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BB会大规模流行吗?开放入境后会引发第二轮感染吗?春运会导致感染高峰吗?专家回应

浙江在线 2023-01-15


今天(1月8日)起,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目前全国新冠疫情的总体态势如何?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出入境打开后,国内是否会引发第二轮感染?XBB会大规模流行吗?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冬春季新冠病毒相对活跃,在1月8日实行“乙类乙管”,时机是否恰当?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科学防控的角度,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选择比较适宜的时机。除医学疾病的要素外,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人口,特别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变化等众多因素:

从病人的角度来看,现在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型,它的传播力在增强,免疫逃避在增强,但是致病力明显下降;

从人群的免疫水平看,我国主要靠免疫接种获取主动免疫,现在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人群的免疫接种率全程都超过90%;

医疗系统的救治准备、相关的储备和能力比较充足。

梁万年表示,所确定的时机是科学的、恰当的,也是合乎有关要求的。

全国疫情总体态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去年12月中旬,全国发热门诊就诊量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到12月下旬和今年元旦时,急诊量进入高峰期。急诊高峰也就意味着重症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来。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正在度过或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急诊出现回落的迹象,重症救治处在高位平台期。在春运之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已迎来感染高峰。

春运期间感染高峰会不会超过此前的高峰?

“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高。如果这些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主要的中心城市,已经度过了感染的高峰,我想在春运期间,不一定会再带来中小城市和农村感染的高峰。”焦雅辉认为:
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包括农村,感染率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在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不一定是感染的高峰,但有可能出现急诊和重症高峰。

开放入境后,国内会引发第二轮的感染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们对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情况进行了解追踪,同时也对国内发生的疫情进行毒株变异监测。

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检测到的毒株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疫情,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毒株之间在结构上有多大的相似性。从目前来看,因为变异也是奥密克戎家族的亚型分支变异,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风险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

中疾控:现阶段XBB变异株不会在我国大规模流行

1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 XBB系列子代变异株已在很多国家流行,尤其在美国,感染患者占比明显增加。

随着XBB的全球流行,该进化分支输入我国,并且引起关联病例的风险明显增加。中疾控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22年8月1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已监测到XBB的输入病例,同期,中疾控也监测到16例XBB的本土病例,这些病例从分布上来看,都集中在2022年的10月份,而在2022年11月份和12月份,本土病例的比例低。从此趋势看,XBB没有在我国造成传播的优势。

陈操表示,我国的人群对奥密克戎,无论是BA.5.2还是BF.7,还是XBB系列的变异株,普遍易感。本轮疫情初期,BA.5.2和BF.7实际上在很多省份已经存在本土感染病例,这也导致了后续全国流行BA.5.2和BF.7。

近期,大部分人感染BA.5.2和BF.7后,在短期内会产生针对XBB系列变异株交叉保护的抗体,短期内对XBB的系列变异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个别人群的保护作用可能持续6个月左右。所以,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本土大规模的流行。

此外,随着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要求各国采取并加强防范风险的措施,各国也加强了新冠变异株监测力度,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我国也进一步加强了新冠变异株监测工作,尤其是持续性地研判XBB全球流行的态势,以及输入我国的风险。

我国对国际上流行XBB系列变异株的国家,新出现变异株流行态势、新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开展动态的监测,通过监测防范和研判变异株输入我国的风险。同时,我国也针对性地建立应对流行的预案。

陈操提醒,尤其是近期从XBB流行国家入境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必要时应及时就诊,对自己健康负责,为他人健康着想。




更多新鲜事

关注浙江在线视频号 


大家都关注
突发!已造成17死22伤受贿1.55亿余元,从不自己经手,为几岁大的孙子孙女买高档别墅,张新起案细节披露防疫包发放滞后、物品“缩水”!网友反映的热点问题记者跟进了,街道最新回应阳后第2周很重要,出现这几个症状,可能正转重症!XBB主要攻击肠道?张伯礼最新解读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

责编:翁宇君

编辑:杨丹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