维?请持续关注快微课,我们会继续请张晓燕老师为家长支招。


点击查阅☛幼小衔接必备的技能都在这里了!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最靠谱的幼小衔本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