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千万的老破小学区房,无法安放孩子的未来

十一姐 快微课 2023-03-11

这两天,关于学区房的话题又沸沸扬扬。

杭州媒体曝出:23㎡老平房单价近10万/㎡,看房人数一天10多组!房产中介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这套房子是近期杭州九年一贯制重点名校保俶塔实验学校总价最低的学区房。位于市中心的一套23㎡的老平房,挂牌价230万!”

在公民同招的大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区房受到家长热切关注。这是一套什么神仙房子呢?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力!👇戳视频看房


△视频:滕一韬


很难想象,这么破的房子单价近10万了!


杭州这套房尚未成交,但是,北京的天价老破小学区房却是真金白银的成交了。

北京一位家长曾花1200万元买下了这里一套39平方米的地下室,每平米单价超30万元,轰动一时。在今年5月4日到5日中午这36小时内,丰汇园已经成交了3套千万元级老破小学区房,最高单价超过25万元/平方米。小长假这几天,宏庙小学学区每天的房屋成交量在8-10套。


这一波学区房行情,跟4月30日北京西城区教委发布的一则新规有关:从今年7月31日起,北京西城区也要实施多校划片了。在此之前,西城是北京最后一个未实行多校划片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如果在7月31日之前在西城买房落户,还有机会上对口的名校。这最后上车的机会,令一大批焦虑的家长在“五一”期间奔向了西城各个重点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中介。

看着几近疯狂的学区房,想起一部电影:《学区房72小时》: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

(戳视频观看预告,腾讯视频里有电影完整版,需充会员看)

学区房,折腾的就是中产家庭


电影里的主角傅重,是一个大学教授,在上海有套两室一厅、一辆车,算是中产阶层。

他开车上班,音响打开,放的是给女儿听的英文儿歌;

在家一边做饭,一边跟女儿说英语;

接送女儿去各种补习班:英语、钢琴、跆拳道、书法……

孩子上补习班的时候,坐在教室外面的凳子上睡着了。

 

  

这是很多中产家庭的写照: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家人所有的金钱、资源、时间,都贡献给了孩子的教育。

而学区房,折腾的就是中产家庭。 

真正的有钱人不需要学区房,而对于生存还是第一需求的人群来说,学区房太奢侈了,不敢想。 

只有不上不下的中产家庭,买学区房,很痛苦;不买,也很痛苦。

就像电影里说的:赢在起跑线,不是对所有小朋友的,是对中层或者中下层小朋友的。学区房,就是阶层的敲门砖和保险栓。

这就是傅重打算卖房换学区房的原因。 

在他眼里,和最好的小学对口的,才叫学区房。

他看上的是老牌市重点,校友录上都是社会名流,而自己家对口的“菜场小学”,是“不入流的孩子”才去的。

      

不买,从来不是选择

 

中介带傅重去看了一套学区房。

1924年的里弄,没有电梯,要穿过狭窄的木制楼梯,气喘吁吁地爬到顶。没有停车场,车子得停到旁边的商务楼,一个月1500元。

窗口朝南已经算是很好的户型了。有一个这样的老虎天窗,能看到对面小学的操场,就是景观房。


这套30个平方的老破小,360万,房东要求全款。傅重二话不说就下了定金,比买菜还干脆。没想到房东又跳价40万,最终400万成交。 

在上海,这样的情节,13万一平米的价格,一点没有夸张。 

事实上,现在的北上广,掏空千万身家买一套学区房太常见了;苏州、温州的学区房,价格高的也站上了8万。

               

几个月前,杭州西湖边有一套60多平米的85年的学区房,经过32个人157轮的竞价,最终490万成交。

        

          

而总价低的“老破小”,一直是非常抢手的稀缺货。

去年7月,北京西城区德胜学区一套12平方米的“老破小”,成交价360万,每平米高达30万。

为什么呢?

因为在北京西城区,随便一套60平方的楼房,都得上千万。所以,这种低总价的“老破小”,就算是没法住人,你想买还买不到。

甚至有消息说,因为一个四合院学区房的过道可以落户,有人花200万买了个过道。

而且,这样的房子,中介一般都握在手里,不会拿出来展示。有些房子被中介事先压了“大定”跟房东买断,至于最后成交价多少,那是中介的事,赚的是其中的差价。

所以,在电影里,要不是这个中介是傅重从小住一起的老邻居,他又哪里能买到这套“老破小”呢? 

