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信仰:磨好豆腐给妈妈吃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1-11-23


“磨好豆腐给妈妈吃”

直落根本——为妈妈创造价值

天底下的用户都是妈妈,

为妈妈磨出最好的豆腐,

是宇宙根本规律在商业上

最简单的表达!

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我看这就是华为信仰

从大道本源出发架构事物

从对妈妈的爱出发制定战略战术

这是新时代中国企业的自信和自律


——王育琨手记



磨好豆腐给妈妈吃

 

记得一次在任正非办公室聊天,一进门任正非就两手捧起一个大白搪瓷缸子喝水,还有两个地方掉了瓷。


我问:这个老古董是从哪里来的?


任正非:是我妈妈给我的!


他下意识地把白搪瓷缸子往胸口挪了挪。


 


任正非带着对妈妈 的爱做企业。他坚信: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妈妈吃。这是华为的信仰和自尊。


记得2013年5月,任正非与我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喝咖啡。


我说:“想研究中国公司,就必须研究华为。华为是中国公司国际化的典范。”


任正非说:“您错了。我们华为从一开始就定位是全球化公司。我们可不是要走国际化出去发展殖民地。”

 

我问:“很新鲜。什么是一个全球化公司?”


任正非说:“全球化公司就是整合全球资源为人类创造价值。说白了也就是——磨好豆腐给妈妈吃。互联网了,什么都在变,但是这个根本点永远不会变。”


磨好豆腐给妈妈吃,把全球用户都当成妈妈。带着对妈妈的爱、敬畏和郑重做企业,这个意念了不得。


我感觉这就是华为的信仰。任正非没有这样说过,华为也没有这样说过。但是我相信,这个就是任正非的信仰。这个信仰与“为人民服务”和“以人民为中心”同样强大。这可以说是华为信仰:


华为信仰

直落根本——为人类创造价值

为妈妈磨出最好的豆腐

天底下的用户都是妈妈

从大道本源出发架构事物

从对妈妈的爱出发制定战略战术


公司定位有了,一切就自然而然,顺利成章了。


如何实现为人类创造价值的信仰?如何取信于“全球妈妈”?任正非知道,最重要的是华为的每个人都必须以深深的敬畏、大爱和郑重去工作,必须有不可置疑的诚信。


而这一切,不是靠说,不是靠喊口号,必须有扎扎实实的行动。需要渗透在每一刹那的小事中,渗透在任正非为人处事之中,渗透在华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渗透在华为公司对所在地那片土地的回报中,渗透在报效国家的一举一动中,渗透在天地万物一体的连接中。真可谓:一念一世界,一念一宇宙。


任正非为了建立全过程透明可追溯的流程体制,不惜花100多亿元美金,请来美国的IBM等巨型公司,实现彻底的流程重塑。还发出了“削足适履”的恒心。没想到,为终端用户和供应商建立的透明化可追溯管理流程,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竟然可以使自身规避潜在的风险,而保持淡定和自尊。美国一再发起对华为的违规调查,就是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一切都数据驱动,没有任何数据显现华为有违规行为!

 

错失小灵通,华为走上了“绝路”

 

贯彻“磨好豆腐给妈妈吃”的信仰,充满了凶险与坎坷。1990年代中叶,国内一时流行小灵通,中兴等公司一拥而上,几年赚了100多亿元,其作为“国家主力军”的位置异常牢固。


同城的华为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上马小灵通项目。


任正非想不通:小灵通在日本已经是快要被淘汰的技术,为什么还要巨额投资搞小灵通?为什么不抢占先机研发2.5G和3G技术?


任正非在许多事情上,都会放权听凭分管人员说了算。可是在技术战略这个根本的事情上,任正非不愿意违心。最后他力排众议没有上马小灵通,而是投资研发2.5G和3G技术。


任正非的决策,曾把华为拖向了深渊。因为当时国家只给小灵通发牌照,而不2.5G发牌照,华为投巨资却没有市场。


国内没市场,华为被逼走向国际化。可是在国际市场上,期初华为的设备白送给人家用,都没有人要。2000年,华为陷入深刻危机。那一年华为营销收入空前绝后下降49%,那一年任正非癌症第二次动手术,那一年任正非重度抑郁症第二次爆发。


下一步华为开不出工资怎么办?华为关门怎么办?


