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系列之:《我选我》

2017-03-13 郭初阳 快微课


前几天,网红校长怒批假课文,课长连续推送了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 和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补刀版) 。其中涉及到《爱迪生救妈妈》、《地震中的父与子》、《巨人的花园》等多篇课文。大家留言汹涌,留言区甚至已经无法添加新留言了,大家鼓励课长继续贴假课文。好,那我们就继续补刀把!


在刷爆朋友圈的几篇文章中,多次提到了郭初阳、蔡朝阳、吕栋几位老师8年前写的一本《救救孩子》,那本书目前因为出版版权等原因已经无法购买了。但是,在著名独立教师郭初阳2104年出版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中,郭老师还剖析了很多假课文!快微课经广西师大出版社和郭初阳老师本人授权,特别采编其中的内容来补刀!


别吃惊,我们的教材就是存在着这么多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6课,《我选我》,在郭初阳看来,这也是一篇表面正确、细读全是问题的课文。


为什么说表面正确?

郭初阳分析说:

“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对这件事,同学们有个认识过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说明了 这一点。但从教室里响起的一阵掌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王宁此举的认同和拥护。“我选我”,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地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戴。  

看来教材设计者,也不仅仅是定位于识字与朗读,要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的确,对小学生自我推荐勇气的培养,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文章虽然短小,但写的就是校园中的事件,贴近儿童的生活。在气氛的渲染(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出人意料的起伏(突然,王宁站起来说……),以及人称变换的新奇(我选我———王宁选他自己)等方面,很有童趣,能给小读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也有不少孩子会喜欢这篇课文,并从中吸取营养。  

但是……万事都怕这“但是”二字啊

不错,王宁是一个有勇气的孩子,在安静得有点压抑的气氛中,他站了起来,克服自己的紧张,给出清晰的回答———既肯定了李小青原来的工作,也表达了自己决心,一旦上任就打算好好干;“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一句,以儿童简单转换的思维方式,作为重要的论据,来证明自己有同样的志趣并且能够胜任———“我选我”,他的确这样尝试了;

然而问题的关键却在于:你选我吗?核心动词“选”字的精义,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倘若把班级看作一个小小的国家,劳动委员则仿佛一个行政官员。按照民主政体的做法,那么所有的成员,应当用投票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来立法和选举行政官员。什么是“选”?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心仪的竞选者投一票。  

按照选举的一般规则来看,班主任林老师的准备工作显然做得不充分,  

因为“选”的整个过程中,程序的缺失至少有三处:  

01

             

第一,关于选举这件事,林老师并没有事先通知班级成员。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林老师在几天后的班会课上突然宣布,让大家补选。其实按照正常的议事规则,班主任应当提前通知大家,劳动委员一职现在空缺,请班级的同学动议(以书面的形式提出)会议讨论;同时大家可以私下讨论合适的人选,等到正式选举那一天,竞选的几个人员,大家心中是非常清楚的了。正因为信息的遮蔽,才出现了文中描写的情况:“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真难为这些孩子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万马齐喑,这是选举的正常气氛吗?临到选举时,再来考虑候选对象,这在任何一个选举制度完善的地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02

第二,主持会议时,林老师相当于大会主席的角色,她知道全班同学事先没有充分考虑,本可以给出一段时间,让大家磋商讨论,推举适当选举人,然而她没有。她只是让大家静静地想。在一片沉默中,是不可能有信息的开放与流通的,更不可能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这样,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都会让大家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无法预知选举大致的走向,“大家都愣住了”一句,很好地说明了一个封闭的制度下,选民的惊愕心态。而目瞪口呆甚至大脑空白的选民,事实上并不能算作“选民”,更别提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自由意志了。  

03

第三,即使是在如此仓促匆忙的情况下开始选举,当有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参加竞选之后,林老师还有挽回的机会,发挥大会主席的功能,问同学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竞选者?可惜她(从“亲切地”一词,姑且假定林老师为女性)只是问:“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没有给出任何程序上的指导。在这样的局面中,无论是积极挺身的学生,还是真心鼓掌的孩子,因为缺乏了民主的真实意义,所以都沦为表演的木偶,陷在林老师全盘操控的僵硬局面中。  

                     
《我选我》作为小学教材中的老课文,多年以来全国使用,传递到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心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然而究竟是教会孩子们“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了呢;还是在缺乏竞选对象,获得更高层面绝对权威的默许,最后一致掌声通过的情形中强化了“我选我”这种不容他人置喙的威权意识呢?  

郭老师说,如果他来操作第二课时,基本字词落实,人物性格分析之后,会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1


第一个问题:你明确劳动委员的职责吗?或者可以问得更加浅显些,劳动委员是干什么的?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知道劳动委员嘛,肯定就是要劳动的!至于这一工作的职能和要求,未必了解得很清楚,而岗位职责的明确,是参加竞选和开始投票的前提。所以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从他们的理解中,渐渐总结 出劳动委员的各项职责。比如需要由他来确立教室保洁、反馈、评比等制度,安排值日生的工作日程,及时就卫生工作与班主任或学校有关部门进行 沟通;他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同时也要接受同学对他的考评,如果不能胜任, 下次竞选的时候,同学们就不会把票投给他…… 

2


第二个问题,进一步引向文本的留白,用情节的想象与填充,将原文牵引回正常的轨道。告诉孩子们———这篇文章原来很长,课文只节选了前半部分,你猜一猜,接下来的选举,还会有哪些事情发生呢?


也许林老师和王宁的对话只是被掌声打断了,他们还会继续说些什么; 也许会有第二个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自我推荐;也许会有同学推荐别的合适人选;也许林老师会宣布竞选的一些基本规则;也许参选者会被要求在简短准备后,上台发表竞选言说;也许接下来有一场全民公投;也许……


面对这巨大的打开的空白,倾听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描述,并在这描 述中熏染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该是多么美妙的课堂啊,不知道是否有哪位小学老师,愿意去作这样的尝试? 

想学习更多给分辨假课文的技能,郭初阳的书里有更多方法哦。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