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摔跤吧!爸爸》到底是狼爸将梦想强加给孩子?还是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

2017-05-29 快微课

《摔跤吧!爸爸》快下线了。再不说点啥就来不及啦。

关于这部影片,争议最大的就是:爸爸辛格到底是狼爸还是慈父?他的这种暴君式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更多家长借鉴?


前几天,独立教师、资深奶爸、图书策划人蔡朝阳老师和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涂志刚(涂涂)在蔡老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噪音”(eken_1919)中开撕,课长特别选取其中的精彩观点碰撞供大家围观。不过你们放心,两位老师撕完后很快就手拉手吃烤饺子去啦!


影片简介

一位父亲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后,开始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赢得世界级金牌,却没想到妻子只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他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灭,直到某天忽然发现,自己有两个女儿遗传了自己的天赋——和邻居男孩打架从来没输过,每次都是对方鼻青脸肿,自己像没事人一样,于是,他决定开始训练女儿。

他的妻子并不支持——在印度,有谁愿意娶个摔跤手做老婆?两人再三考虑、协商,最终决定以一年为限,两个女儿得换掉裙子、剪掉长发,按照摔跤手的标准接受训练……最终,女儿不负众望,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成功激励了印度千千万万女性……



是暴君独裁?还是天才教育?

蔡朝阳老师:父权独裁,为自己的梦想,强迫女儿练摔跤

这个电影所反映的教育观念是值得商榷的。这个片子,在各种电影网站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分。不过,你歪着脑袋想想,你难道不是因为这个电影里面渲染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价值观,跟你一直被教育被灌输的那一套价值观出奇地吻合,而给高分的吗?


这个电影在中国得到如此好评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无非印证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已经经由催眠而进入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传统鸡汤的励志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吃苦,是为了你以后好……以及,这句每个人都听过的话:现在你还不懂,爸爸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但是,这不科学。这是一个充满了父权独裁的,狂妄自大的,带着蒙昧主义色彩的电影。即便有一万个牵强的理由,比如不想让女儿14岁就嫁人啊之类的,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这位爸爸,是为他自己的摔跤梦,而逼迫两个女儿练摔跤的。

涂志刚老师:父亲不是暴君,这是个天才教育问题

我不觉得这个爸爸是暴君,因为他懂得放弃。他确实想要儿子,好继承自己的梦想。但在四个女儿来了之后,他收起金牌,事实上放弃了这一切。


假设他有一个儿子,却像侄子一样弱不禁风,他会坚持那个梦想吗?我认为他同样不会,因为他是个专业人士,知道怎样的人才适合摔跤运动。事实上,他让女儿去练摔跤,不是因为疯狂,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两个女儿可能的天才。同样,他没有让小女儿练摔跤,倒是陪着她背诵英语单词。他用了强大的父性威权去训练两个女儿,那么这种威权有边界吗?有,一年。他说,一年之后如果证明我错了,就永远放弃。


这里的错,包含两种可能,第一是他的女儿没有天才,不合适练摔跤,第二是她们不愿意,因为不愿意,就没法真正成为高手。那么他需要确定她们的天才,还要给自己的女儿找到内在的驱动力。


击倒一个男陪练取笑他是假把式的快感,一个权威父亲的赞赏,以及,吉塔第一场比赛失败之后的安慰,都是他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给孩子内在驱动的努力。有可能,一个在一年之后孩子们认同这项运动的镜头,在政治上会更正确,但艺术家可以选择不说出这句话。当吉塔用自己的摔跤击败父亲的时候,她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与理解已经清清楚楚。


发散一点说,这里牵涉到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日常家庭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天才教育问题。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可能有天才,不是你认为有就有,而是至少全国冠军这个级别的专业认证认为孩子有,这时候应该怎样教育?这个爸爸看似暴力和严厉,其实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呵护和发展了孩子的专业热情与可能性。



父亲的指导到底专业不专业?