任正非陷入了空前的焦虑中。那一年,他癌症第二次动手术,重度抑郁症第二次爆发。那一年,在痛苦的思索中,他写出了《华为的冬天》。


一般人只把任正非此文当作危机意识的一个范本,而时任董事长的孙亚芳却读出了其中的深意:老板,您这不是在说华为有可能发生关门的那一天——兄弟们,这是市场太残酷了,而不是我不努力。这样的文章不能在内部发表。


后来在华为,小灵通决策被定格为“失败的决策”:过多以技术人员的自以为是考虑,而不从市场的现实出发。任正非听任这样的主流观点。


他是从最终客户最深切的需要出发,可是环境却容不下呀!


一次见到余承东,他谈起小灵通一事明确说:不上马小灵通是对的。我们自己赚钱了,但是对最终用户没有任何好处,国家资源也浪费了。这样的事,我们不能干!


任正非为什么选择余承东负责手机终端业务?原因千千万。怕是在这样的根本问题上保持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确实,必须带着对妈妈的爱、敬畏和郑重去做企业,从这个根处去架构企业战略和战术,才是可以持续的。



同理心最重要,其它都是载体

 

带着对妈妈的爱、敬畏和郑重去做企业,是任正非的一个基本态度。


有一次晤谈。任正非说华为准备去乌克兰建立数学研究所,那里有顶级数学家,他们的智慧要有一个出口。


我插话说:“乌克兰正在打仗,很危险呀。”


任正非肃然了。他郑重地说:“那片土地上的人民需要稳定就业,那些年轻的科学家需要载体把他们的智慧释放出来。时间不等人呀!”


任正非起心动念感受到的是那片土地上人民的痛!这是何等强大的同理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同理心最重要——其它都是载体。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幅画面:日本福岛核泄露之后,所有国家的人都纷纷逃离灾区。而华为人却背起背包向灾区进发。


一个听我讲课的企业家很不以为然。说她爱她的员工,再多钱也不会让员工去冒感染癌症的危险。


我当时告诉这位企业家说:“那是您的价值观。在华为人看来,灾区有成千上万的生命等待救援,等待信号畅通。华为人为了万千生命,哪怕牺牲自己的健康,也在所不惜。把生命交给工作!死磕!死磕!死磕!这就是华为人。”


不仅是老板和高管,当一线员工有了这样的自觉性,这就不是一个小事。这表明,华为的价值罗盘是落地的。有了行为A,就必然有B跟着,不会有另外的人性因素插手其间。也正是华为奋斗者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深深打动了客户,打动了日本人。日本人一般不看好中国公司,可是通讯的大单都给了华为。日本是全球新材料研发领先的国家,半导体芯片更是独树一帜。华为在日本的应用研究所,最为庞大,集结了无数日本精英。



任正非:在浮躁的时世中坚信常识


“华为对于正走在起家路上的中小企业有什么方法论的建议?”在2016年巴塞罗那小型恳谈会上我们问任正非。


任正非说:“不要管理复杂化了。小公司只有一条,就是诚信,没有其他。就是你对待客户要宗教般的虔诚,就是把豆腐好好磨,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的。中小企业还想有方法、商道、思想,我说没有,你不要想得太复杂了。你就盯着客户,就有希望。就是要诚信,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你只要诚信,终有一天客户会理解你的”。


这是任正非在这次恳谈会上再三强调的一个常识:“你给客户满意的产品,客户付钱养活你。做企业就是要对得起客户,要恪守住不变的诚信。”任正非反复在说,华为走到今天,就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虔诚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


商业上没有捷径,华为没有秘密。很多企业学华为,只看到了表面的成功。却没有几个企业能够坚守商业常识。你抱着自私自利走捷径的视角看成功,永远也学不了华为;你抱着创造客户最终价值的视角看成功,华为与你高度共振。这里的关键是看待商业和成功的视角转换。意识不转,学也白学。


中国企业被一轮又一轮的语言泡沫搞得晕头转向,总是想走捷径去寻找“飞上天”的“风口”。这种现代版的“守株待兔”所以流行,是因为一种走捷径的狂躁症正在中国商界肆虐。中国企业到底该怎样活?华为对那些在困顿中迷失的中小企业到底想说什么?


