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高宁:中国企业下一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领教工坊 Author 宁高宁




全球化思维要跟上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对抗与竞争,让所有政府都在想,国家应该怎么做、外贸该怎么做、外资该怎么做、外交该怎么做。但实际上,最终全落在企业竞争,没有离开企业的所谓的外贸关系、外资关系、外交关系。


突然之间所有企业来到了中国竞争,不需要去国外投资,不需要去国外做外贸,什么都不需要。你在上海待着,去县城里待着,都是国际化竞争。


小编摘录
2021.5.10
宁高宁最新演讲:中国企业下一程
文 | 宁高宁
源 | 领教工坊


领教工坊联合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和闵行区人民政府举办“中国商业教头&百亿企业家峰会”,邀请近100位中国顶尖商业教头和百亿级民营企业家,相聚大虹桥,高峰对话。

本文整理自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以《中国企业下一程》为题的演讲,内容经本人修订发布,与您分享。

正文字数丨3772 字预计阅读丨 6 分钟


去县城呆着也是国际化竞争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对抗与竞争,让所有政府都在想,国家应该怎么做、外贸该怎么做、外资该怎么做、外交该怎么做。但实际上,最终全落在企业竞争,没有离开企业的所谓的外贸关系、外资关系、外交关系。
我上午一进门,遇到一个朋友。他跟我说了很长时间的话,有一句话刺激到了我。他说:“宁总,向你学习,你年龄这么大了还这么大干劲儿”。
前几天,我到一个省里,他们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见了我,就扶我下楼梯,说:“宁总,你这么大年龄还跑?”
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讲“你年龄这么大了”,我反过来想说,突然之间,历史就这么走过来了。在经过了这么多年后,中国企业也几乎没有意识到,一夜之间,每个企业都变成了国际化企业。

▲宁高宁,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在“新鹅湖之会”发表主题为《中国企业下一程》的演讲

今天的题目《中国企业下一程》出起来容易,但是答起来是没有答案的。我只能把中国企业未来的所谓国际化竞争问题,以自己的体会,简单说一说。
突然之间所有企业来到了中国竞争,不需要去国外投资,不需要去国外做外贸,什么都不需要。你在上海待着,去县城里待着,都是国际化竞争。
我参加过一个会议,这个会专门讲外资。他们讲,在2020年美国所接触的外资下降了约30%,中国上升了约60%,由此,中国接受外资到了1500多亿,美国下降到了1300多亿。
多年以来,美国都是比中国接受外资多的,突然之间,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一。
当时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不讲为什么,只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了——上海的特斯拉。


尽管最近特斯拉闹得沸沸扬扬,但当时特斯拉进来的时候,它在上海市得到了政府支持、环境支持、市场支持、财务支持、补贴支持、土地支持,一片绿灯,全球最快的特斯拉就建起来了。
实际上在那之前,特斯拉几乎要破产。马斯克哭了,不干了,要么不上市,要么私有化,还被美国证监会罚了一下。
后来为什么成了今天的样子呢?这就是中国对所谓外资/外企的态度。中国人心大,中国人地大,中国人不在乎你来竞争,有可能不太懂,有可能不在乎。哗哗哗外资来了,中国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就来了。
当时法国贸易部长也在,我问,如果在法国的话你们会怎么做?他说首先要评估一下这个企业进来以后,对法国企业的影响。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正在受到外资的竞争。由此,在汽车市场,下游的电池、电机、电控、轮胎、玻璃等所有材料都带来竞争。
中国中化集团供应的轮胎、油漆、高性能塑料也遭遇竞争,但同时也能感受到进步。比如,不光轮胎要做得好,轮胎要带传感器,还要收集地面的数据,并把数据送到汽车智能计算功能里,调整汽车驾驶和对地面反应的速度和力度。
现在看起来,再往前走,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长尾整合,企业个数在变少,慢慢形成几个大对手以后,基本上中国企业面对的行业竞争对手都是外资企业。


我在中粮的时候,米面油的竞争对手都是外资,做酒、养猪、做肉食的各种企业都是。这个变化使得任何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今天外资的趋势。

拜登在4月29号的国会讲话,是很好的信号。他说:“我们现在和中国是competition,不是confliction。”这是很好的一点——是竞争,没有对立和冲突。这没问题,竞争本来就有的,不用说也会有的,虽然他们用了很多非常不好的手段,彻底把道德制高点“自由贸易的捍卫者”给放弃了。
现在世界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可以看出来,一切都在过程中。



全球化思维要跟上



我说的第一点是外资企业到了中国。
第二,中国企业到了国外,有很多并购就出去了。这是个很长的话题,就不说了。
第三,中国很多隐形企业看起来不是外资,但实际上也是外资。比如,几乎互联网所有的大股东都是外资。现在网上查看有些企业的股东都很难查,因为他不想让大家知道。所以人都在“大融合”的趋势下生存,特别是企业。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自身怎么做?说一点自己的体会。
现在一旦企业变成全球性的,这个变化不是很慢的过程,不是逐步培养的过程,而几乎是突然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思维很难跟上。
过去的思维是中国企业、中国市场,最多是出口、引进外资、引进设备。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产业链思维完全改变。
以前的产业链是,一开始中国提供相对低端的产品,国外带技术,中国有市场。
现在变化非常快。比如,中化收购了先正达公司以后,第一个合作的不是市场,而是研发,因为中国的化学家非常好,要放到研发大系统里。现在产业链变成研发在中国,创新在中国,成本是中国成本,质量是世界一流的,出口到国际市场。
再比如说协同。上下游协同,国内国外协同,因为协同带来的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提升,中化公司里都会设立“协同奖”。
像对全球税收的计划,过去我们不是很在意这个事,觉得是分割的,现在变成非常重要的部门和非常重要的职能。首先必须要合规合法,其次必须要有全球税收的规划。大家知道,很多跨国企业做得非常熟练,我们还有差距。
为什么中国的猪肉价格贵了?那就是养猪的少,饲料贵了。
为什么中国的饲料贵了?因为大豆贵了、玉米贵了。
为什么大豆玉米贵了?因为糖贵了。
为什么糖贵了?因为石油贵了。
石油贵了,影响到了猪肉。
目前全球糖和燃料乙醇、石油是完全连在一起的,价格完全联动。产业链全连在一起,这是全球化以后面对的问题之一。


