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流归一,一带一路才能修成大器

2017-05-15 罗天昊 罗天昊国与城

      “五流归一”,一带一路才能修成大器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公众微信   (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百川终将归海  大器总是晚成。

 

一带一路高峰会在京举行,百国相聚,互通有无。半个世纪之前的1967年,以第三世界为根基的77国集团会议第一次举行。而今日的一带一路高峰会议,也似以中国为盟主的国家盛会。只不过此时的中国,一头连接两个世界。

 

5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崛起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将在不久的未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今时不同往日。相同的是,中国仍然是作为后发国家而非发达国家的盟主,来召集一次全球性大会。

 

一带一路并非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而是有更多元的目标。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不仅再造了欧洲,而且将美国经济从谷底带入了十多年的繁荣。彻底强化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盟主地位。

 

马歇尔计划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在于实现了“五流归一”。即资金流、技术流、产业流、人才流,文化流。在金融领域,美元建立了全球霸权地位,成为全球硬通货;在技术领域,多项工业革命发生在美国,其逐渐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在产业领域,美国已成为当时全球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并且处于全球产业链顶端;在人才领域,欧洲战乱期间,大批德国和法国人流向美国,从而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人才,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库和人力资源大国。同时,美国文化,成为全球文化的巅峰,好莱坞大片横扫天下。五大资源齐聚美国,顺势而为。

 

与美国作为全球领袖地位不同,中国位于全球节点位置。“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一带一路的特征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资源要素来讲,中国的一带一路要成功,同样需要实现“五流归一”。只不过,各个元素的重要性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五流归一,顺序依次为产业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文化流。

 

  (1)产业流:率先实现产生升级,造成产业落差,辐射亚非拉

 

从位置上讲,中国在亚洲和欧洲之间。从产业地位讲,中国处于中间地带,链接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一带一路最大挑战在于产业输出与交流。中国的产业输出路线图中,其实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交流;

二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北部湾战略,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交流;

三是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的产业输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实针对的主体就是东盟。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4554.4亿美元, 中国与总体仍是顺差。

近年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产生争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本身无法与东盟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双方贸易亦受制于产业同构。

产业错位至关重要。而关键即在于中国率先完成产业升级。则中国既是亚洲大国,亦是亚洲强国,合二为一,成为亚洲无可争议的领袖。不会像目前这样,双方抢西方的制造业订单。届时,中国庞大的市场,可以容纳众多亚洲国家的制造业,如此,建立在双方产业互补的基础上,中国可将东南亚变为自己最大的战略腹地,也造福于东南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亦系于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目前这种互补尚不明显,大势远未成就。

 

从哈萨克斯坦的最大进口商品看,其最大需求为机械设备,以及工业制品。而鉴于其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国民消费水平不低,故需求相对高端。中国的低端工业制造,在哈萨克市场并不大,主要是服装,建材,水果和蔬菜。大宗工业品,却来自欧美。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商品,才是哈萨克国民之爱。

 

不光是哈萨克斯坦,几乎所有的中亚国家,都有类似的产业结构,中亚国家最大的需求在工业水平更精良的欧洲。而非中国。

 

由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诞生伊始,即存在不对等,中亚国家并不需要中国的大众工业产业,只需要中国的钞票,中国对于他们的需求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要石油等矿产资源。基于产业链分工的互补性不足。而没有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国家,其战略性的合作基础比较脆弱。

 

为此,未来中国需要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如中国西部振兴,健全的工业体系,精良的制造,相对高端的技术,中国与中亚诸国,真正形成产业互补,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才腾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型,起码在十年以后。

 

造就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以及非洲和拉美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关键在于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没有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将如无水之源,光靠资本输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目前,中国在高铁等少数领域取得了相对的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还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在更多的大众产业领域,获得更多突破。

 

(2)技术流:接近欧美高端水平,并形成对后发国家的技术优势

 

前几天,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影响深远。

中国在部分高端产业领域,虽然目前达不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是,也逐步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

 

