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乌苏零距离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乌苏市农民的农耕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忘历史,才能继续前进。为挖掘保护好农耕历史,传承农耕文化精神,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以来,乌苏市九间楼乡党委发动辖区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耕文化展品的抢救、征集和保护工作,建成了占地400平方米的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农耕文化园于8月25日上午举行了揭牌仪式。乌苏市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位于九间楼乡原中心学校校舍院内,整个文化园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农具馆、民俗馆、群众智慧馆以及体验馆,展品既有老桌子、老柜子、马灯、扁担,也有小四轮、锄头、老磨盘等,共计400余件物品。这些“老物件”都是由村民主动捐赠,今后这些承载了历史的珍贵记忆都将在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中,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乌苏市各族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九间楼乡七户地村村民李龙堂说:“我捐了东西就是给孩子们留个历史纪念,以后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少了,放在这里展示让更多的孩子们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九间楼乡中心学校学生杨欣悦说:“通过参观农耕文化园,我见到了许多没见过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我觉得先辈们很辛苦,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现代化做贡献。”九间楼乡机关干部巴登说:“现在农机已经走向机械自动化了,但年轻的一代并不了解,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们更了解了先辈们的生活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学习和传承老一辈的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把基层工作做扎实,为基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九间楼乡在全面落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中,让农户的庭院环境优美整洁。面对一些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农民生活用品面临淘汰、消失的现状,为了保留好这些代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的老物件,当地政府对有代表性的农具进行收集和抢救,目的就是想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
九间楼乡党委书记郝帅说:“在乡镇后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会着重把农耕文化的元素融入进来,让农耕文化的元素在九间楼乡各个方面得到体现,通过农耕文化的元素的植入,来带动特色种养殖的发展,推动九间楼乡经济的发展。”(文图:飞尔东 依力扎提)
乌苏市文化和旅游微信平台主办单位:乌苏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总 监 审:刘建军
业务指导:于杰 仝兆树 技术支持:杨喜文
责 编:李艳荣 编 审:贾荣才 监 审:于杰
声明:本文综合自网络,文中素材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同时欢迎投稿,邮箱:19006883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