第二,全球化团队是更复杂的事情。中国人每次去国外投资都带着很强的民族情绪。这个话题也很长,基于目前这几年的体会,团队的专业性、操守和工作的系统性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忠诚度、爱国热情我们还是做的很好。

董事会也一样,董事会里要讲级别、资历,都是现在面临的新挑战。如果你在那个国家有业务,是不是该请在那个国家在这个行业里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董事会的一员,而这个人可能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们过去信任的人。
董事会自身怎么运作?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文化来讲,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我们还是差一点。老外天然有国际化,有可以在世界到处走的勇气,而中国人出去比较拘谨一点,觉得是外国。但有些小国家就几百万人,一个城市几十万人,还不如我们的县城。
规则的差异就更多了。有一次,刚好我们有化工厂刚出了事故,死了人,这个事故全球都知道,行业里大家都知道的,我去开会觉得比较尴尬。
你发现,当他们在讲ESG的时候,我们还在讲工厂会不会爆炸、工厂会不会出事。我觉得和他们差很远。实际上我们有很多进步,但我们仍不断在熟悉和学习中。



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最后我想讲一下怎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前,中国有非常好的企业,有非常好的独角兽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很多很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国际上起到很好的竞争力。
反过来,国际上的企业也出了很多问题,有几家企业大家最近也都看到了。


通用电器是我们心目中殿堂级的企业,我去学习过。我当时是团长,带着很多人去学习,觉得这个企业不得了,永远不会犯错误,不论从产品、战略定位、国际化、技术研发都是爱迪生传统,根本是遥不可及的企业。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它几乎要财务重组了,市值减了60%~70%以上,CEO换了三、四轮了。一般的企业就算了,但财富500强里有50个企业是从通用电器出来的,是在通用电器里工作过的,而通用电器现在变成这样了,很吃惊。
几个月前我见到美团的王兴,他跟我说,宁总,你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是谁?我说,这很难说,本身企业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不一定说哪个企业一定最伟大,但伟大的企业往往有个特点,它一定是改变了某个行业。

我们那时候就觉得通用电器很伟大,但是现在也不能说了。王兴就说:“我就要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他一下让我震惊了一下,这就是中国第四代企业家。

▲王兴,美团创始人兼CEO

王兴的第二句话让我更震惊。他说,通用电器肯定不行,它没有使命。没有使命感的企业早晚会出问题的。

还有理想汽车的那个李想,让我觉得我们确实不老不行了。他们都是30多岁的人,但是格局一下讲到这个程度,虽然做到不是那么简单,但他们的胸怀有了。
中化收购了先正达企业,做的也很好,在化工整合里是目前做的比较出色的一家,老外像拜耳和孟山都整合了,杜邦和陶氏化学结合了,巴斯夫也和其他的零散资产结合。
化工行业都在整合,但老外的文化问题、政治问题、吵架问题比我们还要大。现在拜耳公司的市值去年亏了200亿欧元。杜邦和陶氏化学合起来叫DowDuPont,DowDuPont现在出现了小股东起立举手反对团队,要求团队全部换人,最后妥协了没换人,加了人到董事会里。
中国第四代企业家结合了中国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对西方企业的认识制度和崇高的理想,让他们成为很有潜力的企业家。
国际上的企业最近也出问题了,他们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企业却一路在上升。目前来讲,现在老说规模(营业规模、市场规模),却比较少说回报率规模、回报率质量,比较少说原创性技术研发,大约用文字的描述多过用数字的描述,大家都会变成这样,带着很多情感做企业。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更多理性的全面国际对标。不光是对盈利、回报率、规模的对标,还要对标过程,包括员工、创新、新产品所占销售比例、周转速度、国际化程度、市场份额稳定程度。对标以后,财务指标是一个,还有各类技术指标,每个指标都对标。

这是中国下一步真正面对国际竞争、国际化企业对标的过程,我很有信心。

宁高宁(左一)龙永图(左二)   张维迎(右一)葛文耀(右二)

中国的进步改变了我对中国很多企业的看法。中国企业未来进步的潜力和中国企业未来会达到的高度,今天来看,确实和10年前是不一样的。

过去,我也觉得中国有很多问题,但现在就这么走过来了,我们这代人有幸参与其中,特别是领教工坊有这么多老师、这么多同学,这么热情、认真地研讨企业管理、互相交流,这方面老外是没有的。
中国企业是不管哪个行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相交流交流,不断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形式,应该对中国企业未来进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宁高宁,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来源:本文整理自宁高宁在中国商业教头&百亿企业家峰会的演讲  

整理:何煎妮

编辑:陈桐

排版:苏鑫灿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