蔡朝阳老师:农夫父亲不专业

当然这位父亲曾是全国冠军,但是,过去那么多年,他那一套老经验,又怎么能和国家体育学院的专业教练比呢?怎么跟得上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呢。这就相当于是民科,和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对比啊,怎么可能呢?我对此高度怀疑,并认为这就是电影里蒙昧主义最严重的地方。一个边远山区的中年男人,没有互联网,甚至开始连电话也没有,完全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竟可以指导女儿在赛场上的世界级比赛。这个导向很不对,是导向蒙昧主义。

 

我不懂摔跤怎么样,但是我知道欧洲足球联赛的教练是怎么弄的,大数据啊,现代体育理论啊,先进的技战术和打法啊,以及,对一个运动员身体状况的精确了解啊,这都是很专业,很科学的事情。一个农夫,在录像厅看了一晚上视频,就可以来指手画脚,成为世界冠军的指导者?尤其是片中对国家队教练的丑化,我觉得这里有蒙昧与文明的对立。当然可以有个案,有偶然,但作为一种价值导向,这样的蒙昧主义是值得警惕的。

涂涂老师:父亲是专业的

需要指出这个农夫是个专业人士,他不仅仅是曾经的全国冠军,还在地方上参与摔跤教育,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作为教练,他熟悉自己的选手,确定他们的天才。而官僚系统里面,既有优秀的专业教练,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庸才,遇到怎样的教练完全靠运气。


更何况,即便最专业的教练,还有一个和运动员的匹配问题。在爸爸那里,他的女儿是特殊的一个,是摔跤的天才,他们之间有十年训练的理解和默契,那么,他能给自己的女儿最恰当的指导,是符合专业精神的。相反,体制化的训练体系,反倒经常给运动员带来伤害,这样的例子我们这里不要太多了。


如果没拿金牌,父亲还会为女儿骄傲吗

蔡朝阳老师:父亲是狼爸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在英联邦运动会的摔跤决赛之前,爸爸跟女儿说,如果你是亚军,你会被遗忘。第二个细节是女儿拿到了金牌之后,爸爸说,女儿,你是我的骄傲。

 

我的疑惑在于,第一,你是享受摔跤这一运动呢,还是仅仅为了夺取一块金牌?当然,这个细节我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金牌是一种承认,毕竟,人还是要追求卓越的嘛。功利的讲,尽管银牌也是承认,但我们只记得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却不记得第二个踏上月球的人吧。但我始终遗憾的是,整部电影,爸爸都没有关心并询问过一句:孩子,你真的享受这一运动吗?

 

但第二个疑惑更加强烈,女儿拿了世界冠军,这个时候,这位父亲才有史以来第一次说出了这句话:女儿,你是我的骄傲。但我的质疑就是,如果你的女儿没有成为世界冠军,你还会为她骄傲吗?

涂志刚老师:父亲是教女儿独立、抵抗这个权威的世界

父亲说,你是我的骄傲,当然骄傲金牌,更骄傲于吉塔自己选择了怎么去打比赛。金牌很重要,因为竞技体育的享受,就是击败强大的对手。但相比于金牌,发现自我和支撑起自我,更重要。支撑起自我之后,能为世界做点什么,更重要。


爸爸说,你为那两个小女孩,千千万万小女孩,赢得金牌,给她们快乐和梦想,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父亲,一直在努力教自己的孩子独立,教她懂得抵抗这个威权的世界,也教自己的孩子尊重土地,爱那个由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构成的印度。所以他不是暴君,不是狼爸,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父亲的威权问题

蔡朝阳老师:家长专制的父权

除了蒙昧主义,还有家长专制的父权。表现在对女儿长发的去留上。在影片中,长发是个最有象征性的物件,这是是否服从父权的象征。少年时,屈服于父权的强力,而被迫剪去,忍受被嘲笑。进了国家运动学院后,在队友的影响下,大女儿开始变得追寻潮流了,但我认为这是女儿的权利。养长头发和涂指甲油,这跟摔跤技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恰恰是大女儿自我发现的开端。也就是说,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女儿才第一次发现了自我,而不仅仅是爸爸的摔跤工具。但可惜,不久,由于一系列的失败,她最终倒向了一向以来所依赖的父权。这后一次,父权没有用强力,但父权加强了其存在感。

 

纵观整个电影,爸爸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爸爸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有金口玉言的能耐。即便女儿摔倒了爸爸,实现了精神弑父的过程,但最后还是要向爸爸认错,最后还是爸爸的权威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即是说,这个电影跟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完全不一样。《三傻》颂扬了个人自由,而《摔跤》,强化了父权意识。何其矛盾乃尔。

涂志刚老师:父亲可以有威权

我觉得,父亲也可以有威权,前提是这个威权有边界。事实上,成人怎么可能对儿童没有威权呢,关键是自我对这个威权的控制,以及,成人礼之后的放手。


父亲在吉塔进入体育学院之后,再也没有主动介入这个孩子的训练与比赛与生活,不正是一种放手吗?哪怕被女儿击倒,哪怕女儿一次次失败,他也选择一声不吭。吉塔击倒父亲,当然是一种精神上的弑父,是一种象征。但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成长,因为她只是引入了一个外界的权威,来击倒之前的权威。