这就是为什么买了房,傅重还得给中介塞红包。

在北上广,每年都会有一批像傅重这样的“候鸟家庭”,通过买学区房,从教育的洼区,迁徙到高地。 

很多家长苦笑着说自己是楷模,花1000万买80年代的老破小住上12年,等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也老了,十年后又轮到孩子买老破小。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买了几百万的房子,却从来没有住过,一直在流离失所。 

房子住不了人,所以孩子上学十几年,就得租房十几年。很多人自嘲:“有房子,却没有家”。

但尽管这样,不买,却从来不是选择。

升学率摆在那里,没有人敢拿孩子的明天赌一把。在他们眼里,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剩下的是命运的安排。 

越来越像一场赌博


在电影的最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经历重重波折,终于办好房产交易的傅重,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下半年,这套房子要开始动迁,不再是市重点的学区房了。

       

而在现实中,买学区房,也越来越像一场赌博。

2014年的教改,取消了“条子生”、“共建生”,出台“就近入学”方案。上学的门槛,从一张条子,变成了一套房子,就是从那时起,催生了学区房的热度。 

接着,小升初里的9年一贯制直升,"渣小对牛中",把学区房纯小学的概念,又扩大到了中学。像北京西城区的宏庙小学,以前算不上牛校,后来因为直升了实验中学,学区房暴涨,一个月一个价,从6万一直涨到了16万。 

2018年,教育部在多个城市试行多校划片,一个小区不再直对一个学校,而是对应多个学校。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给学区房降温,却也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确实有一些学区房价下跌。

但一些本来不好的学区,因为有了摇号资格,房价却又上涨。



短短几年时间里,家长的心情换了一轮又一轮。 

不着急买房的家庭还可以选择观望。但对于像傅重这样,孩子明年就要上学的家庭来说,学区房就是火烧眉毛的刚需,只能拿着一辈子的收入,孤注一掷,进行一场“百万豪赌”。

他们必须面对的是:举全家之力买到的这套房子,只买到了摇号资格。甚至可能因为片区的改变,变得住又住不了、卖又卖不掉。 

他们必须选择的是:到底是赌博,拼一所名校;还是求稳,选择风险最小、综合实力最平均的地段。 

学区房的路上没有了“一定”,只有“无限可能”。花了上千万,却依然无法安放孩子的未来。

因为学区房政策的多变,甚至催生了学区房咨询专家的职业,收费几万块,为家长做买房参考,但是风险,还得家长自己背。


家长付出的底线在哪里?

 

关于学区房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我们已经谈论得太多了。 

国家在做很多尝试,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缓慢的“巨轮掉头“的过程。 

其实,讨论要不要买学区房,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家庭的资源不同、承受力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但我想,有两个问题,却是每一个家庭必须思考清楚的: 

到底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怎么样的人,你才能接受?

这个家庭,为孩子教育付出的底线,在哪里?

 

       

我们总是被很多焦虑的数字裹挟着: 

中考分流,50%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

985大学录取率低于5%,211大学录取率低于14%,前0.03%的孩子才能进入清华北大。

但是,在金字塔尖背后的数字,或许没有那么糟糕: 

比如说,在北京,70%多的孩子,可以考上本科。 

比如,中国蓝领工人的年薪,在41年里增长了150倍。很多蓝领职业的收入,并不输给大学毕业生,像汽车修理工,月薪可以达到1万多元。 

只是,这样的生活,对家长来说,够不够好?到底是孩子“输不起”,还是家长“太想赢”?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给“朋友圈”养孩子。

和每一个父母一样,我也想尽我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来。 

但是,像电影里的傅重一家,给了孩子学区房,却给不了孩子笑容。夫妻之间,只有殚精竭虑、压力重重的沉默。这样,真的能给孩子完美的未来吗?

       

国际教育、素质教育、创造力……我承认,这些词汇确实很蛊惑人,我也心痒痒。但学校教育里缺失的,一个用心的家长可以去弥补;而家庭里缺失的,再名牌的学校也还不回来。

起跑线,并不是只有一种——教育的起跑线。幸福的起跑线,我们就不要了吗? 

我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必须接受的是: 

教育,不是“公平”,而是“取舍”;

教育,也没有“最好”,只有“对我们最好”。


——END——



孩子千万别戴这种口罩上学!损害不可逆!扩转周知

鲍毓明连发十问喊冤!网友怒了……

朋友圈野果刷屏,有孩子却因误食昏迷……路边野果别乱吃!扩转

被这些大咖青年照帅到了!

复课半月,多名学生跑步猝死:这件事刻不容缓!扩转!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帝呱呱星球,转载已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