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SCI,5项专利,这名商大男生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相脂质体”
在商大六年多的时光里
发表SCI论文7篇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双相脂质体”这一概念
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斩获3项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
他是第六届“商大之星”获得者
食硕2001班的许贤康
心之向往的食品专业
许贤康与食品专业的缘分,从高中就已经开始萌发。在高中的时候受到一位营养学老师的启发,在了解到浙江工商大学的食品专业在全省名列前茅后,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考了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此便与食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一刚开始的时候,许贤康并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方向,但受益于食品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加入了学院刘玮琳老师的团队,跟她参与了第一个课题之后,才在学习和竞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渐进入了科研的状态。
科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最初跟随师姐做实验、参与师姐的研究内容到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许贤康表示,科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科研路之路道阻且长,一篇论文修改几十次对于许贤康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大三的暑假,许贤康开始写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修改完一稿给指导老师,老师提完意见再修稿,如此不断来回,大概修改了30遍,前后花了2年的时间,直到2021年才以第一作者身份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CI一区TOP)发表。然而,成功的背后是台风天奔波200公里只为取回一小段试验样品,是一遍遍重复繁琐的实验,是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许贤康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双相脂质体这个项目可以说伴随了我大学4年,这篇文章也是对我本科4年实验的高度总结。”
脂质体是他的主题词
在商大六年的时光里,许贤康共发表了7篇SCI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都紧紧围绕着“脂质体”。许贤康的研究从最开始的传统的单一脂质体,到双相脂质体,并且对脂质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修饰、表征。
注意到人们吃进去的营养素不一定会全部被吸收,于是许贤康及团队提出想法——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更高效地实现营养补充。凭借他超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在认识到日常营养素的弊端后,他将目光投向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寻找到了脂质体,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相脂质体”这个创新概念,并获得了9项创新项目的立项资助。
通俗来讲,双相脂质体可以拆分双相和脂质体。首先,人们日常中吃的营养素、保健品,但是这些营养素直接吃进去不一定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可能就是“穿肠而过”,而脂质体就相当于给营养素加了一层外壳把它包裹起来,进而实现身体吃进去多少就能吸收多少。这个外壳与平常看到的胶囊不同,它是一个只有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小胶囊,却可以把营养素包埋起来,让身体能够对它有一个更好的吸收利用。
双相这个概念就是在脂质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前研究脂质体只用它来包埋一种或一类营养素,许贤康团队在此基础上将两种营养素同时包埋进去,一种是脂溶性或者说本身就是油状的营养素;另外一个是花青素,一个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它是水溶性的。这种同时包括了油溶性和水溶性的两种营养素的包埋就叫做双相脂质体。
中央曾提出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改善国民的营养健康。许贤康团队的项目则是将青年的梦想融入了社会发展,为国家实现目标贡献他们的力量。
商大六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许贤康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升。本科期间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很多时候他第一想法是寻找指导老师,让老师提供帮助;但上研究生之后,更多的是让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从“怎么做”到“为什么”的转变,把科研从更前端的地方去进行思考。
前几天,许贤康还获得第六届“商大之星”。
下一阶段,许贤康希望继续完成他的博士学业,同时在营养素运载体系方面做出一些成果,并把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一小步。未来,他也希望继续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能够一直保持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为行业发展填补研究空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
方寸间看百位山区孩子圆梦大学的这十年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我一起,守护平安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大=͟͟͞͞降=͟͟͞͞温=͟͟͞͞!浙商大下雪啦!!!速戳领奖!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来源 / 宣传部
文字 / 安柳颖
编辑 / 刘小敏
校对 / 姚雨欣审核 / 林晓莹
关注浙江工商大学
第一时间收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