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仙童:自性爆发 星火燎原
仙童精神星火燎原
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倒下一个仙童,站起了千千万万个仙童。
“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乔布斯
为使命聚集在一起的8个仙童,强压下纷纷出走,自行创业,这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灭顶之灾,却是高科技硅谷的福音。
大名鼎鼎的英特尔(Intel)公司,也源于仙童。1968年,“八仙童”中最后两人,罗伯特·诺依斯和戈登·摩尔,带着葛洛夫脱离仙童公司,创办了现在无人不知的Intel公司。
仙童是一个奇异的神话。最早一批痴迷科学诺奖的仙童聚集,可是诺奖得主的跋扈专横逼迫8个仙童跑路,他们建构了自己的“仙童”。
仙童”壮大了,却因为资本的跋扈,驱使8个仙童离开,创立了因特尔等一系列创新公司。50多年前的出离,成就了硅谷,成就了美国的高科技企业。
欢迎那些不可理喻的强势吧!正是那不可一世的强势,无论是科学还是资本,都是“仙童”遍地的催生婆。不,应该是美国高科技创新精神之父;而8个仙童为创业精神之母。
人生就十几秒的光照。人生的天性有二:自性爆发与怠惰安逸。惟有空前苦难的压强,才可以打掉怠惰,催动8个仙童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凡是发生的,就是合理的。接纳新发生,随顺自然,在危机中找到自性爆发的路径。或许这是60年前仙童聚集与50年前仙童飘散要告诉我们的。
——王育琨手记
八位工程师叛徒的传奇!
来源:单片机精讲吴鉴鹰
“仙童”,一个永远让世人铭记和仰慕的名字,苹果公司已故的总裁乔布斯曾说过:“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tor)公司在硅谷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半导体界乃至全世界做出了后人无法企及的贡献。如果说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人才摇篮,那么1957年创办的仙童公司就是孵化硅谷企业的温床。从仙童公司中后来分出来上百家公司,包括Intel,AMD和硅谷最为显赫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以致有人称它为“Fairchildren”,因为“仙童”的子孙后代实在太多了。
如果没有“仙童”,就没有现在的IT界,或者至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要为整个IT行业的现状寻找根源,那么这个根源毫无疑问是“仙童”。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畅销书《硅谷热》里面也写到:
“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 400位与会者中,只有24人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
这就是“仙童”的传奇。
“八叛逆”的由来
要了解“仙童”的诞生,就不得不先谈到另外一段故事:“八叛逆”的故事。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晶体管之父”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博士,1955年离开贝尔实验室,在故乡圣克拉拉,及即现在硅谷的发源地创建了新公司:“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很快,一大批青年才俊慕名而来,加入他的团队。
圣克拉拉谷,也就是硅谷
其中最著名的有8位: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
时,8人中最年长的诺依斯也才29岁,他们风华正茂,学有所长都正处在创造能力的巅峰。他们之中,有获得双博士学位者,有来自大公司的工程师,有著名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这是当年美国西部从来没有过得英才大集合。他们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根本就没考虑工作环境、条件和待遇,为的只是实现理想和抱负。
