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席连线】管涛:如何对抗通胀和促进增长

首席论坛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022-09-10



首席嘉宾:管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记者:张菁(CCEF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首席连线:管老师,您好。拜登总统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首席,布雷纳德担任副主席。同属鸽派,但鲍威尔于2018年就任时曾四次加息,而布雷纳德曾表示,在充分实现就业前不应急于加息。加上本周Omicron病毒席卷市场,您如何看待美国2022年的货币走势?将如何对抗通胀和促进增长?


管涛:好,谢谢您的问题。最近,拜登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应该说是对此次疫情应对中美联储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一个充分肯定。鲍威尔的连任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美联储和市场的沟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论是推出还是退出,对市场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金融市场。所以,有一个市场比较熟悉的领导,有利于保持与市场沟通的通畅。如果换一个人的话,可能会增加一些与市场重新磨合摩擦成本。而且,我个人不认为鲍威尔一定是一个鸽派。实际上,鲍威尔上任以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半场主要是加息,特别是在2018年有四次加息,2019年以后转为降息。所以,鲍威尔还是比较好地维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布雷纳德选副主席,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不论是鲍威尔还是布雷纳德,本身已经是现任美联储的理事,他们的观点已经在美联储的议席会议上有反应且有投票权。所以说,布雷纳德就任后,除非改变看法变得更加鸽派,或者转为鹰派,否则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影响。


我觉得实际上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在于鲍威尔和布雷纳德是鸽派还是鹰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通胀走势现在,美国面临全面通胀的风险,而且通胀持续高企有可能会导致通胀预期的脱锚。而当前这种情况对于发达国家、央行来说,应该是一个大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分析过通胀前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其中,有一种前景就是:通胀预期起来后,央行不能等就业目标充分实现以后再紧缩。因为货币政策响应延缓的话,有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会影响私人投资,同样也会影响就业,有违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初衷。所以,建议如果通胀预期起来了,央行包括美联储在内应该快速地做出反应。下一步,美联储是鸽派还是鹰派关键取决于美联储现下对于美国通胀暂时的判断。至少目前看来,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立场有所松动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新冠病毒的出现了新的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席卷市场,造成了动荡。1129号,鲍威尔对此进行了公开点评:他指出最近新冠确诊病例增加和奥密克戎异株的出现对美国的就业经济活动构成了下行风险,增加了通胀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会延缓货币政策紧缩的观点不同,鲍威尔反而是认为,如果病毒导致大家出于担心降低了工作的意愿,那么可能会减缓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并加剧供应链的危机。他初步的判断可能是病毒变异有可能会进一步延迟通胀。而实际上,这也是我前不久在专栏文章里讲到的,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拖的时间越长,供应链危机持续的时间越久过去十多年,美联储货币大放水酿成的流动性泛滥,从而造成的通胀反噬力量可能会很大。所以,我觉得当下美联储正在密切观察新病毒变异对通胀走势可能造成的影响。目前来看,可能不一定会延缓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的步伐美联储可能还是会根据对通胀以及通胀预期的动态评估,来把握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和力度。

 

首席连线:我国央行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强调“以我为主,货币政策将更体现结构性”。但去掉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管好货币总阀门”的表述。对此,您如何解读?2022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


管涛:央行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货币执行报告,我看到市场也有很多解读。包括你刚才提到的,把“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管好货币总阀门”的表述删除了,市场有很多猜测。但我认为,不提不搞大水漫灌并不意味着下一步央行要搞大放水。央行在三季度的货币执行报告里,仍然是强调了要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今明两年货币政策的衔接。货币政策仍然是要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跟前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我们看到11月份,市场关注的“麻辣粉”(MLF)和“酸辣粉”(SLF)利润连续19个月没有调整,货币政策继续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当然,主要是指降准、降息这些大招没有出,但央行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上加大了使用力度。我们看到,最近3000亿的支小再贷款和2000亿的再贷款额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2000亿的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还有过去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延期,以及最新推出了碳减排的支持工具等等。而且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九、十月份,连续两个月的扩表,绝对规模是有所扩大的,反映了一些结构性工具使用的效果。看似央行按兵不动,但实际上还是在一些针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还有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里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大家很关心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和中国为了稳增长,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更宽松,中美货币政策重新分化会对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应该对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不会有大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年来,中国的民间对外货币错配有很明显的改善。而且,人币的汇率弹性也是明显增加,人民币不论涨还是跌,市场都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不会出现升值或者贬值的恐慌。关键中国比美国有个比较大的好处,就是中国疫情控制的比较好,经济复苏比较快。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供需矛盾的主要表现为供大于求,国内的供给充足,物价基本稳定,所以通胀压力比较轻。而美国的话,不但PPI高,而且CPI也很高。因此,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相对于美联储来讲,可进可退,处于相对更加有利的一个位置。所以我们觉得明年的话,中国央行可以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情况下,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做好跨周期调节。那么跨周期,就是说一方面经济复苏没有完成,货币政策要给经济恢复继续提供必要的支持。但另外一方面,跨周期不是逆周期,也不意味着马上要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可能更多体现在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下。我们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这也为中国应对疫情持续蔓延给经济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上,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果确实有需要的话,我不认为政策性利率的调整,还有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一个排除项。我觉得央行二季度和三季度货币政策的例会上,连续强调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的监测,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体现了这方面的思路。


——————


管涛:当现代货币理论遭遇高通胀

管涛:这次通胀真是“暂时性”的吗?

管涛:保持政策定力需要经历的“阵痛”

管涛:跨周期调节开始进入下半场

管涛 : 人民币汇率明弱实强,走势坚挺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