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历者亲述!“注销网贷账号”新式诈骗来了,眨眼骗走几十万

蓝战 时代周报 2019-12-13



原创首发 | 时代周报(Timeweekly)
文 | 蓝战


注意!网络诈骗新式骗局来了!


10月14日,广州警方通过微博发布了冒充网贷平台客服要求“注销账户”的诈骗警情,被诈骗金额最多达几十万元,多名90后中招。


此前不久,广东省公安厅刚通报了此类诈骗警情:今年9月29日以来,冒充贷款客服注销贷款账号类型的电信诈骗案件在广州天河区出现井喷式爆发,短短7天时间共发生39宗案件,占同期总电信诈骗案件数比达29%,涉案金额近200万元。


作为一枚优秀的90后,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也在10月7日接到了类似诈骗电话。一名自称“360借条工作人员”的男子称记者在校时注册了网贷账号,现今平台正应有关部门要求清退所有大学生网贷账号,如不注销将产生托管费用,甚至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诈骗电话发生在十一长假期间,凭着放假绝不加班的经验,记者第一时间就产生了警觉,这才没有上当受骗。


连骗子都加班加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认清骗局)呢!


1


记者亲历新式诈骗


10月7日,全国人民仍沉浸在国庆长假的喜悦中,一个来自东莞的电话打破了我在假期最后一天里的平静。电话里,一名男子自称“360借条客服”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并立即表示拨打电话不是催债或者推销借贷。


由于没有过网贷的经历,更从未使用过360借条,起初接到电话时我是相当诧异的,生怕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于网贷。但这位“客服”毫无敌意的柔和音调,让我一下子就放下了戒心。


诈骗通话已被记者录音


“XX年X月,你在上大学的时候注册了360借条的账号,你还记得吗?”我开始竭力搜索当年的记忆,却发现多年以后,我对所谓的“账号”早已记不清。但由于大学时参加的社团不少,我并不能排除可能以前在某个社团活动中填写或者被填写了赞助商要求填写的资料。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名男子马上又说,目前平台正在应有关部门要求核销所有大学生网贷账号,需要联系用户配合注销。多年从事财经记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这一做法在企业中并不多见。更何况,如果确属有关部门要求核销,平台也可以直接注销或告知用户后注销账号,而不需要联系用户“配合注销”。


想到这,我又起了戒心。但他接下来的话又让我产生了小小的紧张——如果过期不注销,账号将会产生托管费用。想到上个月的工资单,我决定问问怎么配合注销账号。


“你会收到一条消息,点开以后只有60秒的时间……”一听到这,当时我在心里已经笑出了声:这不就是网络诈骗常常出现的套路吗?果不其然,该男子紧接着表示时间紧迫,如果不按照他的电话指示操作,是无法完成账号注销的。


联系到此人在国庆“加班工作”,以及用私人手机号码拨打我的手机号等可疑因素,我当时挂掉了电话,但心中还是有点隐忧:万一我以前真的开通了账号,或者被他人冒用个人信息开通了账号,现在不注销,以后一直产生托管费用呢?


用户可自行网贷平台账号注销


犹疑不决之下,我拨打了360借条的官方客服电话。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在这个平台注册任何账号,客服也解释称平台从未开展核销用户账号的行动。


不久以后,我就看到了广东警方的警情通报:十一长假前后7天时间,仅广州市天河区就发生39宗同类诈骗案件,被诈骗金额累计近200万元。


对无钱可骗的大学生,骗子直接诱骗其从平台借贷,再将资金转移!


2


七天骗走200万


网络诈骗真是一个与时俱进,甚至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行业。


以前网贷兴起时,骗子诱骗大学生借贷牟利;如今网贷开始清退,骗子又以核销网贷账号为由继续行骗。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不管环境和诈骗套路怎么变,骗子对于受害人心理的把控总是高度精准。


10月12日,微博@广州公安 发布了两起“冒充贷款客服注销网贷账号”的典型案例,在其中都能看到和记者经历相似的地方。


广州公安发布的防范冒充客服诈骗视频


在第一起诈骗案例中,骗子自称“分期乐网贷工作人员”,同时声称受害人在校期间曾办理过校园贷。受害人反驳“没有办理过贷款”,但对方却利用了普通人对网贷的极端恐惧心理,提出“可能是学校的人帮忙办理的”。


