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大亮点看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备受关注,明确楼市供求变化有何深意?

王晨婷 时代周报 2024-04-21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备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同日正式发布。


“过去一年,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在去年GDP增长5.2%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这与之前市场的预期一致。多名经济学家在采访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目标兼具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政策基调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明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以扭转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


此外,延续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被放在优先位置。可以看出,以科技和教育为抓手,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先立后破”的意味明确。


为更加深入地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时代周报记者整理了报告中的5大亮点,并采访了多位经济学家进行分析解读。



亮点一:GDP预期增长5%左右


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已然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对比去年的发展预期目标来看,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略有提升,从“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则有了更清晰的数字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图源:图虫创意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总体是科学且符合预期的。


“首先,5%左右的增速是必要的,如果2035年远景目标要实现,我们从2024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速不能低于4.7%,因此今年目标也不能低。其二,政策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去年实现了5%的目标,实际增速达到5.2%,今年也需要稳定保持在5%左右。第三,5%左右具有可行性。各省市区上报的经济增长目标平均值是5.4%,全国5%左右的增长目标也兼具稳健性。”徐洪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延续了上一年度经济增长达到中高速合理区间的运行态势。承前启后,对年度及中长期总体的工作部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爬坡过坎的发展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稳中求进的过程。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但相信通过政策聚焦发力,并基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领域相当可观的纵深推进,以及潜力空间等客观条件,我们有相当高的概率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是实现比5%更高的增长。”贾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亮点二: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财政政策方面,延续了此前“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体基调。


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赤字、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合计8.96万亿元,超过去年赤字与专项债的7.68万亿元,也超过去年赤字、专项债与特别国债之和的8.68万亿元。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万亿元用于减灾防灾建设的特别国债,将主要在今年使用,今年的财政实际支出力度将明显增强。


△图源:图虫创意


“2024年赤字率保持在3%,但赤字规模有所增加,首次突破4万亿元。单纯看赤字率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我国赤字率口径偏小,仅涵盖一般公共预算,不足以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力度。”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解读称,今年财政政策力度较大,但更加强调优化政策组合和支出效率;标本兼治化解债务风险,长期来看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罗志恒认为,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超长期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风险。


此外,他还指出,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意味着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精准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


货币政策方面,则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作为核心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亮点三:科技创新优先级大幅提升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十大任务来看,科技创新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延续中央经济会议的提法,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代扩大内需,被放在工作任务的首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抓手,无疑体现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只有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


在具体部署中,加快前沿新兴产业发展、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举措,都是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新亮点。


“特别是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这些领域都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通过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可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朱克力说。


△图源:图虫创意


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还体现在了5日上午的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首个出现在“部长通道”上,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去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


阴和俊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大科技攻关,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强战略力量建设,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国家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发展抓手,也向全社会发出了积极而明确的信号。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朱克力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在于以人为本,发挥企业家才能和创业精神,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求,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力。


他指出,与之最具关联度的就是人才发展,而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人才作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对比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并放在了第二位的位置。


“如果要实现创新,则要求‘教育、科技、人才’的全面配合。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教兴国位次前提。实际上,这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呼应。”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亮点四:扩大内需强调统筹消费和投资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依旧是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报告指出,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就是消费的浪潮走到哪,投资的热点就到哪,改革的重点就到哪。


“如今消费的重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到Z世代人群和新生代,其消费喜好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数字化、绿色化,满足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的需求。在进入智能时代、体验时代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或将引起一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革命。”张燕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图源:图虫创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在投资方面,报告称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


报告称,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同时,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罗志恒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即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而不是盲目上项目、片面追求GDP“量”的增长。具体来看,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二是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让民间投资愿投、敢投、能投。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领域,促进互利共赢,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被视作核心目标。


“我们总体的原则还是要加强合作,巩固现有的合作机制,进一步稳定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夯实经贸合作压舱石的总目标。对我们自身来说,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的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自觉和国际高标准看齐;从微观来看,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可能是突破口。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海南自贸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地区深化改革,也有助于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徐洪才在采访中表示。


具体来看,报告称,将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同时,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


对于今年整体的外贸形式,徐洪才认为会较去年有明显的好转。“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有望实现3.3%,而去年是负增长6%。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由负转正,对于我国来说,内部整体分工较以往更为顺畅,外部环境的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



亮点五:房地产领域新提法聚焦市场供求变化


聚焦民生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就业目标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由去年的“1200万人左右”提高至“1200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称,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在物价领域,虽然目前整体较为低迷,但全年3%左右的CPI增速目标维持不变。在与居民直接相关的部分,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图源:图虫创意


在备受关注的住房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聚焦防风险,提出优化房地产政策,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模式、基础性制度、管理机制等,都是新提法,都是从源头上的模式、制度和机制入手。这意味着,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仅仅靠融资支持、需求端刺激等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要靠长效机制。即针对3-4亿新市民、年轻人等对于低成本、配套好、区位好的租赁住房、产权住房需求,打造新的供给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这也就需要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王静文认为,新模式应该包括:强化“人、房、地、钱”四要素联动,建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的新机制,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推进重点领域发力和精准化供需匹配,从根本上实现房地产市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丨王晨婷

编辑丨梁   励

值班丨满   满

‍‍‍

-END-


☞横琴封关,怎么封?
中国汽车在迪拜:4S店开到豪车商圈
香港楼市全面“撤辣”,港资房企新世界推2500套房抢跑
☞美国按不住的危机:连续10年债务规模全球第一,人均负债72万

日股的火爆,韩国难复制

转载|商务合作|时代周报读者交流群
加微信:ningmengshu17更多精彩,请加关注

时代周报系列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