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读: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伟人吗 ——一起读《孔子的故事》
暑假快到,又到了孩子们可以尽情阅读的日子。接下里的时间,快微课将陆续推出【跟着名师读经典】栏目,邀请国内顶级名师带领你去经典好书的文字里“出生入死”,学习深度阅读、在阅读中发现、思考……
今天,请出我们小语界的男神级老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
今天跟着蒋老师共读《孔子的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有一次,我和七八个大人一起看《孔子的故事》,看完之后我们就一起聊天。如果引导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我们该提什么问题?我清楚记得有一个人的问题“鹤立鸡群”,像一块磁铁立刻把我们的注意力吸附在一起。虽然,我觉得“鹤立鸡群”这个词并不准确,当时我还不能判断他所提的这个问题的意义,谁的问题是“鹤”?谁的问题是“鸡”?还很难判断。只是因为与众不同就引人注目。
我们问什么问题呢?——孔子的父母是谁?孔子的伟大在哪里?他为什么会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问题是什么?——你相信这本书所说的是事实吗?你觉得孔子是伟人吗?
这次讨论发生在2007年,提出后面两个问题的是美国人,职业是律师,精瘦精瘦、吃素,目光炯炯地盯着我们。必须坦诚我看到这两个问题的心路历程,细想之后,我被这两个问题震撼了,我有些着迷。
这两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生僻词汇,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可以这样问。它在提醒我,作为一个读者,在看传记时,应该有怎么样的立场。
孔子
子
故
事
你相信这本书所说的是事实吗?
这本书的作者李长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教授。李教授写这本书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2400多年。李长之不可能采访,也不可能对谈。2400多年遥远到事实都被隔离成传说,你何以相信这本书所说的是事实?
况且,现代人写名人故事为了增加可看性,都热衷于“戏说”。什么戏说乾隆,什么某朝那些事儿,有些瞎编乱造到狗血。你怎么就相信李长之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呢?如果你相信这本书所写的是事实,那么另一个问题紧随而来,书里面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本孔子小传是求真的呢?
然后有一个细节就突显出来了:《孔子的故事》几乎每一页都有相关的脚注。整本书也就7万多字,但脚注多达239条。引用的书籍有几十种之多:《论语》、《左传》、《史记》、《春秋公羊传》《孔子家语》、《孟子》、《韩非子》、《墨子》……李长之先生把有关孔子的所有史料都翻遍了,书里重要的话,例如孔子说的话,孔子做的事,都言必有据,不是想当然的。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作为一个读者不要简单地相信,不要一味地接受,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思考。当你认同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又忍不住怀疑了,引用了很多史料的传记就是可信的吗?如果所引用的资料的本身就出问题了呢?例如《史记》《孔子世家》,虽然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写作年代离孔子要近很多,但也有300多年。这里面很多都是司马迁的猜测和判断,他写的孔子就是真实的孔子吗?
而且《论语》并不是孔子的专著而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具体到哪段话是孔子什么时候说的,哪段话是孔子说的,哪段话是弟子说的,后人有时很难判断。即使明确是孔子所说的话,后人理解起来也有差异。同样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的人理解为:学习的知识经常复习是学习之乐;有的人理解为:学习能经常践行实践是很快乐的;有的人理解为:学问主张如果更能够被时代接受,这也是很快乐的。到底哪一种理解更接近孔子的原意,我们也没有机会向孔子求证了。
所以,即使李长之写得这么严肃、严谨、一丝不苟,书名最终还是《孔子的故事》。题目告诉我们尽管李长之在还原真实的孔子这件事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记叙的也只是他理解当中的孔子。
孔子
子
故
事
孔子是一个伟人吗?
孔子是一个伟人,在我的印象当中这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孔子都不是伟人,那谁还能被称作伟人呢?
但我现在特别喜欢“孔子是一个伟人吗?”这个问题,我并不是要把伟人拉下神坛,并不是想怀疑一切。
这个问题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要努力去了解一个人的真精神。一个人无条件的盲信一个人的伟大,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看到一个塑像就下跪,也会在别人的影响下,最快速度地把伟人踩在脚下。五四时期,就有很多人跟着大喊:打倒孔家店!
这个问题其实在提醒我们,伟人也是有缺点的。比方说,孔子对于做官似乎太过强烈的兴趣。他的一生除了当老师收弟子外,主要是在奔走做官。其实也在训练弟子怎么做官?有时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他会发表一些前后矛盾的言论。比如鲁国的公山不狃,邀请孔子辅助他。孔子原来讲过君王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这样的话,而公山不狃犯上作乱,臣子不像臣子,按理说要严词拒绝,但是孔子动摇了,而且用想建设一个新的东周王朝这样的话来作为借口。再例如,孔子非常轻视劳作,樊迟想和孔子学种田,学习种蔬菜。换做现在,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农业专家,想过一种农民的生活,是值得欣赏、鼓励、敬佩的,但孔子直接骂樊迟下贱,骂得还挺难听。
现在的人,通过《孔子的故事》去看待2000多年前的孔子,我们真的还有很多话要说。孔子为什么提倡繁文缛节?孔子竟然认为人有阶层之分,孔子很多地方有些迷信,他对于“命”有太多矛盾的时候。
所以,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李长之自己在书里面也不回避发表自己对孔子的看法了。在书里有一些这样的话:关怀政治和热衷功名是两回事,但是孔子往往对这两种事是不大分的清楚的。李长之愿意这样写,恰恰是这本传记的价值所在。他是在写一个人,而不是在刻意塑造一个神。任何一个伟人都有吃喝拉撒,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都有行为上的怪癖,思想上的局限。
如此的孔子还是一个伟人吗?李长之是在写一个伟人吗?这样的问题的带领下,对于孔子的分析就越来越有意思了。
往期共读:
名师领读:跟着蒋军晶一起读《草房子》——我们都有一个想哭又想笑的人生
- END -
回复“快微课”,会有更多惊喜内容!
今年暑假,
跟着顶级名师带学习深度阅读
和立竿见影的写作技巧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本文部分内容联合转自:有一间读写教室,已获得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