真正的成长仪式,是父亲这个精神支柱不在场时候的决赛。攻和守是一个战术选择,听父亲的还是听教练的,是一个戏剧冲突。父亲最终教会吉塔的,是在赛场上自己做决定。


在教育层面,我真正觉得遗憾的,是二女儿巴比塔,她一直活在姐姐的影子里,甚至没有得到父亲足够的注视。可能正因为如此,她选择了忠于父亲的方法,她可以赢得一场场的比赛,但她的自我觉醒之路,又会是怎样的呢。是啊,不该无视孩子的哭泣,剪掉她们的头发,那一刻,有一些东西被打碎了。但生命,有时候就是要你做出选择啊。无论选择攻或者守,都可能是不对的,你只能为你的每一次选择,承担后果。


爸爸是个勇敢的人,他也教会了孩子勇敢,这很好啊。可能有一点前现代,这个爸爸也缺少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但这并不指向蒙昧。具体来说,估计没有人会看了这个电影就去剪孩子的头发,但勇敢和对勇敢的传承,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如何与孩子讨论这部电影?

蔡朝阳老师:我这样和儿子聊《摔跤吧!爸爸》

当然,其实在评价这个电影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到印度的社会现实,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了解了大多数印度女性的人生命运,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对印度尚不平等的女性的重要价值。就这一点社会意义而言,我们确实可以从这位父亲的立场,去理解那些逼迫是为了什么。


电影看完,我百感交集、矛盾重重,跟菜虫(蔡老师的儿子)走出影院,跟他说了四点:


1、印度的女孩子14岁就要嫁人,这个时候相当于你还在读初一。所以这个励志的片子,带给了印度的穷苦孩子以极大的感动和动力。这是必须肯定的。


2、要在某一个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艰苦的努力的,但首先是你自己必须喜欢这一事情,享受这一过程。


3、爸爸不会强迫你去实现爸爸未竟的理想。爸爸的理想,爸爸自己会去实现,而你,有你自己的任务要去完成。你在追寻自己的理想的时候,爸爸也会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


4、不管你将来成有没有成就,不管你是否成为冠军,是否能拿金牌,你始终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最后还有一点没说,但有必要写出来,因为育儿是一个互相建构,彼此塑造的过程。孩子诚然被父母所塑造,孩子也同时重塑了父母。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不是赐予了孩子什么美妙的前程,而是,因为有孩子,才有了重新的自我发现的可能。至于孩子将来的成就,看他自己的内力觉醒了。


怎么样?看完两位老师的这场电影辩论会,你支持谁?你的观点又是什么?咱们留言区见!

文章最后,为您推荐

阿米尔·汗的其他经典作品,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

 

☞ 向填鸭式教育宣战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


“即使是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

 

附上播放链接: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20618/f0faf21d5f12f65e.html

 

 

☞ 要打破对特殊人群偏见的

《地球上的星星》


“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耕种土地的时候,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

 

附上播放链接:

http://www.iqiyi.com/w_19rrbrrtu1.html

 

☞ 拷问宗教禁忌话题的

《我的个神啊》


“你说你们是神的子民,可是,当一个孩子遇到困难,去求爸爸帮助的时候,爸爸会让你先建一所庙,再来帮助你么?”

 

附上播放链接:

http://www.iqiyi.com/v_19rrog5754.html?vfm=2008_aldbd


图文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蔡朝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噪音”(eken_1919)两篇文章《如果你的女儿没拿金牌?》;《这不是一个狼爸的样板,而是一个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案例》内观点。完整文章请进入蔡老师的公众号内阅读。


今年暑假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书,学习受益终身的读写技能!

都市快报创意读写夏令营集结顶级名师给你阅读力量

部分年级已满,仅剩少量名额……

点击蓝字查询

快报创意读写夏令营,点我报名


- 精华帖 -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 孩子12年学习生涯有3个转折点,80%家长错过!

☞ 杨绛生前是怎么定义好家教的?(免费领取20集有声书《我们仨》)

☞ 这几件事学校教不了,还得靠家长!

☞ 孩子,我也知道你很累,但别人都在飞…


国内顶级名师支持的教育自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孩子教育少走弯路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创意读写名师夏令营……

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