任正非说:“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首先我们要抓住货源要保持高质量,供给侧一定要保持高质量。第二,产品要高质量,有了就会有客户群。供给侧改革中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要提高成本。低成本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低成本必然带来地沟油、假冒伪劣。高质量为什么不能卖高价格呢?卖不了高价格,政府就要减负,企业才能有余钱投入创新。我在达沃斯讲的我们坚决不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这会摧毁我们二十多年后的战略竞争力。”


任正非在说,你不提高品质,就会驱赶老百姓到国外去爆买。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积累,一步一步,厚积薄发。你一味低价,就没有办法动员更多资源提升品质。而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


确实,华为走到今天,就是一心一意提供好产品。为此,几十年如一日,每年都拿出巨额资金搞研发。过去十年,华为累积投入2400亿元搞研发,17万员工中研发人员的比例高达45%。华为在全球设立16个研发中心,31个联合创新中心,加入170多个彼岸准组织和开源组织。截止2015年12月3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337件。全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纷纷聚集在华为。任正非是次还透露,华为准备去乌克兰建立研究中心,那里有一流的科技人员需要一个环境贡献出他们的才智。现在是乌克兰人民的困难时期,特别需要与良知的企业去投资振兴经济。


200多年前,美国作家托马斯·潘恩撰写《常识》,让在犹豫不决中的美国建国之父们,如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找到了政体上的真北。


潘恩的《常识》影响深远。常识,在所有的识见中,最珍贵;常识,是在大多数人“不敢说的”怯懦时刻说出真相;常识,是在大多数人不明白的困惑时刻说出真相。潘恩的《常识》之所以成为影响美国人的优秀读本,就是因为他所言说的常识令人蓦然惊醒: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当下,一种走捷径的躁狂症正在肆虐中国商界。五彩斑斓的泡沫,各种各样的虚妄之相,各种各样迷乱的执念、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捆绑,已经让国人失去了自由屏蔽掉自性。我们到底该咋办?或许,唯有常识才可以撞醒国人的原力!


曼德拉说:“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常识,那是人们世世代代经历过考验的生命法则。曾几何时,人们为“站对了风口飞上天的猪”而羡慕潮涌?飞上天的猪是死亡。任正非,一如《皇帝的新衣》中的赤子,说出了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白话。而有时,人们偏偏忽视了常识、法则或公理中的智慧。


“磨好豆腐给妈妈吃”!抱素守朴,抱元守一。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很难。各种各样的虚妄之相,如“飞上天”、“走捷径”、“先赚钱生存下来第一”等等,都会涌出来搅乱你的静心,让你离开客户最终利益的大地。


老子对常识——生命运行的法则和规律,很是看重。他做了个很强势的判断:“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而对抱素厚朴恪守常识的人推崇有佳:“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16章)。


老子在接近3000年前写《道德经》,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势。春秋战国开启,众人都在追逐王国规模和财权名泡沫,而老子却不随大流,只尊重化生万物的根本大道,从那里出发架构一切。他说: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在泡沫化严重的今天,恪守“磨好豆腐给妈妈吃”这个商业大道,很不容易,常常会遇到生存危难。只有那些接地气的理想主义者,才可以在黑云压城的环境中,默默地头拱地往前走!不要以为自己今天凭忽悠客户赚到了钱,就自以为是了,要知道违背客户根本利益,迟早要得到报应!


人在做,天在看!

天在做,人在看!


富有理想主义的任正非带领华为,走出了一条坚守常识现实报的康庄大道。任正非所谈常识,是一种觉性。一如潘恩当年的《常识》,撞醒了美国建国之父,让他们找到了政体上的真北;任正非的常识,最先撞醒的一批人在哪里?他们会找到商业的真北吗?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地头力: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潜能量表

扫码进入,得到自己潜能评估报告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