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亿,一次!1.31亿,两次!1.31亿,最后一次!”
北京时间12月2日0时20分,800多年前在衢州写就的朱敦儒书法作品《暌索帖》(注:睽[kuí]),在中国嘉德2020秋拍中,以1.3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5065亿元成交。
据了解,《暌索帖》尺寸仅为34.5*46.2厘米,全文不过100余字。新中国成立前,《暌索帖》由收藏者带往海外,1996年还曾被纽约佳士得拍卖。如今,这通朱敦儒书札在海外飘零了大半个世纪后,终于回归本土。业内人士透露,本次交易为委托购买,目前尚未知晓买家身份。
朱敦儒(1081-1159)是两宋之际有“朝野之望”的文坛巨擘,他学问博洽,擅长诗文词赋金石书画,有“中州遗老,百年一人”之美誉。靖康之变,国破家亡,他颠沛流离历尽艰危,辗转于江苏、浙江、两广一带,目睹河山残破,生灵涂炭,他用诗词写出时势的苦难和心中的凄凉,作品每多黍离之悲,家国之痛。他的词风,被当时人称为“希真体”,被辛弃疾、元好问等效仿。《暌索帖》是朱敦儒在浙江衢州时写给友人“益谦”的一封信札。《暌索帖》内容如下:
敦儒再拜:益谦提宫郎中亲友。暌索岁月如此,彼此患难之余,徒勤怀想。夏暑方盛,伏惟尊履万祺。
敦儒昨蒙误恩,今已到官。力小任重,增以愧惧。才到,尘劳纷集,应接不暇,神疲力勚,如沉浮波浪中,不知身之为谁也。拨冗作启,不展万一。
昨晚次一到三衢,款晤有期,唯冀尽珍重理。不宣。敦儒再拜上,益谦郎中亲友坐下。
十四日。
朱敦儒行草传世墨迹共有三件,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尘劳帖》、上海博物馆藏朱敦儒写在米友仁《潇湘图卷》后的题跋,《暌索帖》为市场仅见的一件。此外,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定武兰亭拓本后朱敦儒题跋,为其仅见的存世小楷。《暌索帖》不仅是现存朱敦儒墨迹中书写最为精彩的一件,更是尺幅最大、字数最多、面貌最典型的一件。宋人书信,有一定的格式规范。观上文可知,《暌索帖》中有较准确时间和明确人物。“暌索”意为离散、分离。朱敦儒在向友人“益谦”表达了多时不见的怀念之后,较详细的报导了自己的近况,说自己蒙皇帝错爱,已在本年盛暑冒酷热到了任所。公事加上应酬忙活了几天,昨晚已到了衢州。估计很快就能与朋友见面。△定武兰亭拓本后朱敦儒题跋( 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
据业内专家初步考定,《暌索帖》的书写年代为绍兴十五年(1145)六月十四日,这一年朱敦儒65岁。
拍卖前的朱敦儒《暌索帖》鉴赏会上,有专家学者指出,在《宋代仙严题名石刻》中有“范仲熊益谦仲彪炳文”。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载:“绍兴四年(1134)十月二十一日丙申,范仲熊叙右承事郎,仲熊始坐明受中为郎,远谪,至是,刑部引赦,乞叙右通直郎与差遣。赵鼎以仲熊联姻,特降五官。”而朱熹《晦庵集》卷八十一《书张氏所刻潜虚图后》载:“绍兴己巳(1149),洛人范仲彪炳文避章杰之祸,自信安来客崇安,予得从之游。””南宋伊始,定都临安,大批贤达名士跟随宋高宗渡江南下,移居江浙一带。宋朝著名史学家范沖、南宋名相赵鼎等都曾辗转移居衢州。据赵鼎墓志记载,范沖儿子范仲彪、范仲歧皆为赵鼎的女婿。公元1147年,宰相赵鼎绝食而亡,归葬常山,衢州知州章杰因其祖父章惇与赵鼎有旧怨,故对其家人加以谋害。公元1149年后,范仲彪才避居崇安。“因此,有专家学者推论,‘益谦’是范仲熊的字,而范仲熊是范仲彪的哥哥,也不无道理。”常山县文联主席王有军对范沖、赵鼎生平事迹多有考究,在他看来,《暌索帖》的书法艺术价值毋庸置疑,其背后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及重要学术、人文价值也应得到进一步探索,“彼时,朱敦儒在衢州写下《暌索帖》,抒发其为官心境。而在近九百年后,《暌索帖》又将范仲熊重新带入大众和学者的视野。”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读者可以参考记者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大家都关注
来源:天目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越 通讯员 徐聪琳)、掌上衢州
编辑:郑莹欢
不说了,小编去练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