技术水平密切对应产业水平。当下,中国的技术水平,在全球也处于中下游水平。主流的高端技术领域,几乎全部被欧美发达国家把持。

 

   根据2016年的进口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凡中国进口比较多的产业领域,除石油等基本的资源外,多数为国外技术处于先进水平,本国对国外有所依赖。

 

    中国进口的十大技术依赖行业,分别是集成电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仪器仪表,形状塑料、显示面板,自动数据处理器,飞机和航空器,电子元器件, 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级钢材等。

 

    其中,集成电路占进口总额的20%,总额超过1万亿。中国完全可自主研发的芯片龙芯,销售额只有英特尔的千分之一。而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销售差距达到了10倍。

 

汽车的高端技术,也掌握在欧美和日韩手中, 在中国的高端车,基本都是合资车。我们的科学实验的基本仪器,最高端的也多数来自国外。显示面板也掌握在欧美和日韩手中。中国的龙头京东方,不到三星的一半规模。而在飞机和航空领域,此前也主要靠进口,为什么中国铁心要造C919,按照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的说法,买波音和空客飞机的钱,用百元大钞堆起来,比一百个金茂大厦还要高。

 

在部分领域,中国已经和即将获得突破。

 

C919的诞生,告别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技术依赖,目前世界上能够造大飞机的国家,不超过十个。包括今天一带一路的所有的中间状态国家,除中国外,无一国能造大飞机。

在液晶面板领域,中国与日韩的差距逐步拉小,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将催生国内巨头。汽车产业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有望获得突破。在装备制造业和机械产业领域,中国三一重工和中联,虽然比不上德国和日本的最顶尖技术,但是也属全球主流。而中国的高铁技术,则是实在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此前,中国在部分相对彻底市场化的领域,已经成为全球产业主体,如在家电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十几年的全球家电霸主。产量全球第一,技术也与全球顶尖差距不大。未来,中国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诞生越来越多与欧美顶尖技术接近的产业。

 

   中国的技术水平,同样在全球处于节点位置。

   中国的手机,家电,机械设备,铁路、电力以及比较高端的航空和高铁,已经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优势。中国的铁路技术在为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非洲众多国家前景广阔,中国的水电站技术,高铁技术在东南亚也很有市场。在一带一路中,中国也需要率先完成技术升级,局部实现技术革命,形成技术优势。

 

   尤其是,中国需要取代日本在亚洲的技术优势,中国取代欧美在中亚的技术优势

才能建立广泛的互补关系。辐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3)资金流:不仅需要投资和造血功能,更需金融信用与权威

 

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金融王者地位,建立在几个方面基础之上。确立美元的全球硬通货地位,全球最强盛的经济实力,对于欧洲的投资与造血能力。最终,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全球第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5.5万亿,约为GDP的两倍,金穗美国。北京和上海等部分城市,本外币存款都超过了10万亿。逐步成为全球性重要金融城市。同时,中国为全球第一外贸大国,而且已经转变为资本净输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总投资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而未来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金。

 

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造血功能,未来才逐步收效。当下,中国帮助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基础设置和信息网络建设,还属于打桩阶段。收获需要耐心。

 

中国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和金融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强大。中国是一个疆域和人口大国,国内经济多元而丰富,总能找到新的增长产业和增长区域,不停转换发展动能,不会轻易熄火。

同时,中国属于大国家,大政府的模式,与美国很接近。银行虽然效率不高,而且在很多领域存在坏账,但是国家监控和调整能力非常巨大,任何银行都罩得住。不会像欧洲国家一样,国家被银行压垮。

 