考虑到不注销网贷账号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上述受害人在骗子诱导下,先后在分期乐等6个平台贷款11万元,分成11笔转账至对方提供的对公银行账户。事后经亲友提醒,受害人才发现已经上当受骗。


第二起案例与记者经历相似,骗子假冒360借条客服联系受害人还清贷款及注销账号,准确提供了姓名、身份信息、曾就读院校等信息。由于担心对方告知的“如果不还贷,利息会越来越高,并会影响个人征信”,受害人便按指引在网贷平台借贷,以此“清空贷款额度”,并多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共计92107元。


根据广东省公安厅的通报,9月29日后的七天里,仅广州市天河区就发生了总共39宗“假冒贷款客服注销网贷账号”新式诈骗案件,占同期总电信诈骗案件数的比例高达29%,涉案总金额198.6万元,受害人以30岁以下大学生及毕业生为主,多为90后。


被泄露的大量个人信息


回顾这些案例,我们几乎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除了强大的套路以外,包括一开始拨打的受害人的手机号码在内,骗子总能借助准确无误的个人信息,先入为主地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在交涉中掌握主动权。


看起来隐私度极高的个人信息,骗子是如何获取的?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倒卖早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超千亿元的黑色产业。


只有了解这一产业,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骗局、防范骗局。


3


几元一条个人信息


还记得不久前刚发生的明星隐私泄漏事件吗?


2019年8月,微博上突然出现大量贩卖个人信息的帖子,黄牛将明星的身份证号、手机号、航班、户籍编成暗语sfz、sjh、hb、hj,通过发布明星姓名+暗语及价格的方式,明码标价地售卖明星个人信息,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全套信息也只需要一百多元。


某二手交易平台明码标价出售明星个人信息


甚至有黄牛叫嚣着打出“只要150元,你对王俊凯的行程比他妈妈还了解”的广告词。于是在粉丝的狂热推动下,多位明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当红明星王一博更是晒出了194个未接电话的截图,在微博发帖劝导粉丝:“别再打我的电话了,也别再去买我的号码了。”


个人信息泄露对普通人的危害,并不亚于明星。因为一旦被泄露出来的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诈骗,资源能力较差的普通人往往更容易上当;仅就经济实力而言,普通人受到的伤害也相对更严重。


普通人的个人信息,都是从哪些渠道泄露出去的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简历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2019年3月,国际知名专业IT门户至顶网(ZDNet)报道了一则大型简历信息泄露事件,安全研究员兼GDI基金会成员Sanyam Jain先后发现了7台存在问题的Elastic Search服务器,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防火墙出现错误,黑客甚至无需密码,就可看到多家中国企业在这些服务器里存储的5.9亿份简历。


另一件简历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同样发生在今年3月:号称拥有中国最大的简历数据库的巧达科技,因为利用爬虫技术未经授权抓取简历,涉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和贩卖个人信息,公司被警方查封、所有员工被带走调查。


巧达科技被查封现场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早在几年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就发布了防范简历泄露个人信息的预防措施。这份通告列举了8类个人信息泄露渠道,除简历外,点击钓鱼网站、随意丢弃含个人信息的发票单据、参加网上调查活动以及使用未知来源的免费WIFI等,都是常见的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


简历贩卖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黑产从业者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后,以几元一条的价格出售给有需求的网络营销、兼职招聘、博彩骗局等机构,发展至今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级别。网络诈骗实施者可以轻易获取到个人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这就是受害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


关于个人信息黑产,坊间还有一个说法: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信息,平均被贩卖了五次。或许我们无法阻止个人信息泄露,但对不断进化的诈骗套路不断更新认知和防范,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当前,“注销网贷账号”新式骗局的案发率正在上升,转发这条消息,可以让更多人避免上当受骗!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时代周报(Timeweekly)
编辑 / 绿毛水怪
制图 / 杜也


推荐阅读

水氢车公司被破产!8地项目流产,却卖别人的煤矿

赛鸽运动:富人身份的象征,穷人暴富的念想

无锡高架坍塌:涉事公司有案底,桥梁7月曾招标改造

残雪惜败!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被评法西斯

诺贝尔化学奖出炉!锂电池发明者获奖!

房子卖不动了?上海昔日地王买房送宝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