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片《风味人间》里,竟藏着孩子写好作文的秘籍?

课长 快微课 2020-09-21


时隔四年,由《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及原班人马推出的全新美食盛宴《风味人间》,截止到目前,点击率已经破五个亿,豆瓣评分高达9.4。

“山海之间”、“落地生根”、“肴变万千”、“万家灯火”等等,一共8集的纪录片从多种角度探索和解读食物背后的人文历史。

应该说,和当年《舌尖上的中国》比起来,《风味人间》都略胜一筹,从画面到文案,视频里的每一帧都是堪称视听享受——


抱着零食,看《风味人间》,已经成了很多人周日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教科书级的美食描写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么优秀的美食纪录片,相信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看。但是,你是否发现,这部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大片里,竟然藏着孩子写好作文的秘诀呢?

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在他《作文九问》一书里写到:

很多同学说,写作文老是写不好,特别是描写一种物品的时候,写不出特点。但是,如果孩子能学会把食物的美味写出来,这个毛病自然就能治好了。(按下面二维码可购买此书)


然而,写好美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先来看看《风味人间》里那些神一样的美食描写吧。


🦀写秃黄油:


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唯有一壶浓茶,才能将这满腔的肥甘,化解于无形。


🍲写臭豆腐:


“香“和”臭”,分明是两个敌对的反义词,一旦达到“奇臭”和“异香”的微妙临界点,坚硬的次元壁被瞬间击穿,让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写皮蛋的腌制过程:


蛋的内部正在经历一场不亚于宇宙大爆炸的蛋白质分解与重组,凝固、褐变、结晶。30天后,蛋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奇特的色泽、又滑又黏的口感,略带刺鼻的气味、是中国人独享的美食体验


这是教科书级的美食描写。鸡娃的妈妈们不要放过它。


特级教师告诉你

写好美食作文的密码


如何才能像《风味人间》一样,把美食写得让人垂涎欲滴呢?曾经,有网友根据《舌尖上的中国》总结出搞笑的“舌尖体”。

比如写“嗑瓜子”:“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

导演陈晓卿也说过:舌尖体解说词,是有密码的,有才的网友已经打开了这个密码。

和网友的搞怪玩笑不同,特级教师将军晶老师在他的《作文九问》一书里介绍的美食写作方法,是认真的,下面这些方法,就是教孩子们如何把写好美食,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触类旁通,从中找到写好一样物品特点的写作方法。下周观看《风味人间》请别忘记带上这份秘籍哦!


秘籍一:“一样一样写过去”


蒋老师说,写美食跟写事情是一样的,事情一件一件写,美食怎么写呢?可以把材料一样一样写过去。

在《风味人间》的解说词里,这样的写作方法是比比皆是啊:比如第一集中关于秃黄油的一段描写:




大闸蟹,是美食爱好者们一年一季的等待,也让江南厨师们动足了脑筋,最极致的成果就是只取蟹膏、蟹黄的秃黄油。今天美食家手中的秃黄油蟹,蟹壳也有妙用。低温熬制吴茱萸籽实,生姜去腥提鲜。蟹油浸润膏黄,只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加姜丝、香醋,耐心搅拌,让每一颗米粒都被膏黄包裹,趁热,一时异香满口!唯有一壶浓茶,才能将这满腔的肥甘,化解于无形。


蒋老师说的“一样一样写过去”,就是先搞清楚道菜的食材种类,然后一样一样写过去就行了:蟹壳、蟹黄、蟹膏、盐、鱼露、姜丝、香醋、米粒……是不是很简单呢?


秘籍二:“多用颜色”




比如,写皮蛋:凝固、褐变、结晶。30天后,蛋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奇特的色泽、又滑又黏的口感……


写哈萨克族的马肉肠“第二天,冬肉在烟火气中苏醒,均匀脱水,表层缓慢转变为焦糖色,由表及里凝敛风味,悄然出香。”

这里“多用颜色”的写作方法恰好与我们中国菜肴的“色香味俱全”的特点不谋而合。你看,色竟然是中国菜最重要的。毕竟有“色”才会有胃口嘛。小朋友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上更多颜色,比如翠绿的香葱、晶莹剔透的粉丝、焦糖色的烤肉、雪白的米饭、馒头……等等。多用颜色词汇,一定是可以让你的作文立竿见影地活色生香起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注意多积累这方面的词汇。