1956年1月,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因为晶体管的发明,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得知获奖之后,兴奋异常的肖克利将手下的年轻科学家带到该市豪华的“黛娜木屋 ”餐馆,举行香槟早餐会。这时,大伙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认为肖克利能够带领他们创新新的辉煌,改写人类的历史。
可惜,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学家,却脾气暴躁,难以沟通,对管理一窍不通,最糟糕的是肖克利并不知道自己的缺陷。特曼曾评论说:“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更让这些年轻工程师难以容忍的是,肖克利对他们极不尊重,肖克利在招人的时候要求每一位应聘者都必须经过他本人制定的智商测验和心理测验。他不是发挥工程师的主动性,而是直接指挥他们干具体细节的工作,结果生产出来的都是些不能用的废品。当工程师提出一个实验报告时,肖克利会让他站一边,听他打电话给贝尔实验室的人对实验报告给予的批评。
一群骨干青年工程师开始策划剥夺肖克利的管理权,只让他当顾问,但是,肖克利半导体公司的投资者并不知道公司的情况有多糟,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不愿意在一个诺贝尔得主手下工作,最终,计划失败。
那几位年轻工程师,他们不希望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肖克利身上,于是开始酝酿自己的“叛逃”计划。确切地说,前面提及的8个人,除了诺伊斯之外,剩下7个人都下定决心离开。
当时他们除了懂技术之外,什么也没有。最主要的是,没有钱。
于是,七人之一的克莱尔,给负责他父亲企业银行业务的纽约海登斯通投资银行(Hayden Stone & Co.)写了封信,附了一份非常简单的投资计划书。
在这份计划书中,克莱尔写道:
“我们是一个经验丰富、技能多样的团队。我们精通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电子等领域。我们能在资金到位后三个月内开展半导体业务”。这封信寄出后,七个人忐忑地等待着回复。
克莱尔的信辗转交到了海登斯通投资银行员工亚瑟·洛克(Arthur Rock)的手里。亚瑟·洛克敏锐地意识到了信中的机遇,他非常看重这些年轻人的才华,也看好半导体行业的长远发展。
于是,他说服他的老板巴德·科伊尔(Bud Coyle),一起飞到旧金山,和这帮年轻人碰面。
亚瑟·洛克,美国科技投资史上的传奇人物(被誉为风险投资之父),英特尔和苹果的诞生都和他有关。
在旧金山,七个年轻人和来自纽约的两个投资人进行了初次会面。
会面之后,这七个人发现,大家全都是技术型,根本不懂管理,不懂商业,需要一个能做主的“带头大哥”。而谁适合做这个“带头大哥”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缺席的诺伊斯。
在他们眼里,诺伊斯是他们最为认可、最值得信任的“领导者”。诺伊斯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是他们都心服口服的领袖。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诺伊斯一直都很崇拜肖克利,内心始终不想“叛离”他。
于是,七人派出罗伯茨作为代表,竭力劝说诺伊斯。罗伯茨很努力,一直和诺伊斯聊到半夜,最终,成功劝服了诺伊斯。
其实,诺伊斯之前已经多次被肖克利打压(还错失了一次诺贝尔奖的机会),他心里也很明白,再坚持下去并不会有什么前途,离开是早晚的事。
第二天一早,迫不及待的罗伯茨挨家挨户到其他七个人家里,把他们接了出来,塞进他的那辆面包车,一路赶到旧金山。
紧张又兴奋的会谈之后,洛克和科伊尔被打动了。洛克掏出十张崭新的一美元钞票,往桌上一拍:“啥都别说了,干吧!” 科伊尔环视着他们说:“协议没准备好,要入伙的,在这上面签个名!”
