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用心做好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黄国才:小学语文教学,用心做好三件事
小学语文教与学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说她复杂,毫无疑问,教与学本身都是复杂的,这是客观事实;再则语文课程本身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同样复杂,这也是客观事实。任何对这种客观事实视而不见,都是幼稚的一厢情愿。说她简单,其实就“三大件”——用心做好三件事:好写字·写好字;好读书·读好书;好作文·作好文(当然,这三件事是整合的,而不是彼此分裂的)。任何事情都是简单与复杂的统一体。
01
一、只要好(hào)就好(hǎo)
这三件事,我都把好(hào)放在前面,即好写字、好读书、好作文。这是孔夫子的思想——我坚决认为——纵观古今中外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除现代的电化技术外,没有什么思想是“全新”的!比如,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思结合,举一反三,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什么教育教学思想超越了?没有!因为孔夫子是圣人,更是实践家;因为教育的对象——人——两千多年来并没有“进化”多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都是老问题也都是新问题,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好(hào),即培养学习兴趣——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求知乐此不疲、对未来满怀期待!如果能够做到——哪怕只达到六成——就成功了。学生喜欢写字,能写不好字吗?学生喜欢读书,能读不好书吗?学生喜欢作文,能作不好文吗(当然,小学生“作文”是“写话”、“习作”,是练习性质,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向培养“作家”)?那么,我们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大抵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妙法。但就这三件事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法”的。概言之,首先是爱。老师爱学生、爱写字、爱读书、爱作文。其次,教学母语,教学汉语,就要用教学母语、教学汉语(汉字)的方法,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第三,尊重儿童身心规律。如,儿童好动、好玩,教学就多在动中学、玩中学;儿童好奇、好问,教学就发动学生提问、调动学生想像;儿童好胜、好强,教学就鼓励学生上进、张扬学生个性。当学生有了兴趣,当学生愿意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地学、就会刻苦努力地学,再假以老师科学地指导、点拨、鼓励,就如虎添翼了。那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像戴在手腕的全自动手表,停也停不下来。老师就乐观其变,不需“教”了。
02
二、只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就够
01好写字·写好字。
写好字,在当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包括社会)写字质量日益下滑的客观现实,在“教学建议”中用一大段话(160多字),对写字教学提出建议,特别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不是一般的要求和建议,而是审时度势的战略考量。二是电脑输入对写字训练的巨大冲击。三是整个社会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四是毛笔字指导与练习的严重失缺。这些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包括毛笔字),才能实现或扭转。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的要求;不仅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教师使命感的体现。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让学生“好写字·写好字”,必须对症下药,科学指导。(1)老师要好写字·写好字,做学生的榜样。所有的老师都写好字,整个学校的字就写好了;整个学校的字写好了,整个社会的字就写好了。(2)语文课堂要指导学生写字,要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3)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练习写字。如,依照汉字的构形规律识字写字,注重以汉字文化和美感等愉悦学生。(4)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机械抄写和机械练习。(5)开设专门的写字课,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毛笔字练习归入写字课(书法课)中。(6)把好写字·写好字纳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的范畴;(7)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如,怎么看待电脑输入、怎么对待文化传承与现实需要,把好写字·写好字植根在学生内心深处,使教学成为思辨的过程。
02好读书·读好书。
我老家称“去上学”都叫“去读书”。从小“去读书”就深深地印在我心版上。“去读书”就是去读书啊,不读书、不好读书、不读好书,怎么算“去读书”呢?当然,这里的“书”不单指教科书,还指各种有文字的书;也不仅指各种有文字的书,还指一本大大的“无字书”——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这里的“读”不单要眼看、口念、手写,还要脑想(思考)、身动(运动、实验、在大自然游玩、在社区实践、在基地劳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只读有字书,而忽视了读“无字书”,可能会变成“书呆子”,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方便论说,此文专论读各种有文字的书。
先说“好读书”。首先是好读教科书,其次是好读各种各样的书。要使学生好读书,我认为必须做到:(1)老师好读书,打造“书香校园”;(2)学生切实体验到读书的好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3)有足够的适合学生读的书;(4)实践“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念,如此,才能让学生都好起来。再说“读好书”。“读好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把书读好,提高学业成绩,即“读好书”的功利目的;二是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即“读好书”的战略目的。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第一层面,把书读好。首先是把教科书读好。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读好教科书,就不成其为学校教育、不成其为课堂教学。编入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要默读,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能沉思默想、能圈画批注,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要略读和浏览,快速地搜索、提取需要的信息。把书读好的标志是学业成绩,即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换言之,每一位学生都“达标”,就是“把书读好”了。第二层面,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此建议具有战略意义。
如何实现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呢?我认为,第一,要有读书的时间。课堂教学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少布置甚至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把课外时间全部还给学生自由阅读(包括写作)、发展个人兴趣或专长。没有时间,什么也别谈。第二,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近些年,学校图书室增加了不少图书,但是,是否都适合学生阅读则要打个问号。台北市内湖区康宁国小设备组长董霏燕老师在“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介绍她“推动‘深耕阅读’,读写整合应用教学”经验时,特别强调解决学生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她把小学生阅读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侧重阅读不同的书。低年级识字不多,注意力持续不长,好动爱玩,就以阅读“图画书”(绘本)为主;随着识字量增加,注意力持续增长,阅读兴趣渐浓,中年级读“桥梁书”(图文并茂),并且从中年级开始进入“人格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典型力量的滋养,读人物传记是“主食”,如,《居里夫人传》《爱迪生传》《牛顿传》《富兰克林传》;高年级阅读基本没有文字障碍,注意力也专注起来,阅读“文本书”应该是主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期待被尊重、被认可,期待丰富人生阅历,读优秀“少年小说”是“主食”,如,《我的傻爸爸》《草房子》《送报的小孩》《雁阵》。如果有时间读书,却没有适合的书读,也枉然。第三,要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比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分享阅读体验)、亲子阅读、书香校园(书香家园、书香社区)、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比如,开放图书室,许多孩子一起在图书室阅读,像“巴学园”里的同学在“电车图书室”阅读的情景,令人神往。当学生爱读好书又有足够的书源以及科学的指导,就驶上阅读的“高速路”了,那时老师就真正“解放”了。
03
好作文·作好文。
好作文,就是好思考。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只存在没有写下来的思考。思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真得很可惜。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好作文(包括动笔墨读书)。好作文,就经常作文;经常作文,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巴金先生所谓“只有写,才会写”之诠释,是“会写”“写好”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1)动笔墨读书,读书动笔墨。(2)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只说不写、只一味逼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绝不是一流的老师,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师“要学生写三千字的自传,我自己写三万字的自传”。(3)珍视学生的作文。前面说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思考的记录,都值得尊重。如,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记录袋。老师尊重学生的作文,更使学生尊重自己的作文。当学生视自己的作文为“宝贝”的时候,就会十二分地努力——这就是良好的教育。珍视学生的作文,还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用。学生作文的终点绝不是交给老师;学生作文的读者也绝不是老师一个——最可悲的是学生不是自己作文的读者。老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展示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得到“发表”、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不断进取是人的本性,儿童尤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与学,用心做好这三件事,足矣。这就是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观点,也是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信念!
黄国才(福建省小学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