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敦刻尔克是撤退英雄?其实是间接害死几万远征军的祸首!

2017-09-05 西征网

9月1日,广大军迷、二战迷、诺兰迷们将迎来一场饕餮盛宴—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该电影的背景,自然是二战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剧照)


在这场撤退中,有一个人发挥的作用堪称居功至伟,他就是时任英国远征军第一军军长—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在5月31日戈特将军回国后,他挑起了组织撤退的重任,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成功将大部分英国远征军撤回英国之后,方才在德军攻入敦刻尔克的前夜,率领参谋人员,作为最后一批英军,登上驱逐舰撤回英国。



鉴于亚历山大将军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出色的表现,当一年半之后,在日军如同黄色狂飙一般席卷整个东南亚,大英帝国先后丢掉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要塞,缅甸的数万守军也岌岌可危时,丘吉尔为了稳住东南亚局势,确保大英帝国王冠明珠—印度万无一失,便把这位“撤退专家”派往缅甸。


这位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将军到了缅甸之后,发现英联邦军队已毫无斗志,即将土崩瓦解;并且由于殖民者多年来在英国横征暴敛,缅甸人甘心为日军充当带路党。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死守缅甸已毫无希望,目前唯一能做的,只有撤回印度,卧薪尝胆,再做它图。


(英国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勋爵)


问题是,亚历山大在敦刻尔克的成功,背后离不开数万法军舍生忘死的阻击;而眼下这样一伙只想逃命的残兵败将,自然是不能指望他们承担阻击打疯了的日军,于是,亚历山大朝在缅甸战役中表现最出色的盟国军队—中国远征军的身上打起了鬼点子,而这些不起眼的中国军人们,在几天之前,刚刚在仁安羌救了七千英军的命。



正好此时,东南亚的盟军最高统帅为纸上谈兵,刚愎自用而又盲目迷信英军战力的史迪威,亚历山大以曼德勒会战为要挟,要求远征军将精锐调往缅甸西路的乔克巴,其真实目的自然是为英军撤退当肉盾。



有英国人的地方就有印度阿三,只要印度人不流尽最后一滴血,大英帝国就永不投降


在亚历山大的忽悠之下,在司令长官罗卓英的妥协下,中国远征军不得不接受史迪威的安排。而英国人诡计得逞后,则完全不顾史迪威“曼德勒会战”的梦呓,一路扔下所有装备,越过阿拉干地区,撤到了印度,英国战前在缅甸的五万大军,撤到印度的有三万多,而损失的大多是殖民地土兵,可以说保留了保卫印度的基干力量。



亚历山在敦刻尔克之后,再次拯救了数万英国的小伙子,为大英帝国再立新功,毕竟把士兵们留给动辄吃人肉的日本鬼子,要比留给纳粹更为可怕。


“敌人的敌人即为朋友”,在入侵缅甸初期,日军与当地百姓相当融洽,缅甸人把日军当成了救星,但久而久之,日军就原形毕露。



但是亚历山大的赫赫战功,无疑是建立在中国远征军的鲜血与累累白骨之上;等到远征军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却发现所谓“盟友”早已溜之大吉,更令人气愤的是,英国人在逃跑途中,宁愿把罐头、汽油等物资烧掉,也不愿意留给一心求战的中国人!


而作为撤回国必经之路的密支那,也被日军占领。在兵力分散,后路被断的情况下,杜聿明不得不率领数万远征军走入野人山的茫茫林海;最终,戴安澜将军以下,整整两万铁血男儿未死在日军的枪炮之下,而是由于饿病,屈死在了异国的原始森林中。


“出色”的完成缅甸撤军以后,亚历山大再度高升为中东战区总司令,领上将军衔,马不停蹄的前往埃及殖民地救火,毕竟像他这样“有能力,从大局”的将领,在大英帝国实属罕见。而就在几个月之后,在他的统筹调度与蒙哥马利的指挥之下,英军在阿拉曼,遏制住了隆美尔的进攻。



至于中国远征军,对于戴安澜将军等阵亡将士的沉痛缅怀,很快就为接收海量的美援物资,在印度兰姆伽建立全副美式装备的新军的兴奋所取代。对于贫弱落后,大半河山沦陷的中国,能为盟国贡献的,似乎也只有士兵们宝贵而又廉价的生命了。


一号观察


微信ID:guancha_01

西征网 出品

推荐理由:一号视野观察全球动态。每天为您推送最新国际风云、战略观察、热点聚焦。全网推荐战略微信公众号。

来源/天涯社区国际观察   编辑/ 夏至     审核/ 西楚冰爵

投稿邮箱:1375325258@qq.com(总编辑QQ)

西征网与您共筑中国梦关注我们,让爱国情怀传遍中华大地

【为夺取网络上甘岭而战斗!】以笔锋扫群丑,以文章护太平!为了捍卫信仰与理想,为了民族复兴与崛起,为了涤荡污浊与渗透,我们一直在战斗!征途中,有你,有我,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 点击左下角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