于是,八个年轻人和两个银行家在华盛顿的头像周围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其中一张签满名字的1美元纸钞,目前被收藏于斯坦福大学。
1957年9月18日(这个日子后来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天之一),八个年轻人一起向肖克利提交辞呈。肖克利大发雷霆,痛斥这帮“忘恩负义”的年轻人,骂他们是“叛逆八人帮”(traitorous eight),也有译为“八叛徒”(The Traitorous Eight)。这8个叛逆者后来对硅谷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肖克利也改口把他们称为“8个天才的叛逆”。
此后,肖克利半导体公司一直没有从失败中走出来。
“仙童”的诞生
“八叛逆”辞职后,最初是想找一家公司能够同时雇用他们的八个人,但未能如愿,其后决定找一家大公司投资,自己创业。数十次的会谈,但没有一家有兴趣,他们得到的最典型的答案是“半导体与我们公司的业务无关”。最终,纽约的一家摄影器材公司愿意投资让他们创业,这家公司的名称是“Fairchild ”,音译“费尔柴尔德”。公司所有人谢尔曼·菲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本身就是著名的发明家,其成果包括密封舱飞机,折叠机翼等。新公司作为菲尔柴尔德家族的子公司,名字就叫“Fairchild Semicondutor)”,即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母公司是费尔柴尔德的仙童集团,仙童集团副总裁理查德·霍奇森(Richard Hodgson)负责分管。本来霍奇森打算让诺伊斯做总经理,但是诺伊斯拒绝了,他只想做技术负责人,所以霍奇森找来了休斯公司的埃德·鲍德温(Ed Baldwin)当仙童半导体总经理。
在公司股份方面,是这么定的:公司分为1325股,八人帮每人100股,海登·斯通225股,剩下300股留给公司日后的管理层。
投资协议写明,如果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万美元,仙童集团有权以300万美元收回股票,或5年后以500万美元收回股票。
这份协议,标志着硅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洛克与科伊尔是硅谷最早的风险投资商,他们协助制定了公司的商业战略,分析了融资需求,寻找资金并分享收益。
而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创立,被公认为硅谷诞生的标志。虽然是肖克利把硅带到了这里,但是,创造出硅谷和硅谷特有文化的,无疑是仙童半导体。
这样“八叛徒”又有了新名字:“八仙童”。
很快,仙童公司就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并带动了硅谷的蓬勃发展,它与惠普公司一起,并称为硅谷的“阴”和“阳”。作为这奇迹的缔造者,在硅谷很多著作书刊中,“八仙童”的照片与标志惠普起源的车库照片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8人中的戈登·摩尔曾说过:“仙童完全是偶然产生的企业”。仙童从创立起就视“等级制度”为敌人,公司不分车位,没有专门的小餐厅,没有私人办公室,没有层级繁多的中层经理。
“仙童”的发展与成就
1957年10月,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运营,仙童半导体公司在硅谷嘹望山查尔斯顿路租下一间小屋,距离肖克利实验室和距离当初惠普公司的汽车库差不多远。“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答应提供财力,总额为150万美元。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赫尔尼和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则与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
1958年1月,仙童就获得了IBM公司的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该公司计算机的存储器。并且,仙童半导体公司争取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订单,为民兵核导弹生产晶体管,获得了稳定的市场。到了1958年底,公司已经拥有50万美元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创新的优势,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
远比这些重要的是,在研究开发方面,公司发明了两项新技术,后来成了世界电子器件的基本方法,直到今天,仍是主流技术。
这两项技术是:平面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
平面处理技术是由“八仙童”中的约翰·霍尔尼发明,是制造半导体电路的一种工艺方法。具体地讲,在制造晶体管时,先在一块纯净的硅片上生长一层氧化绝缘层,涂上特殊的感光材料,再在上面按照所需要的几何模式进行光刻。然后将硅片表面腐蚀,氧化绝缘层就会按照所需要的几何模式腐蚀掉,暴露出下面的硅层。这时。将杂质材料渗透到硅片上,杂质材料就渗入暴露的硅层,按照所需要的几何模式构成发射极、集电极、和基极。这个平面工艺过程可以反复使用,构造出很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简言之,扩散、掩模、照相、光刻、整个过程称为平面处理技术,它标志着硅晶体管批量生产的一大飞跃。
而集成电路的发明,则更具有戏剧性。
1958年9月,德国仪器(TI)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kilby)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并于2000年,因为发明集成电路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就在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的4个月后。“八仙童”中的罗伯特·诺依斯在不知道基尔比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发明了类似的技术。当基尔比申请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专利的消息传来,诺依斯十分震惊。他当即召集“八叛逆”商议对策。基尔比在TI公司面临的难题,比如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等等,正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拿手好戏。诺依斯提出:可以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这是解决元件相互连接的最好途径。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奋起疾追。
