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扔泥”文化,从总统大选发展到中美关系,美国“扔泥”,天下无敌!
3月12日,美国HBO电视台脱口秀《马厄脱口秀》主持人比尔·马厄(Bill Maher)在其最新一期节目中认为,美国现在已经输给了中国,只是效果还没显现出来。他重点列举了中美两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差异,还指出中国很快就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而美国人仍然困在家里。他说,美国看到问题就无视问题或争论不休,而中国看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原标题:如何看中美关系?“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如是说——
导语
2021年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美双方五十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界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共同主办方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多项会议筹备工作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教授主持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受邀出席分论坛三并进行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主要内容,与读者分享。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感谢邀请,很荣幸能来到这里,祝大家农历新年快乐、牛年顺利。 刚才几位嘉宾都讲得很好,其中有一点讲到人文交流非常关键,我非常赞同。在这里我只想讲一点,刚才弗里德曼正好讲到了这里。他提出了一些提议,我在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案想要跟大家分享。谈到人文关系和沟通,不光是因为我们已经谈到的原因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它对于我们的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要讲的一点。 现在中美面临的根本困境之一,而且这个困境是习近平主席以及现在美国新任的拜登总统都深刻知道的,那就是我们的战略地缘政治的势力锁定了中美关系在一个长期的、激烈的竞争关系当中。在2500年前,古希腊讲到不同城邦崛起过程中,谈到“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崛起大国和已经崛起的大国中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另一方面中国在重新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第一,正因为这个现实,它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定义中美关系的核心,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明白这是一大困境。我们必须要共处,因为另外一个替代的平行的选择将是共同毁灭。 中国和美国是竞争对手,同时我们也是不可避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我们就像是双胞胎一样,像连体婴儿一样。21世纪让我们之间的竞争尤为不同,这一竞争相较于我们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所看到的竞争都不相同,一个是核能,另一个是气候方面带来的需求。20世纪是冷战时期,我经历了冷战时期,当时我们从痛苦的经验中了解到超级大国,以及超级核能大国,就像里根当时所经历的一样,这种核能的竞争是永远不可能胜利的。因为我们手中都有核能资源,我们可以摧毁彼此。这一条件是定义了中美关系的核心,如果我们开启全面战争,我们不仅会导致2500多万人丧生,像一战、二战一样,可能会导致几十亿人丧生。所有的中国人,所有的美国人,都会在这个战争中牺牲,没有人会是核能战争的赢家。 在21世纪我们要理解这个核心要义,就是现在碳排放,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会导致整个生物圈让人类无法生存。在这两个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寻找合作的方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否则我们将会走向共同毁灭。所以从一方面我们是竞争对手,我们在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互相水乳交融的伙伴,在中国整个历史当中。 我在过去一两年一直在研究中国历史,在宋朝当时面临着同样相似的问题。宋朝在进行条约谈判的时候,当时中国有讲到是在竞争过程中的伙伴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某些领域竞争,另一方面也需要合作。当时的条约一共持续了13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说这个合约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范式。 人文交流本身是至关重要的。战争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当有结构性竞争的时候,比如像中美今天的关系一样,将会让我们之间的误解,以及误估被放大,也会夸大化或者放大化两国之间本身某一些事件,以及某一些立场。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沟通,更好理解彼此,从而降低误解以及错误评估的可能性,避免误判。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不会导致影响每个人生存的重大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蓝厅论坛”是中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因定期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称为“蓝厅论坛”。 此次论坛是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第三次参与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的高级别会议,分别为:2020年7月9日,以“互相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会议;2020年9月28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蓝厅论坛;以及此次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历次合作的主要承办方之一。
半月谈丨美式“扔泥”文化污染中美关系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作者:贾文山
2020 年9 月,美国总统候选人首场辩论中,两名候选人频频打断对方并在言语上互相攻击,主持人多次调停争吵,维持秩序 刘杰/ 摄
“扔泥”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竞争中污蔑对手的做法。“扔泥”文化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如今,美国继承的“扔泥”文化从国内政治延伸到外交领域,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和国际社会和平稳定。《芝加哥论坛报》2016年曾发文说,选举政治中的“扔泥”传统几乎与美国历史如影随形。美国“国父”们在政治竞选中大多互相谩骂过。如1800年总统大选中,杰弗逊竞选代理人骂亚当斯为“暴君”,亚当斯的竞选代理人骂杰弗逊“心无上帝”,就连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夫人也参与过支持亚当斯反对杰弗逊的骂战,称杰弗逊为“人类最无耻的人”。1804年上演的臭名昭著的阿伦·伯尔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决斗,是美国政党政治初期“扔泥”失控的一个极端案例。自那时起,“扔泥”现象便成为美国政治选举中既令人不齿又不可避免、既受舆论谴责又愈演愈烈的一大景观。美国历史上多次发生的总统遇刺案,表面上与“扔泥”文化无关,实则密切相关。这些极端案例表明,美国选举政治中的“扔泥”现象,不过是其激烈的权力斗争的冰山一角而已。政治候选人之间相互“扔泥”,是美国政党二元对立机制的必然结果。竞争是美国政治文化和商业文化的核心规则。选举竞争就像体育竞技一样激烈,候选人为了营造更好的选情和赢得更多的选票,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对手。包括投放广告进行人身或观点攻击,通过媒体、游说团体等第三方代理人实施攻击,通过导向性民调营造舆论等。其中,存在诸多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以点盖面、避重就轻之处,目的就是通过揭短影响对方选情和选票。比如,将年龄作为生理缺陷指责对手,如特朗普以“瞌睡乔”攻击拜登年老打不起精神;揭露对手能力不足(如过往政绩贫乏)、道德缺失(如特朗普称“诡计多端的希拉里”)、违法记录(如特朗普的偷税漏税、性骚扰、行贿受贿、包庇罪犯)等。特朗普两次参加总统大选,把美国选举中的“扔泥”传统发挥到了极致。他和竞选团队不仅散布多种阴谋论和假消息抹黑竞选对手、拒不承认选举结果,而且为了实施所谓“美国第一”的政治纲领,极力抹黑中国,不惜以极限施压的极端方式与中国在科技、教育和外交等方面“脱钩”。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在任4年间通过社交媒体散布了2万多条谣言或虚假新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抹黑中国。美国的“扔泥”文化在传播议题上没有国际国内的区别、实质性议题与边缘性议题之分,一切任由政客及其团队根据政治需要来制定和实施,目的就是最大化地扩大支持者群体。尽管我们仍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向有所期待,但是寄望中美关系回到过去可能已成为奢望。未来4年,右翼保守的共和党人会继续污名中国并胁迫拜登政府强化对华竞争。面对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持续强化,中国应有所作为,避免“扔泥”文化持续污染中美关系和国际环境。中国应进一步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和对外舆论引导机制,发起以反对污名中国、改善外部环境为目标的舆论保卫战。首先,可以建立多主体、多层次、以文化交流和沟通为主题的公共外交团队。其次,建议制定相关法律,对域外诽谤中国的组织与个人实施惩罚。美国国会众议院已接收反华法案366件之多,由此造成的中美间不对等、不公平的格局,单靠外交抗议或媒体反击是难以消除的。因此,可以在完善法律的基础上,对污名诽谤中国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全面追踪,及时纠偏当事国民众的对华认知,必要时,对当事人和机构进行反驳或惩罚。(作者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3期)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