经济能力和金融能力,中国都应该是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借助一带一路大力推进。义务和东兴试验区,都试行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在中亚、西亚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也逐步成为结算货币。在阿联酋,用人民币直接结算高达70%。同时,人民币也已经纳入SDR货币篮子,国际货币的身份得到了认可。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上升的经济实力,激发了中国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当下,中国已经设立了400亿美元规模的丝路基金,并且将增资1000亿。亚投行也已成为仅次于世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亚投行共计为7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9个项目提供了17.27亿美元贷款,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9个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能源、交通、民生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问题是,第一,金融机构能否部分取代美国的金融机构,成为权威金融机构?中国的银行块头大,但是信用不高,经营低效,主要靠国内垄断经营,在国际上并不强势,其它金融机构,亦没有从市场中拼杀出来的巨头。同时,虽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资金量大,但是还无法取代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成为强势的金融中心。第二是,人民币能否成为美元那样的硬通货。在小国中的强势地位,无法替代在大国之间的作用。

 

中国虽然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持续对一带一路进行投资和造血,但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成为跨越两级的金融中心,成就顶级的“资金流”。

 

 

      (4) 人才流:成为后发国家的人口熔炉和人才中心

 

美国能够成为全球领袖国家,与其成为全球最大人口熔炉和全球最大人才流入地关系极大。

 

同样,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成功,也需要中国发挥“人才流”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口大熔炉,以及人才流入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二百多年来一直开放移民大门。通过建国初期,南北战争之后,以及二战之后三个移民高潮期,美国人口从200万增加到3亿。增加150倍。

 

在人才吸纳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从19世纪晚期至今,美国成为全球人才最大流入地。特别是从二战以后至今,更是如此。二战后期,来自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强国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使美国正式取代欧洲,成为全球人才高地。爱因斯坦等全球顶级科学家,就是这个时期从德国移民美国。二战后至今,美国更是将全球人才收割机。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总体上是一个人口流出大国。尤其是高端人才,主要流行欧美与日韩、澳大利亚等地。在部分领域,中国也逐步成为人口流入国,比如东南亚和非洲劳工,近十年来大批进入中国。

 

未来,中国将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口大熔炉,容纳大批亚非移民。尤其是东南亚。

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否也能像欧美一样,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顶尖人才收割机?

 

就本土人才而言,中国逐步实现了诺贝尔奖的突破,固然值得惊喜,但是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之问,仍然困扰中国。屠呦呦老年才获得诺奖,是喜剧,也是悲剧。当下中国高校升学率已经接近80%,大学生在校人数全球第一,这是一个巨大优势,如何让中国的本土人才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发挥全部才智,需要配套的体制变革。

 

(5)文化流:中国需要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美国在百年来,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中心,拥有多元丰富广博的文化底蕴。

百年类,全球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人文领域,美国都修成大器,成为全球文化中心,人类向往之地。各个学科领域,基本都领先全球。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之争,当下逐步尘埃落定,虽然各种文明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理由,但是,趋向现代化,趋向开放与包容,却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特质。

 

对于中国本身来说,最需要完成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和土耳其是近代以来两个唯一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下保持不灭的国家。一定隐含着某种文化密码。同时,百年来的衰落,也需要反思,中华文明的复兴,不是复辟,而是涅槃后的升华。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不够现代化,对于传统的改造,还没有完成。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凸显了文明多中心的可能性。中国需要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修成大器。

 

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而言,当下中国与欧美处于逆向流动格局,从电影和书籍就知道了,欧美的电影和书籍流入中国多,中国流入欧美的少。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可以形成主导。

 

中国与东南亚诸多国家,文化上有千丝万缕关系,尤其是与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几乎是同文同种。但是,旧的模式不适用,维持上千年的东亚朝贡体系,中国的大国主义,都不符合现代文明,需要以新的交往方式,更新中国与东南国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模式。以中国的富强和文明,吸引他们。

 

中国与中亚国家,本质上说是一种异质文明,保持交流与开放,是最合适的模式。千年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停止过。

 

中国能否成为文明之帮,万国向往之邦?汉唐已是过往,未来更加漫长。

 

一切取决于中国自身能否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广博的国家。

 

先从铲除国内户籍等各种人身壁垒,开放管制开始,先有开放、刚健的国民,后有开放、包容的中国。先后本国人民的自由雄浑,后有一带一路的广博与多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