秘籍:“让味道动起来”



写奶桶肉:“带皮焖烤的羊肉汁水丰盈,并带有独特的炙烤香,极致的味觉体验在羊胸口。刀锋过处,张力十足的油脂影刃绽开,绵密浓烈,余香满口。”

写西北人爱吃的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配上油泼辣子、韭菜,尤其那一勺酸楚动人的浆水,酸辣辛香,让熟悉它的西北人口舌生津。”



蒋老师说的,所谓“让味道动起来”,就是把味道经过的人体部位当作“运动场”,夸大味道“游历”的过程。这是把美食写出彩的又一个妙招!


秘籍四:“用上比较”



写臭豆腐:难以名状的味道直冲鼻腔,有人避之不及、有人甘之若饴。只需架起油锅,自然会有人寻味而来。一口油锅霉苋菜梗的卤水,是老绍兴人的命。鲜嫩洁白的豆腐,仅仅一夜时间,小清新就会变成重口味,“香“和”臭”,分明是两个敌对的反义词,一旦达到“奇臭”和“异香”的微妙临界点,坚硬的次元壁被瞬间击穿,让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写土豆泥:“黄土高原上的土豆魔术,没有任何添加,反复捶打,支链淀粉不断拉伸,控制时间与力道,获得恰到好处的交联,产生普通土豆泥无法比肩的韧糯口感。”




发现了吗?所谓“用上比较”,就是将这种食物的样子、味道等与其它食物比,如,小清新和重口味、香和臭,黄土高原的土豆泥和普通土豆比,一比就比出食物的特点了。这样你还愁写不出事物的特点吗?


蒋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方法其实早就被很多善于写美食的中国作家运用在他们的作品里了:张爱玲、老舍、汪曾祺……他们在写美食时都用上了前面所提的那些方法,只不过他们用得更熟练,这里举几个例子。


张海迪:清蒸带鱼


“在火车上,妈妈从不买饭吃,她总是在家里就准备好了路上的饭。妈妈吃馒头夹咸菜,用一只缸子喝列车员送的开水。我也是吃馒头,可是我不夹咸菜,妈妈要我吃装在玻璃瓶里的带鱼或是肉末炒雪里蕻。更多的时候妈妈让我吃带鱼,鱼是妈妈自己做的,那是清蒸带鱼,透过玻璃瓶可以看见银色的鱼块上洒着嫩黄的姜片儿和绿莹莹的葱丝儿。”


看,张海迪用的不就是“一样样写过去”和“多用颜色”的方法吗?只不过张海迪写得简洁又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菜肴背后的情感,她的写作是有温度的。

老舍  《骆驼祥子》:“吃豆腐花”

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这是老舍的《骆驼祥子》选段。老舍用了哪些方法写豆腐花?有“一样一样写过去”,有“多用颜色”,有这“让味道动起来”。只不过老舍这些方法用得自然恰当,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碗豆腐花对于祥子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来说,是难得的享受,他的写作是有深度的。


汪曾祺:“番茄炒蛋”

 

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蒋老师分析说:汪曾祺在这段话里主要用得是“多用比较”,只不过他用的比较充满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有幽默感,一般人想不到而已。但方法就是那个方法。

金庸《射雕英雄传》

“黄蓉的菜”

说到这里,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你看,金庸用的方法是什么?是“一样一样写过去”,是“多用颜色”。金庸语言简洁、串联自然,很有画面感。


怎么样?本周再刷新的一集风味人间,是不是该带上这份关于写美食的写作秘籍呢?


【近期热点推荐阅读】

↓↓↓

➣ 当妈后,姐蹲的不是马桶,是自由!

➣ 三年级成绩梯次下滑,根源竟是6岁前忽略了这4件事!

➣ 浙大教授:基因编辑婴儿在今天不可原谅!贺建奎最新回应:坚信伦理站在我们一边

➣ 别再让家族群里的“偏方”祸害你家孩子!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本文由快微课编辑撰写。

参考资料来源:腾讯视频《风味人间》;蒋军晶《作文九问》;微信公众号:有一间读写教室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