这一技术的由来在于。由于采用平面工艺,晶体管已经可以做得很小,但是,要将一个个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器件用导线连接起来做成一个电路却是很考验手艺的技术,虚焊、漏焊、短路常常发生,生产效率很低。而诺依斯的创新在于,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器件和导线都用平面工艺做在一块硅片上,这样,生产一个电路就与生产一个晶体管一样容易了。
为实现这一目标,诺依斯还解决了“如何将电阻、电容制在硅片上”、“选择什么材料和粗细的导线,并放置在硅片的什么位置”等难题。诺依斯的集成电路与基尔比的发明相比有两大优点:第一,基尔比用的是锗半导体,诺依斯用的是硅,而硅在自然界的含量极其丰富;第二,基尔比的集成电路只将器件本身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器件之间则用黄金做的导线手工连接在一起,而诺依斯的集成电路是将器件和导线全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1959年7月30日,仙童公司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两家公司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执。1966年,基尔比和诺依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的人。1969年,法院最后的判决下达,也从法律上实际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因为仙童们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人类世界从此进入了集成电路大发展的时代。由于诺依斯的发明的优越性,他的设计一直用到今天。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IBM发明了性能更好的铜导线技术,半导体界才开始用铜导线取代诺依斯的铝导线。
1964年,另一位仙童,戈登·摩尔发表了一个奇特的定律,他天才地预言说,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的书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莫尔德预言,在后来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得以证明,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誉为“摩尔定律”,成为IT产业的而“第一定律”。
“仙童”的没落与重生
20世纪6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到1967年,公司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然而,也正在此时,危机开始慢慢孕育。仙童的母公司没有给仙童半导体公司以公正的对待,而是不断地把公司利润转移给另一家子公司: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
于是,“八仙童”中的金·赫尔尼、谢尔顿·b罗伯茨和尤金·克莱尔率先出走,成立了阿内尔克公司。
随后,杰·拉斯特也离开仙童,创办了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
1967年,曾经担任公司总经理的斯波克也离开公司,到国民半导体公司(NSC)担任CEO,将公司迁到了硅谷,并快速成长为全球第6大半导体厂商。曾经担任公司销售部主任的桑德斯,1969年离开公司创立了现在能够和英特尔公司分庭抗礼的 AMD公司。
有意思的是,大名鼎鼎的英特尔(Intel)公司,也源于仙童。1968年,“八仙童”中最后两人,罗伯特·诺依斯和戈登·摩尔,带着葛洛夫脱离仙童公司,创办了现在无人不知的Intel公司。
纷纷涌进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又纷纷出走,自行创业,这是硅谷发展的福音,却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灭顶之灾,它再也不是 “淘气孩子们创造的奇迹”了。
其后,仙童半导体公司被接连转卖,又因为始终无法扭亏为盈,而几次被新东家抛弃,并经历了更名巨变。其中一次的买主居然正是原仙童总经理斯波克管理的NSC公司。
1996年,NSC将原仙童公司总部迁往缅因州,并恢复了“仙童半导体”的老名字。至此,曾经的“硅谷人才摇篮”黯然退出了硅谷。此后,仙童半导体公平四又经过再次出售、重组后,慢慢向消费电子制造转型。
仙童半导体公司从诞生到辉煌的顶点,差不多就十年光阴,随后迅速没落。作为一个高科技公司,也许它并不成功,但是,无数曾经的仙童们却缔造了美国的硅谷奇迹,使得美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导者,以至于数十年来,整个世界的IT产业中几乎所有的科技进步的背后,都浮现着仙童们的身影。
如果没有仙童的倒下,就没有今天的硅谷,也没有举世瞩目的半导体行业发展成就。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将是另外一幅场景。
正所谓是,倒下一个仙童,站起了千千万万个仙童。
本文章来源网络,如果原作者不支持咱们转发,请联系删除,谢谢!
2019全新奉献,全线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地头力: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潜能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